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部六病翼:學習《傷寒論》
- 康守義
- 1251字
- 2024-06-12 19:08:40
自序
我剛步入青年就學習中醫,同時也學習西醫的一般知識。老師勤教,自己努力,數年間對中醫理論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并走上了臨床。隨著認識能力的不斷提高和臨床實踐的深入廣泛,尤其在西醫理論的參照下,我逐漸覺得中醫理論在書本上條理分明,一到實踐卻如濃霧中觀景,模糊不清難做定論,總需摸石過河。特別是對急性外感發熱性疾病和一些器質性病變,常常不敢單靠中藥。如此二十余年,雖經不懈努力稍有體會,但終難有質的飛躍。年至不惑遂生放棄鉆研中醫之念。
正值彷徨,極幸認識了著名中醫劉紹武大夫的優秀弟子臧東來大夫。其隨即薦我拜劉老為師,學習劉老創立的中醫“三部六病”學說。剛一接觸該學說,我即欣喜若狂,猶如漫漫長夜見到了曙光,多年困惑有了冰釋之希望。該學說立足中醫,中西貫通,辨證治療規范準確,增強了中醫的直觀性和現代性。劉老崇高的品德和廣博的學識,更令我折服。在品德修養上,總是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如弟子登門求教,他總是平易相待,親自斟茶,從不讓你自斟;求教時,深求深教,淺求淺教,從無厭意,更無鄙意。他的醫學知識,中西皆廣而深,且相互貫通。特別是對《傷寒論》的研究和應用,其深度和熟度十分驚人。深度難測,熟度可見。全篇398條原文,你一提條文號,他就背誦講解;你說到內容,他就點明第幾條。試問杏林如此者能有幾人?他的中醫“三部六病”學說就是在深研屢用《傷寒論》的基礎上,在易學思想的指導下,結合西醫理論創立的。時劉老已退休在家,我頻頻上門求教。對《傷寒論》的學習,先是隨意求教,后從第一條始,逐條學習,凡兩次。每逢百思不解之問被劉老數語茅塞頓開時,我便興奮不已,回家路上總要狂奔幾下,以泄興奮之情。
拜師后的學習和實踐,又得益于可敬的臧東來師兄的輔導。臧師兄跟師年深,中醫知識非常深廣,思路寬廣,思維活躍,對“三部六病”學說理解深,應用活。特別是對《傷寒論》的學習和應用,不僅深而熟,且常有獨特見解。臨床上不僅能輕起沉疴,更能力挽狂瀾。他的真誠輔導,使我能較快地學習和應用“三部六病”學說和《傷寒論》。
在劉老的精心教導和臧師兄的真誠輔導下,經數年的努力,我對“三部六病”學說和《傷寒論》的學習與應用,有了很大提高。20世紀90年代初,劉老為進一步研究“三部六病”學說遠去海南。此后的歲月里,我與臧師兄仍是相互切磋交流。他每有所悟必教于我,我偶有所得也急報于他。我每有疑問必請教于他,他偶有不決也商榷于我。如此我們漸漸對“三部六病”學說和《傷寒論》的學習與應用,有了較深的體會和認識。
“三部六病”學說是一個偉大的學說,其貫通中西古今,是中醫現代化可行的一條路。將其發揚光大是劉老每個弟子的責任和義務。因此我將多年來學習應用的體會和認識整理成冊,供同志者參考,為發揚“三部六病”學說盡心盡力。
此冊成稿歷經數年。此中臧師兄始終關心輔導,劉老的優秀弟子武連生、馬文輝、武德卿等大夫從理論和實踐上提了很多寶貴意見和建議。在此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由于本人知識貧乏,愚鈍少悟,加之跟師日淺,故錯誤和不足在所難免,誠望讀者斧正。
康守義
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