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灸:癌癥患者新生命周期守護者
- 黃金昶 張巧麗主編
- 499字
- 2024-06-12 18:00:46
三、艾灸異常情況處理
施灸后,局部皮膚出現紅暈灼熱,屬于正常現象,無須處理。若施灸過量或時間過長或因患者體質問題,在灸后局部出現小水泡,注意不要擦破,可自行吸收;若水泡較大,可用一次性無菌針從底部挑破,擠出液體后可在水泡部位拔罐,半小時后,再次擠出液體,皮膚消毒,以無菌紗布進行外固定,防止感染;如用化膿灸者,在灸瘡化膿期間要注意適當休息,加強營養,保持局部清潔,可用敷料保護灸瘡,待其自然愈合,以防污染造成局部感染。若因為護理不當并發感染,可外涂生肌玉紅膏,必要時及時就診予抗感染治療。
少數患者施灸后會出現皮膚局部紅疹、乏力、低熱、口干、嗜睡或失眠等反應,無須處理,注意多飲水、多休息后或繼續施灸后癥狀會在數天內緩解。
若患者在施灸過程中出現頭暈、眼花、惡心、心慌、大汗出、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甚至暈倒等癥狀,為暈灸。暈灸多在因初次艾灸或空腹、疲勞、恐懼等情況下或姿勢不當或灸量過大時出現,當患者出現暈灸,應立即停止艾灸,讓患者平臥片刻,并予適當溫開水,一般休息片刻會緩解,嚴重者癥狀不緩解或加重,應立即送醫。為避免暈灸的發生,施術者應掌握好艾灸的禁忌,在施灸的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的表現,做好預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