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例9:寒飲凝泣

金某,男,49歲。

2004年11月5日初診:血壓高已4個月,頭痛畏寒,左側項筋蹦痛,時有胸悶。血壓170/100mmHg,未服降壓藥。

脈弦滯稍勁,舌略暗紅,苔白。

證屬:寒飲凝泣。

法宜:溫陽化飲。

方宗:小青龍湯加減。

麻黃6g   桂枝9g   干姜6g   細辛5g

白芍10g   五味子5g   半夏9g   炙甘草6g

生姜6片   蔥白1莖

4劑,水煎服。囑3小時服1煎,啜粥溫覆取汗。

11月9日二診:脈已不滯,尚弦,舌同上。藥后已汗,然不多,尿增多,周身覺舒,已不畏寒,項筋亦未蹦痛。原足冷濕,藥后亦除。血壓降至120/80mmHg。以脈尚欠舒緩,知寒飲未盡,續予上方7劑。

11月16日 三 診:癥 已 不 著。脈 轉 弦 滑 數,舌 尚 略 暗 紅,血 壓135/90mmHg。因脈轉弦滑數,知陽已復,而轉為痰熱化風,故改清熱化痰,平肝息風。

生石決明30g   生龍骨30g   生牡蠣30g   懷牛膝15g

僵蠶15g   蟬蛻7g   姜黃10g   膽南星10g

天竺黃12g   枳實9g   石菖蒲9g   天麻15g

鉤藤15g   地龍15g

12月28日四診:上方共服35劑,已無不適,脈弦滑,舌可。血壓120/80mmHg。上方再予10劑,以固療效。

按:脈弦滯且畏寒、頭痛,乃寒凝之象,頸脈動且痛,水飲上逆,故診為寒飲。寒飲凝泣,血運不暢,因而舌質略暗紅。予小青龍湯溫陽散寒化飲。

小青龍湯主“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仲景雖未云取汗,但既然傷寒表不解,亦當發汗,故吾于方中加生姜、蔥白,增其通陽發散之力,亦加啜粥、溫覆、連服之助汗三法,故藥后得汗,周身覺暢。

小青龍湯本治外寒內飲者,若寒不在表而在里且與飲結者,小青龍湯亦可用之,溫散在里之寒飲,若用輔汗三法則汗,不用輔汗法則未必汗。后來所用的十余劑小青龍湯,因未用輔汗三法即未汗。

三診改清熱化痰、平肝息風法,與一二診有很大轉折,何也?因連用小青龍湯35劑,寒已解,脈轉為弦滑數,知寒解熱復起,故轉清熱化痰息風法。

舌暗血行不暢,何以未用活血藥?因寒凝而血行不暢,寒散血運自暢,故可不用活血之品,亦治本之謂。古云見血休治血,此言亦適用于血瘀者。血何以瘀?必有其致瘀之因,針對其因而治之即可。若加活血之品,亦不為錯,標本兼治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塘县| 淅川县| 克拉玛依市| 蛟河市| 固始县| 新安县| 黄梅县| 平顺县| 昌都县| 通化市| 凭祥市| 苏尼特左旗| 马关县| 宣汉县| 永修县| 淮滨县| 灵台县| 定南县| 云和县| 邵东县| 界首市| 琼海市| 亚东县| 美姑县| 蒲江县| 长武县| 黄骅市| 如皋市| 安陆市| 合水县| 合阳县| 于田县| 甘肃省| 苏尼特左旗| 河间市| 阿克苏市| 龙州县| 界首市| 台中县| 历史| 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