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性賦集注
- 劉衡等主編
- 477字
- 2024-06-12 17:53:33
3.澤瀉(zé xiè)
澤瀉首見于《神農本草經》,又名水瀉、澤芝。本品為澤瀉科植物澤瀉Alisma orientale(Sam.)Juzep. 的干燥塊莖。冬季莖葉開始枯萎時采挖,洗凈,干燥,除去須根和粗皮,生用或鹽水炒用。
【原文解析】
《藥性賦》曰:“澤瀉利水通淋而補陰不足。”
澤瀉瀉腎經之火以及濁氣,清利膀胱之濕而治小便不通、水腫諸證。
其味甘、淡,性寒;歸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泄熱、化濁降脂的功效。本品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脹滿,泄瀉尿少,痰飲眩暈,熱淋澀痛;腎陰不足、相火亢盛引起的遺精、眩暈;高脂血癥。
【用法與用量】
煎服,6~10克。
【古今應用】
1.《神農本草經》:“主風寒濕痹,乳難,消水,養五臟,益氣力,肥健。”
2.《名醫別錄》:“補虛損五勞,除五臟痞滿,起陰氣,止泄精、消渴、淋瀝,逐膀胱、三焦停水。”
3.《珍珠囊》:“入腎經……利小便,消腫脹。”
4.《日華子本草》:“主頭眩耳虛鳴,筋骨攣縮,通小腸,止遺瀝尿血,主難產,補女人血海。”
5.本品主要含有澤瀉萜醇A、B、C,揮發油,生物堿,天門冬素等,有利尿、降血壓、降血糖、抗脂肪肝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
【使用注意】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