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三部六病翼:學習《傷寒論》
最新章節:
后記
劉紹武弟子康守義按照劉老依據三部六病綱要解構傷寒論的思想,將傷寒論重新編排解讀,并融入自身臨床診療思路,以擴充三部六病體系。全書分三部分,上篇為三部急性六病的分類、診斷與治療,主要方法來源于《傷寒論》,中篇為以三部六病綱要重新解讀《傷寒論》,此兩篇主要闡發劉老學術思想。下篇為三部慢性六病的分類、診斷與治療,此篇主要為康老對三部六病學術思想的補充,包括對慢性六病診斷治療較有幫助的腹診及方劑。作者對傷寒論理解精深,同時結合現代醫學的成果,將有效但醫理模糊的經方系統化、條理化,讀之頗有發人省思、豁然洞穿之感,臨床價值巨大,適合有一定臨床功底的中醫從業人員及愛好者閱讀。
目錄(77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提要
- 作者簡介
- 插圖
- 蘇序
- 自序
- 出版說明
- 第一篇 三部六病概述
- 第一章 緒言
- 第二章 人體的基本矛盾
- 第一節 三部的概念與功能
- 第二節 三部劃分的依據
- 第三節 三部的關系
- 第四節 三部的生理特性
- 第五節 氣血的概念和功能
- 第六節 三部與氣血的關系
- 第三章 證
- 第一節 證的概念
- 第二節 證的產生
- 第三節 證的分類
- 第四節 證的關系
- 第五節 證的治療原則與方法
- 第六節 病的概念
- 第四章 病因
- 第一節 病因的分類
- 第二節 病因致病的特點
- 第三節 病因致病的關系
- 第五章 三部急性六病的分證
- 第一節 表部
- 第二節 里部
- 第三節 樞部
- 第四節 三部的并病
- 第五節 對三部急性六病一些主要癥狀的認識
- 第二篇 三部急性六病的證治——學習《傷寒論》
- 第六章 《傷寒論》的基本情況
- 第一節 《傷寒論》是最具代表性的醫著
- 第二節 現版《傷寒論》存在的問題
- 第三節 學習《傷寒論》的原則與方法
- 第四節 《傷寒論》的疾病歸類
- 第五節 《傷寒論》疾病歸類的原因與方法
- 第六節 《傷寒論》的寫作特點
- 第七節 用三部六病學習《傷寒論》的具體方法
- 第七章 條習《傷寒論》
- 第一節 表部
- 第二節 里部
- 第三節 樞部
- 第四節 存疑條文
- 第三篇 三部慢性六病的證治——協調療法
- 第八章 氣血運行路線的基本特點
- 第九章 慢性六病的證治
- 第一節 慢性表陽病
- 第二節 慢性表陰病
- 第三節 慢性里陽病
- 第四節 慢性里陰病
- 第五節 慢性樞陽病
- 第六節 慢性樞陰病
- 第七節 慢性六病的存在形式和治療原則
- 第八節 介紹其他協調方
- 第九節 介紹其他單方驗方
- 第四篇 雜論與病案舉例
- 第十章 雜論
- 第一節 急性六病和慢性六病的關系
- 第二節 兩大療法的臨床應用關系
- 第三節 腹診
- 第四節 療程
- 第五節 組方
- 第十一章 病案舉例
- 第一節 急性表部病
- 第二節 急性里部病
- 第三節 急性樞部病
- 第四節 慢性表部病
- 第五節 慢性里部病
- 第六節 慢性樞部病
- 條文索引
- 方劑索引
- 后記 更新時間:2024-06-12 19:09:04
推薦閱讀
- 中醫經典誦讀手冊
- 神農本草經(大字誦讀版)
-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重刊:內經知要
- 外證醫案匯編
- 中醫老年病證文獻薈萃
- 太極spa芳香導引:養生瘦身自然療法
- 外感熱病六經寒溫統一證治綱要
- 食管癌古今方劑精選
-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 任應秋講《黃帝內經》 素問(下)
- 古今醫詩
- 辨質論治通識讀本:中國式個性化診療
- 整合臨床麻醉學
- 王靜安50年臨證精要
- 實用中醫養生要訣
- 用藥雜談
- 諸云龍針藥結合治療疑難病經驗集
- 中醫之和:辯證論治的生命哲學
- 增訂十藥神書
- 名師經方講錄(第五輯)
-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重刊:口齒類要 喉科秘訣
- 國醫大師孫光榮中醫臨床六步辨治程式應用醫案集
- 結構針灸解剖基礎與刺法精要:周圍神經分冊
- 中醫辨證選藥速查表典
- 中醫眼科優勢病種診治精要
- 千金翼方
- 中醫基礎理論( 漢英對照)
- 傷寒知要
- 國醫大師阮士怡臨證訪談拾粹
- 王琦醫書精選1:王琦中醫理論與臨床思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