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例7:寒痹經脈

王某,男,23歲,學生。

2005年7月18日初診:高血壓5年,因高考學習緊張所致。每日服復方降壓膠囊兩粒,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近因準備考研,學習緊張,血壓140/90mmHg。頭懵,周身關節僵痛,左胸時痛,心電圖正常。其他可。

脈弦而緊滯有力,舌可苔白。

證屬:寒束,經脈不暢。

法宜:散寒通經。

方宗:五積散加減。

麻黃6g   桂枝10g   蒼術10g   炒枳殼8g

赤芍12g   白芍12g   當歸12g   川芎8g

桔梗9g   生姜5片   茯苓15g   川厚樸9g

陳皮9g   半夏9g   葛根15g   蔥白1莖

2劑,水煎服。2小時服1煎,啜粥、溫覆取汗,得汗停后服。停服降壓藥。

7月21日二診:藥后得暢汗,關節已不僵痛,數日連續測血壓,波動在120~130/70~80mmHg之間。脈弦緊滯且數,舌可苔白。因脈尚弦緊滯,乃寒痹未盡除,脈尚未舒緩,且脈數,已然有熱,故仍予上方。改麻黃為4g,加僵蠶12g、蟬蛻8g、鉤藤15g、黃芩9g。

8月29日三診:上方加減,共服28劑。右胸偶悶。右頸有一硬結,按之痛,已3個月。脈弦緩,舌可。血壓120/80mmHg。因脈已緩,知寒凝痹結已解。右頸硬結,乃痰氣郁結于少陽經。

治宜:滌淡,疏肝,息風。

方宗:半夏天麻白術湯加減。

半夏10g   天麻15g   茯苓15g   白術10g

鉤藤15g   僵蠶12g   姜黃10g   白芥子9g

炙甘草7g

10月31日四診:上方加減,共服42劑,血壓基本穩定于120/80mmHg左右,右頸之硬結已小,他癥不著,停藥。

按:因脈弦而緊滯有力,所以斷為寒痹;因主要癥狀是周身關節僵痛,故診為寒痹經脈。初診因用輔汗三法,故得暢汗。二診,因寒邪未盡,仍用原方,但未用輔汗三法,故雖連服28劑,亦未出汗。可見,服辛散之方藥,能否出汗關鍵在輔汗三法,否則縱使用麻、桂劑,亦未必出汗。

何以已得暢汗而寒未盡解?概寒邪新客且正氣強者,可一汗而解;而沉寒痼冷凝痹者,雖汗亦未必盡解。但已汗又不宜屢汗,盤踞之寒,當漸漸、持續溫散,如抽絲剝繭,寒凝方能漸開,非一役可畢其功。尤其寒邪與痰飲或瘀血搏結者,更須持續溫散,不可操之過急。

此案之脈弦緊滯,顯為寒邪凝泣之脈,初診暢汗,寒稍解未已;二診續予溫散,但未用輔汗三法,終得經月方寒痹漸解,脈始由緊滯轉緩。脈已緩,知寒已去矣。

此例本亦應用蜈蚣、全蝎等息風解痙之品,然蜈蚣等較貴,慮一介書生,恐難承擔,故未用。未用非不該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曲县| 鄂伦春自治旗| 合山市| 湖北省| 修文县| 微山县| 东山县| 尚志市| 卢龙县| 扎鲁特旗| 汉阴县| 横峰县| 铁岭县| 石河子市| 肃南| 诸城市| 晋宁县| 白河县| 河池市| 娱乐| 诸暨市| 兴山县| 水城县| 宁陕县| 鲁甸县| 吴川市| 普兰县| 永仁县| 扎囊县| 安宁市| 万宁市| 乌苏市| 沙湾县| 清苑县| 肥乡县| 当雄县| 石狮市| 新河县| 黔江区| 呼伦贝尔市| 奉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