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藥性賦集注

1.犀角(xī jiǎo)

犀牛角首見于《神農本草經》,又名烏角、生犀角、生犀。本品為脊椎動物犀科白犀牛R. simus Burchell、黑犀牛Rhinoceros nicornis L.、印度犀牛Rhinoceros unicornis、爪哇犀牛Rhinoceros sondaicus、蘇門答臘犀牛Dicerorhinus sumatrensis等的角。根據種類的不同,長角的數量也不同。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都有兩只角,而亞洲只有蘇門答臘犀牛有兩只角,其余的兩個品種都只有一只角,均系進口藥材。一般鋸成片,再分成筷狀小條,名為犀角條,或銼為細末,名為犀角粉。現在臨床中用水牛角代替犀牛角。

【原文解析】

《藥性賦》曰:“犀角解乎心熱。”

犀角具有清心熱、涼營血的作用,可治療熱邪入心經所致高熱神昏、夜熱早涼等癥狀。

其味苦、咸,性寒;歸心、肝、胃經;具有涼血止血、清心安神、瀉火解毒的功效。本品用于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溫熱病,熱入營血之神昏譫語,熱毒熾盛證之全身發斑,其色紫暗;熱毒壅盛所致瘡瘍腫毒或疔瘡走黃等證。

【用法與用量】

1.5~9克。本品多制成散劑沖服,每次0.3~0.9克。

【古今應用】

1.《神農本草經》:“味苦寒。主百毒蟲疰,殺邪氣之蟲。邪鬼靈氣辟邪瘴氣。郁熱之毒。殺鉤吻、鴆羽、蛇毒,除邪,一切草木蟲鳥之毒皆除之。”

2.《藥性論》:“鎮心神,解大熱,散風毒。能治發背、癰疽、瘡腫,化膿作水。主療時疾熱如火,煩悶,毒入心中,狂言妄語。”

3.《名醫別錄》:“傷寒溫疫,頭痛寒熱,諸熱毒氣。”

4.《藥性本草》:“鎮心神,解大熱……療時熱如火煩,毒入心,狂言妄語。”

5.《本草綱目》:“治吐血、衄血、下血及傷寒蓄血,發狂譫語。”

6.犀牛是國際上重點保護的瀕危野生動物,國務院1993年5月29日發布《關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貿易的通知》,禁止使用犀牛角。本品現為水牛角所代,水牛角與犀牛角功效相似,沿用已久,但用量需增大,15~30克,宜先煎3小時以上。

7.本品主要含有膽甾醇、肽類及多種氨基酸等。水牛角粉及提取液有明顯的解熱、鎮靜、抗驚厥作用。水牛角水解物能縮短出血時間,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升高血小板,還有降血脂和強心等作用。臨床上以本品隨證配伍,用于治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腦梗死等。

【使用注意】

本品畏川烏、草烏,孕婦慎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印江| 水城县| 大足县| 晴隆县| 平昌县| 浦县| 广灵县| 福贡县| 双柏县| 柘荣县| 昌吉市| 大余县| 鄢陵县| 汉沽区| 建平县| 饶河县| 咸丰县| 杭州市| 嘉义县| 江陵县| 玉田县| 奉贤区| 佛坪县| 海南省| 遂川县| 福安市| 南木林县| 汕头市| 荃湾区| 磐石市| 南城县| 滁州市| 诸暨市| 阳信县| 虞城县| 兴宁市| 连城县| 柳林县| 育儿| 安仁县| 海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