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章 奸詐小子朱允炆

前日朝會,朱元璋親自下旨,大明正式進行科舉改革,詔書統(tǒng)發(fā)至大明各地府郡。

不僅如此,朱元璋還下令命各地府郡根據(jù)新的改革形式,進行出題,出題數(shù)量根隨當?shù)厝藬?shù)而定。

各府郡所出題目皆由太子府上的各大官吏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匯入科舉題庫,以供恩科進行抽選。

當然,這個方法自然是孔捷向太子提出,并且在朱標同意后立刻實行了起來。

南北兩地的學子知道科舉改革后,引起的反響也是各有不同。

取仕一途,本就是南強北弱,科舉一經(jīng)改革后,對于南北兩地的士子名額采取類似分成的方式。

暫定在南北學子入仕的官職分配上,采用南六北四的方案。

這樣的設定其實十分合理,一則是因為劃入北方恩科的地域明顯的要少于南方;

二則是因為實行分卷形勢后,對于南北兩地各卷的出題的題型肯定也有所不同,相對于北方及邊境各地,南方至少不用考慮一些外部因素。。

北方百姓對于朱元璋如此的賢明之舉無疑是大肆夸贊,而南方百姓則是幽怨連天。

但,改革的成敗與否,自然要看本次科舉的結(jié)果而定。

自上一次驚心動魄的朝會后,已經(jīng)有差不多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了,這一個月以來,孔捷也是幾乎每天都在太子府辦公。

偶爾也會去文淵閣給一些不明所以的大臣講一講科舉改革的著重點。

一時間,孔捷的名字在這皇宮之內(nèi)慢慢傳開,以至于在整個大明都出了名。

反響最為激烈的,自然是北地,當北方學子知曉此次科舉改革方案的提出者是孔捷時,一度把孔捷尊稱為“孔師”。

甚至不少學子都以孔捷為榜樣,努力拼搏著,心中也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如孔師一般為天下學子謀求福祉。

但在孔捷自己來看,他并不在意這些虛名,他只在乎“公平”二字。

今日,因科舉改革一事,各地都在宣揚朱元璋這個皇帝的賢明之處,也是在一時間給老朱樂開了花,特意來通知太子等人一起用午膳。

孔捷一聽到用午膳,心里立馬一萬個不愿意,但卻也無可奈何。

孔捷想起上一次與朱元璋父子用膳,小命差點不保,聽到消息的第一時間竟是嚇得有些打冷顫。

但從另一個角度想想,自己也算是升了官。

倒不是孔捷變得喜愛權(quán)力了,而是自上一次的事件后,企圖謀害自己和王侍郎的人仍在逍遙法外,他們本身的權(quán)力地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除了皇帝,誰敢冒著被仇視的風險去彈劾一個正二品官員和國公呢?

坤寧宮

久違的花香,久違的座次,以及久違的八寶鴨。

不一樣的是,今日午膳,朱元璋遲到了,并且特意囑咐宮女太監(jiān),讓太子與孔捷二人不必等候自己。

但,吩咐是如此吩咐的,就是太子,也要遵守該遵守的禮節(jié)。

等待之際,朱標也是率先挑起話題,與孔捷閑談了起來。

“和上次一起用膳時比起,你穩(wěn)重多了。”

孔捷也是平淡的笑了笑,腦海里回憶起上一次用膳時自己的諸多不禮貌行為,搖了搖頭:

“殿下可知,肩上的擔子越重,人也就越穩(wěn)重。”

朱標聽后,也是頗為認同的輕點了兩下頭,對于孔捷的成長,朱標也是一直都看在眼里,于是略帶笑意的反問起來:

“那你說說,孤肩上的擔子,有沒有你現(xiàn)在的重?”

殿下,這樣的玩笑可不好開啊。。。

孔捷在心中吐槽了兩句,思考片刻后,恭敬道:“殿下肩上扛著的就不是擔子了,而是整個大明的未來。”

在太子府辦事的這一個月來,孔捷每日都沒少與太子打交道。

有些時候,太子會在翻看奏本的過程中,順便出題考一考孔捷。

而朱標所問的問題,多半都是國事,政事一類。

比如某地有災情如何處理;有的大臣反對科舉改革該如何處理;甚至也會談及秦王被當?shù)毓倮袈?lián)名上奏苛責他的暴行。。

這些問題,若是別人問自己,孔捷一定不會直言所想,因為一旦說錯,這些都是殺頭的罪過。

但在朱標這里,孔捷很放心,因為他深知,朱標是在磨礪自己。

孔捷很感激,卻也很擔心。

最令孔捷擔心的是朱標的身體,這位勞苦功高的太子表面上已經(jīng)擁有一切,但有些事情他并不能如愿的做。

整日操勞國事,處理奏本,制衡官場各黨派之間的爭斗,這些事一件一件的都需要朱標自己親自處理。

以至于他現(xiàn)在的身體,似乎已經(jīng)強撐的邊緣。

也許,歷史上的朱標,真正的死因并不是所謂的風寒。。。

但這些事情,又有誰能夠替他完成呢?

同樣的,朱標也很是欣慰,花兒易折,少年也容易走上彎路,但眼前這個少年的成長,總是會給他帶來驚喜。

二人閑談之際,突然聽到坤寧宮外傳來了一聲嚴厲的咳嗽聲。

幾秒后,身著素衣的朱元璋牽著朱允炆的手,緩緩的走入殿內(nèi)。

朱標見了,一臉震驚的皺起了眉頭,趕忙起身詢問道:“父皇,您怎么把允炆也帶來了?”

孔捷也是識相的與太子朱標一同站起,心中也充滿了疑慮。

朱元璋沒有搭理朱標,而是面帶笑容的牽著朱允炆的手,進門時還不忘慈祥的叮囑一句:“看著點臺階,小家伙。”

爺孫二人在孔捷與太子一同驚訝的目光中,入座主位。

見此情形,孔捷也是立馬鞠躬行禮道:“臣孔捷,見過陛下,小殿下。”

朱元璋抿著嘴,朝著孔捷擺了擺手,示意孔捷不必多禮,但他的眼睛卻瞇縫起,掃視了一圈桌上的菜肴,指著離自己稍微有點遠的一道“清蒸鰈魚”,點了點手指。

孔捷立刻心領神會,沒等一旁的宮女行動,他便起身站起,將這道菜端到了朱元璋跟前。

朱元璋也是挑了挑眉,朝著朱允炆露出了笑臉:“這菜咱大孫愛吃,對不對。”

朱允炆也是乖巧的點了點頭,用一種略顯稚嫩的語氣回答道:“只要是皇爺爺讓人做的,孫兒都愛吃。”

聽到這話后,孔捷差點沒憋住樂,因為剛才朱允炆的聲音,與之前一言不合綁自己時的聲音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用二十一世紀的詞語形容一下的話,那就是:死夾子!

但這話雖然孔捷聽著惡心,但對朱元璋受用啊!立馬逗得朱元璋喜笑顏開。

孔捷不知道的是,在自己瞎尋思的時候,朱允炆也是頗為震驚。

上次的事件以后,朱允炆其實并沒有把孔捷這一號微不足道的人物放在心上。

直到皇宮內(nèi)外因科舉改革傳出孔捷之名,朱允炆才多有留意,而現(xiàn)在,孔捷竟然出現(xiàn)在了天家的飯桌上!

飯間,不知朱元璋是否有意的提起了一句有關科舉北卷的題庫收集情況。

朱標也是立馬表示出北方各地大臣對出題形勢還是不大了解,所以進度緩慢。

于是乎,朱元璋也是略帶愁容的嘆了口氣,放下了手中的碗筷,稍作思慮片刻后,詢問起一旁正在忙著干飯的孔捷:

“孔愛卿有何見解啊?”

孔捷見狀,也是旋即放下了手中的碗筷,雙手作揖,回答道:

“稟陛下,臣以為,北部大臣之所以不知該從何下手,是因為他們出題的方向錯了。”

“哦?錯在哪里?”

“回陛下,一眾大臣應該是把重心放在了出題上,而從未站在學子們的角度,考慮他們?nèi)氤癁楣俚降讘摽疾焓裁础!?

“所以臣建議,應該找一個對北方各地的學子民生生活狀況了解的人,加以詢問,為各地出題制定一個大體的方略。”

朱元璋父子二人聞言,也是覺得頗有道理,科舉改革一事,本就是為了天下學子準備的。

但在大臣們的眼中,出題既是任務,無疑是與科舉改革的初心背道而馳。

正當朱元璋二人思索該用何人之際,朱允炆的聲音卻突然出現(xiàn),打亂了二人的頭緒:

“皇爺爺,孫兒想到了一個絕佳的人選!”

朱標聽后,沒等朱元璋開口,趕忙嚴聲訓斥道:“允炆,不許胡說。”

朱元璋見狀,皺起眉頭狠狠的瞪了一眼朱標,好似也在訓斥他:“你也不許胡說!”

隨即轉(zhuǎn)頭一臉笑意的看著朱允炆,詢問道:“允炆啊,別聽你爹在這瞎嚷嚷,說說看,咱聽著呢。”

“孫兒聽說,四叔家的大哥朱高熾,在北平禮賢下士,做事均以百姓為重,甚至不惜為了給寒窗的學子開設粥鋪,在花銀子的事情上,和四叔大吵了一架。”

“所以孫兒覺得,朱高熾大哥,就是最好的人選。”

“如果讓大哥親自給百官們一個明確的出題方向,既能彰顯皇室威嚴,又能得到百姓認可。”

“何樂而不為呢?”

孔捷聽后,心中也頗為震驚,明仁宗朱高熾,愛民如子,凡事以百姓為先。

雖僅僅在位八個月,賢名卻已傳遍后世。

似乎,確實是個不錯的人選。

孔捷思考之際,朱允炆接著開口道:

“正巧孫兒也想四叔了,四叔剛剛大捷而歸,不如就讓四叔帶著大哥他們一家五口回到應天。”

“孫兒猜皇爺爺也一定想四叔他們了。”

孔捷一愣,心中直呼一句臥槽:原來這小子在這等著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金霍洛旗| 辽源市| 如东县| 霍林郭勒市| 台山市| 龙井市| 洪洞县| 伊春市| 白玉县| 林芝县| 宣化县| 敖汉旗| 霸州市| 葵青区| 班玛县| 德庆县| 大方县| 洛扎县| 临高县| 刚察县| 富蕴县| 修文县| 阳春市| 淮北市| 民勤县| 黑山县| 托里县| 江北区| 谢通门县| 改则县| 紫阳县| 苏尼特左旗| 马尔康县| 忻州市| 大关县| 微博| 樟树市| 大竹县| 阳高县| 文登市| 奇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