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樞經》注釋(中醫經典注釋叢書)
- 蘇穎編著
- 901字
- 2024-06-18 16:41:19
前言
《靈樞》和《素問》是《黃帝內經》的兩個組成部分,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經典古籍。《靈樞》的成書年代約為春秋戰國時期,漢代有增益和完善。它是我國古代醫家兩千多年來醫療經驗的總結,非一人一時之作。
《靈樞》共八十一篇。全書闡述了人體生命活動與自然規律息息相通的道理,中醫陰陽五行理論的基本原理,臟腑陰陽經絡氣血的基本作用,以及病因病機、病證診治等,對經絡、腧穴、針具、針法、針刺原則、針刺禁忌的闡述尤為詳細和具體,為后世針灸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靈樞》從古至今始終是學習和研究中醫學的必讀經典著作。
《靈樞》最早是九卷本,因沒有正式書名,故稱之為《九卷》。日本醫家丹波元胤《中國醫籍考》云:“《靈樞》單稱《九卷》者,對《素問》八卷而言之。蓋東漢以降,《素問》既亡第七一卷,不然則《素問》亦當稱《九卷》爾。”由于反復抄錄,漢以后出現了多種不同時期的早期傳本及不同的書名,主要有《九卷》《針經》《九靈》《九墟》《靈樞(經)》,每種書名之下又衍化出了各自的版本流傳分支。但是,唐宋以后,只有《靈樞》傳本得以保留并傳承,其余四種均已失傳。
《靈樞》不只是一部對后世中醫學發展起到奠基作用的中醫經典著作,其內容也展現了我國秦漢時期的優秀傳統文化及古代科技成就,說明中醫學理論的形成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載了中華優秀傳統思想,并蘊含著豐富的先秦諸子百家關于天、氣、道、陰陽及人的哲學思想。學習《靈樞》不難發現,它是將人體生命科學與中華傳統文化及古代科技成就相融合,來探索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體生命規律、疾病規律及疾病防治規律的一部博大精深的醫學典籍。由于其出發點是以人為本,其思維方法是人與自然規律整體恒動,其認識方法是將人體生命放在大自然規律的背景下研究人與自然的相應性,所以就決定了《靈樞》所包含的中醫學理論的科學性和重要性,以及對于研究人體生命活動、疾病變化和防治疾病的實用性。
為方便讀者閱讀,本書以趙府居敬堂刊本為底本,參考劉衡如校本《靈樞經》(人民衛生出版社1964年4月第1版)等,錄其原文,對難以解釋的字詞進行注解,并在每篇正文前冠以篇解,以便于更好地學習理解。
蘇穎
2023年6月26日
于長春中醫藥大學杏林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