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職簡單:1500次場景再現,找工作不難
- 唐日新
- 2137字
- 2024-06-11 13:29:57
細思幾孔
如果做這個記錄的目的并不是提供某種解決方案,或是給出具體的應對方法,只是力圖啟發反思,我就是在浪費公共資源,也是缺乏盡責性的表現。
在看不到商業回報的時候,磨煉自己做成小事的能力和意志,為做成更大的事情做準備。比起軟弱和慵懶,盡責性的磨礪和鍛煉是痛苦的、有壓力的,但也是長期回報的基礎。彼得·德魯克說過:“有效管理要求做明確而且相當簡單的事情,在這方面,得做點兒練習才行……”第一份工作就要找到明確和簡單的事情。首先,專注于整體表現中一個非常小的方面,并設立一個延展性的目標。高手并非專注于他們已經做得很好的方面,而是會努力改善某個具體的弱點。他們會有意地尋求尚未達到的目標。堅毅是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持續追求同一個頂級目標。用皮特·卡羅爾的話來說,這一人生哲學非常有趣并且重要,它能將你的非睡眠時間組織起來。對一個堅毅的人來說,他們大部分的中級和低級目標,都會以不同的方式與其頂級目標相連。相比之下,堅毅指數較低的人可能缺少連貫性的目標結構。
找容錯度高的環境。漂流的目的并不是抵達河流下游,其價值體現在拼盡全力穿越激流的整個過程——想方設法避開暗流險灘,未及喘息就要迎接下一段激流的挑戰。漂流是一個試錯尋找方向的過程,做一些嘗試和取舍沒有問題,但要有目的。就和爬山一樣,長時間沒有上升的爬山是散步,是需要我們警惕的。第一份工作中的成長是肉眼可見的,畢竟起點很低,稍有進步就能感受到,如果你發現一年沒有長進,無論是薪酬還是地位,那就需要警惕了,這里不用考慮能力,很多時候能力的提升慢于薪酬和地位。
初入職場的新人通常會面臨許多挑戰,需要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學習新的技能和承擔新的責任。因此,一個容錯率較高的企業可以減輕新人的壓力和焦慮,同時提供更多的學習和成長機會。容錯率高的企業通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文化包容:這些企業通常會有開放、包容和鼓勵創新的文化,員工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而不必擔心因為自己的錯誤而受到懲罰。指導和支持:這些企業通常會提供良好的培訓計劃和指導方案,為新人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他們也會有一支專業的導師團隊,為新人提供指導和支持。適當的壓力:這些企業會提供適當的挑戰和壓力,但不會過分追求完美或過分嚴格。在這種環境下,新人可以放心地嘗試和實踐自己的想法,不必擔心出錯。
靠近人才密度大的地方,盡量和“牛人”為伍,自己打腫臉充胖子也“牛”了。
興趣不是通過反思被發現的,而是通過與外部的互動被發現的。
巴里說:“人們認為愛上一份職業應該是突然而迅猛的。很多事情中的巧妙和欣喜都是在你堅持了一段時間、全身心地投入之后才產生的。很多事看起來很沒意思、很膚淺,但你開始做以后,就不會這么認為了。一段時間后,你才會意識到,原來很多方面是你一開始不知道的。看似你無法徹底解決一個問題或者徹底理解它,這時你需要在這件事上堅持下去。”略微停頓后,巴里接著說:“實際上,尋找人生伴侶也是一樣的。找到一個潛在的匹配對象——不是獨一無二的完美對象,而是一個有發展希望的對象,僅僅是事情的開始。”
在人才密度大的環境下,新人可以接觸到更多的高素質、有經驗的職場人士,通過交流和合作,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職業水平和競爭力。以下是選擇人才密度大的企業對職業發展的好處。學習機會:在人才密度大的環境中,新人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與業界頂尖人才交流合作,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識水平。發展機會:在人才密度大的企業中,新人可以從高素質、有經驗的職場人士那里學到更多的職業經驗和技能,從而更快地成長為專業人士。競爭力:在人才密度大的環境中,新人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但這也將激發他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才能,提高自己的職業競爭力。從理論上來講,人才密度大的地方擁有朝陽產業的數量可能多一些。產業處于一個增長階段,而我只要伴隨著這個產業,即使不會超過平均水平,也能夠得到相應的提升。
人才密度大不是學歷密度大,當然學歷密度大有一定的作用,但不絕對。人才密度大是指人才多元化,人才的進取心旺盛。
《遠見》一書中提到:職業生涯可以被分成3個主要階段,每一階段都持續大約15年,且各有各的主導策略。第一階段,加添燃料,強勢開局;第二階段,聚焦長板,達到高點;第三階段,優化長尾,持續發揮影響力。
從面試的案例來看,職業生涯第一階段可以再以5年為單位細分,第一個5年必須選擇一個穩健上升的賽道,如果第一個5年無法找到賽道,后面5年、10年的彌補會非常辛苦。這既是接力賽又不是接力賽,第一棒沒跑好,第二棒、第三棒可以奮起直追,這有點兒像多級火箭,第一級燃燒不充分面臨的是墜落。工作第一個5年快速發展,包含實習、第一份工作、穩定工作、第一次晉升;第二個5年深度學習,持續提升績效,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輪換工作;第三個5年大幅提升。短期的職業發展策略將有助于你實現自身的長期目標。不要為了短期的優勢而選擇新工作,新工作必須有利于你的職業生涯和生涯線的發展。許多人只著眼于短期利益,并為此放棄未來的發展機會。如果每次跳槽只是沖著更高的收入,這有可能造成你的工作經歷就像一個大雜燴,缺乏連貫性。換工作本身并不是一件壞事,只要你能夠將這些工作“串”在一起,打造出一條你希望得到的生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