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韋以宗醫案醫話文集(第二版)
- 林遠方等主編
- 1143字
- 2024-06-18 15:43:02
頸椎椎曲異常綜合征并腰椎滑脫癥(腰4向前滑脫Ⅰ度)
柴某,女,59歲,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人。于2011年10月29日住院,11月18日出院。
【主訴】頭痛頭暈伴頭面部麻木、耳閉、失眠5年。
【現病史】患者5年前勞累后出現頭部不適伴頭懵,間斷出現頭面麻木、耳閉、失眠,逐漸加重致頭痛頭暈,持續性頭面麻木、耳閉、失眠,且感周身不適,坐臥不安,到浙江各大醫院診治無效,體重從60kg降至45kg,后經人介紹來診。患者除上述癥狀外,還常有腰部輕微疼痛。
【體檢】寰枕部至頸胸樞紐棘突旁壓痛,腰3以下棘間、棘旁壓痛。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橈動脈試驗(+),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頸腰部活動受限:頸椎屈曲10°,后伸5°,右側屈15°,左側屈10°,右旋轉10°,左旋轉20°;腰椎后伸10°,屈曲60°,左側彎25°,右側彎25°,左旋轉20°,右旋轉20°。
【輔助檢查】2011年10月29日頸腰椎X線片(圖1-1-40、圖1-1-41):頸4、頸5、頸6棘突右偏,左側彎,頸3~頸6鉤椎關節退變明顯,胸2、胸3、胸4棘突右偏;頸曲變直,呈Ⅳ級椎曲,頸5、頸6椎間隙變窄。腰椎棘突右偏,腰曲加大,呈Ⅴ級椎曲,腰4向前Ⅰ度滑脫。

圖1-1-40 治療前(1)

圖1-1-41 治療前(2)
【診斷】頸椎椎曲異常綜合征并腰椎滑脫癥(腰4向前滑脫Ⅰ度)。
【治療經過】
1.理筋:常規頸背、胸、腰部藥熨;骨空針刺,取頸腰夾脊穴、頸上三風、天柱、大椎、頸百勞。
2.正脊骨法:行胸腰旋轉法、提胸過伸法、按脊松樞法、牽頸折頂法、頸椎旋提法。
3.調曲:先行一維調曲法,1周后改行三維調曲法,兩周后改帶腰圍下行四維調曲法,每次30分鐘。臥位,頸椎布兜牽引3kg,每次20分鐘。
4.功能鍛煉:練習抱頭側頸式、抱頭屈伸式、側頸雙肩松胛式、虎項擒拿式、左右開弓式、點頭哈腰式,每天上午、下午各鍛煉1次,每次30分鐘。
上述治療7天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1天,兩個療程后行頸胸鈹針松解,正骨復位,復位過程中患者立即感到頭面部輕松舒服,豁然開朗。治療20天后,臨床癥狀、體征消失。2011年11月17日復查X線片(圖1-1-42、圖1-1-43):頸腰椎曲恢復正常,頸椎旋轉側彎消失,腰椎滑脫復位。

圖1-1-42 治療后(1)

圖1-1-43 治療后(2)
【體會】由于頸椎旋轉側彎、關節錯位,刺激頸神經、面神經、交感神經及耳大神經而致此癥。人類后天自然系統之一——頸腰椎曲度,腰曲因坐形成,頸曲因站立行走出現。從人類的發育過程來看,就是腰曲帶動頸曲。人類站立在地球上,地心引力決定了腰椎是承載力和運動力的基礎。因此,頸椎骨關節的序列決定于腰椎。腰椎一旦旋轉側彎、椎曲消失,在地心引力作用下,頸胸椎為維持中軸平衡,必須相互反向旋轉側彎,椎曲紊亂。所以說,頸椎骨關節紊亂的主要原因不是頸椎,而是“腰椎不正,胸椎不應;胸椎不響,頸椎甭想”(韋以宗醫話)。頸腰椎曲恢復正常,神經功能自然也恢復,故癥狀、體征消失。
(戴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