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辨證論治

傳統醫學認為腦出血屬中醫“中風”范疇,基本病機為臟腑功能失調,陰陽失衡,氣血逆亂,上犯于腦,血溢脈外,痰火壅盛,清竅被擾。中醫認為其病位在腦,與心、腎、肝、脾密切相關。其病性屬本虛標實,上盛下虛,在本為肝腎陰虛、氣血不足,在標為風痰濕阻,氣血逆亂,絡破血溢。腦出血的中醫治療本著“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目前中醫對腦出血的治療主要集中在恢復期,而對急性期腦出血基本完全采用西醫方法救治。

高利教授結合古代醫家對瘀血的認識,如王肯堂《證治準繩》曰“離經之血便是瘀血”。唐容川《血證論》曰:“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生化之機,故凡血證總以去瘀為要。”“瘀血不去,則出血不止,新血不生。”指出出血后腦組織損害、腦水腫、腦缺血缺氧、神經功能缺損等急性腦循環障礙所致的一系列表現均為血腫,即瘀血造成,瘀——貫穿于每一證型的始終。提出高血壓腦出血急性期的新治療策略,首次明確提出腦出血急性期24~48小時后即開始活血化瘀法干預的時間窗。并結合傳統中醫藥理論和西醫學理論,制定了高血壓性腦出血的中西醫結合簡化分型,以中醫“八綱辨證”陰陽為總綱理論,結合患者不同體質及出血后的炎性反映情況,從中西醫結合角度將其簡化為“熱證”和“非熱證”兩型:在超早期血壓升高,血管破裂,血溢脈外,引起腦部炎癥性反映,神經功能明顯受損,中醫證候特點顯示出以痰熱為主要表現的為熱證型;病灶周圍炎性反映不明顯,患者臨床證候無明顯熱象表現的為非熱證型。結合中西醫對急性腦出血的認識,我們把西醫學的分期概念引入辨證論治中,可見超早期表現為出血、血壓升高,辨證以風邪、火邪為主,治療上應涼血散瘀、控制血壓;急性期表現為血腫、水腫、自由基損傷,辨證以瘀、毒為要,治療上應活血散瘀、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維持合理的腦灌注壓、電解質平衡;恢復期表現為神經元變性、神經功能障礙,此期辨證為瘀、虛并見,治療上應用活血養血、補腎填精、健脾益氣、利濕化濁、康復針灸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金霍洛旗| 墨玉县| 固镇县| 栾城县| 资兴市| 西藏| 清新县| 奉贤区| 汉沽区| 南京市| 都安| 石楼县| 龙江县| 道孚县| 昌黎县| 喜德县| 清涧县| 临西县| 祁门县| 华阴市| 南华县| 祁门县| 普陀区| 平和县| 永州市| 柞水县| 湘潭市| 大宁县| 明水县| 石阡县| 合肥市| 芜湖县| 岑巩县| 香港| 卢氏县| 伊川县| 巴里| 桃源县| 大城县| 万盛区| 阿拉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