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考點速記掌中寶
- 王詩源 孟慶巖主編
- 2667字
- 2024-06-14 18:48:00
第十單元 經絡
一、經絡學說概述
1.經絡的基本概念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形體官竅,溝通上下內外,感應傳導信息的通路系統,是人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2.經絡系統的組成
(1)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以及附屬于十二經脈的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
(2)絡脈:包括十五絡脈和難以計數的浮絡、孫絡等。
二、十二經脈
1.十二經脈的走向規律
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
2.十二經脈的交接規律
(1)相為表里的陰經與陽經在四肢末端交接。
(2)同名手足陽經在頭面部交接:如手足陽明經交接于鼻旁,手足太陽經交接于目內眥,手足少陽經交接于目外眥。
(3)足手陰經在胸部交接:如足太陰經與手少陰經交接于心中,足少陰經與手厥陰經交接于胸中,足厥陰經與手太陰經交接于肺中。
3.十二經脈的分布規律
(1)頭面部的分布:陽經在頭面部的分布特點是:陽明經主要行于面部,其中足陽明經行于額部;少陽經主要行于側頭部;手太陽經主要行于面頰部;足太陽經行于頭頂和頭后部。
(2)四肢部的分布:十二經脈在四肢的分布特點是:陰經行于內側面,陽經行于外側面。上肢內側為太陰在前,厥陰在中,少陰在后;上肢外側為陽明在前,少陽在中,太陽在后;下肢內側,內踝尖上八寸以下為厥陰在前,太陰在中,少陰在后;內踝尖上八寸以上則太陰在前,厥陰在中,少陰在后;下肢外側為陽明在前,少陽在中,太陽在后。
(3)軀干部的分布:十二經脈在軀干部的分布特點是:手三陰經均從胸部行于腋下,手三陽經行于肩部和肩胛部。足三陽經則陽明經行于前(胸腹面),太陽經行于后(背面),少陽經行于側面。足三陰經均行于腹胸面。循行于腹胸面的經脈,自內向外依次為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和足厥陰肝經。
4.十二經脈的表里關系 《素問·血氣形志》說:“手太陽與少陰為表里,少陽與心主為表里,陽明與太陰為表里,是為手之陰陽也。”“足太陽與少陰為表里,少陽與厥陰為表里,陽明與太陰為表里,是為足陰陽也。”
5.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 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
三、奇經八脈
1.奇經八脈的含義 奇經八脈,是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的總稱。因其與十二經脈不同而別道奇行,故稱為奇經八脈。
2.奇經八脈的循行特點 奇者,異也。奇經八脈的分布不像十二經脈那樣有規律,如上肢就無奇經分布;除帶脈外,余者皆由下而上循行。奇經八脈同臟腑沒有直接的相互絡屬關系;相互間又無表里配合關系。
3.督脈、任脈、沖脈、帶脈、蹺脈和維脈的基本功能
(1)督脈:督,有總管、統率的含義。主要生理功能:①調節陽經氣血,為“陽脈之海”:督脈行于背部正中,與六條陽經在大椎穴交會。②與腦、髓和腎的功能有關:督脈循行于脊柱后面,入顱絡腦,分支屬腎,腎能藏精生髓,腦為髓海,故督脈與腦、髓和腎的功能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
(2)任脈:任,有擔任、妊養之意。主要生理功能:①調節陰經氣血,為“陰脈之海”。②任主胞胎:任脈起于胞中,與女子月經來潮及生殖功能有關。
(3)沖脈:沖,有要沖、要道之意。主要生理功能:①調節十二經氣血:沖脈上行于頭,下至于足,后行于背,前布于胸腹,貫穿全身,通受十二經之氣血,為總領諸經氣血之要沖,故有“十二經脈之海”“五臟六腑之海”之稱。②與女子月經及孕育功能有關:女子月經及孕育功能皆以血為基礎,沖脈又稱“血海”,因此女子月經來潮及妊娠與沖脈盛衰密切相關。
(4)帶脈:帶,有束帶之意,指帶脈循行繞身一周,“束帶而前垂”的特點。主要生理功能:①約束縱行諸經。②固護胞胎。③主司帶下。
(5)蹺脈:蹺,有輕健敏捷的意思。主要生理功能:①主司眼瞼開闔。②主司下肢運動。
(6)維脈:維,有維系、連接之意。主要生理功能:陽維脈維系聯絡全身陽經;陰維脈維系聯絡全身陰經。
四、經別、別絡、經筋、皮部
1.經別
(1)概念:經別,即別行的正經。十二經別,是從十二經脈別行分出,深入軀體深部,循行于胸、腹及頭部的重要支脈。
(2)分布特點:可用“離、合、出、入”來概括。
(3)生理功能:①加強十二經脈中相為表里的兩條經脈在體內的聯系。②加強體表與體內、四肢與軀干的向心性聯系。③加強十二經脈與頭面的聯系。④擴大十二經脈的主治范圍。⑤加強足三陰、足三陽經脈與心臟的聯系。
2.別絡
(1)概念:別絡,也是從經脈分出的支脈,大多分布于體表。別絡有十五條,即十二經脈各有一條,加上任脈、督脈的別絡和脾之大絡。
(2)特點:別絡是絡脈中比較主要的部分,對全身無數細小的絡脈起著主導作用。
(3)生理功能:①加強十二經脈中相為表里的兩條經脈在體表的聯系。②加強人體前、后、側面的統一聯系,統帥其他絡脈。③滲灌氣血以濡養全身。
3.經筋
(1)概念: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濡養和支持筋肉骨節的體系,為十二經脈的附屬部分。
(2)生理功能:約束骨骼,主司關節運動的作用。
4.皮部
(1)概念:皮部,是十二經脈及其所屬絡脈在體表的分區,經氣布散之所在,具有保衛機體,抗御外邪的作用,并能反映十二經脈的病證。
(2)應用:①用于疾病診斷:臟腑、經絡的病變能在相應的皮部分區反映出來。②用于疾病治療:通過對淺表皮部的刺激和滲透作用,結合經絡穴位所形成的敷貼、溫灸、熱熨、梅花針等療法。
五、經絡的生理功能與經絡學說的應用
1.經絡的生理功能
(1)溝通聯系作用:聯絡臟腑器官,溝通上下內外。
(2)運輸滲灌作用:運行全身氣血,營養臟腑組織。
(3)感應傳導作用:感應傳導信息,調節功能平衡。如對經穴刺激引起的感應及傳導,通常稱為“得氣”。即局部有酸、麻、脹的感覺并沿經脈走向傳導,就是經絡感應傳導作用的體現。
(4)調節作用。
2.經絡學說的應用
(1)闡釋病理變化及其傳變:在正常生理情況下,經絡有運行氣血、感應傳導的作用,所以在發生病變時,經絡就可能成為傳遞病邪和反映病變的途徑。
(2)指導疾病的診斷:由于經絡有一定的循行路線和絡屬臟腑,可以反映所屬臟腑的病證,故可作為疾病診斷的依據。
(3)指導疾病的治療:①指導針灸推拿治療:針灸推拿療法主要是根據某一經或某一臟腑的病變,在病變的鄰近部位或經絡循行的遠端部位取穴,通過針灸或按摩,以調整經絡氣血的功能活動,達到治療的目的。②指導藥物治療:“藥物歸經”,是指某種藥對某臟、某經有特殊治療作用,即將該藥引入該經。“引經報使”,是指某種藥物能引導其他藥物選擇性的治療某臟、某經的病證。
- 2023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指導用書(下冊)
- 2022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最后成功四套勝卷:醫學綜合考試部分
- 2023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點速記突破勝經(上冊)
- 2022中藥學專業知識(一)
-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點速記突破勝經(2024)
- 2023中西醫結合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最后成功四套勝卷
- 國家級醫療救援隊人裝結合訓練及考核指南
- 2022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
- 2024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最后成功四套勝卷(附解析)
- 2023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通關2000題(全解析)上冊
- 2022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通關全攻略:基礎、經典分冊
- 2022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點速記突破勝經(下冊)
- 2024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最后成功四套勝卷(附解析)
-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婦產科考點精析及解題技巧
- 2023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指導用書(具有規定學歷 師承或確有專長)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