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倫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崔瑞蘭 趙麗主編
- 998字
- 2024-06-14 18:34:36
三、醫學倫理學的研究內容
醫學倫理學作為一門不斷發展的、開放的學科,不同的社會和醫學發展階段,其研究內容不同。從傳統的醫德學,到近代醫學倫理學,再到現代醫學倫理學,它的研究內容不斷豐富和擴展。
(一)傳統醫德學的研究內容
傳統醫德思想根植于古代文化與哲學思想的土壤里,反映在經驗醫學模式的實踐中,具有完善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思想內容。在這一階段,民間醫師一般是以個體勞動者身份從事醫療活動的,醫患之間是直接的一對一的相對穩定的關系,醫師獨自承擔對患者診療的全部責任。因此,傳統醫德學的研究范圍一般局限于臨床醫療方面,以醫患關系為研究中心,內容包括不同社會歷史形態的醫德關系和醫德現象,揭示醫德的起源、本質、特點、功能、作用和發展規律,重點研究醫德規范和醫德評價的標準和方法。
(二)近代醫學倫理學的研究內容
此時醫學超越經驗醫學,逐步走向實驗醫學,生物醫學模式隨之確立,患者被當作生物體變量。1803年,英國醫生托馬斯·帕茨瓦爾出版的《醫學倫理學》一書,標志著近代醫學倫理學的形成。這一階段個體行醫被醫療機構集體行醫所代替,醫患關系之外出現了醫療機構之間的關系、醫務人員之間的關系。醫學倫理學在傳統醫德學的基礎上,開始研究行業自律的內容。
(三)現代醫學倫理學的研究內容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醫學快速發展,國際社會對“二戰”過程中出現的反人道的醫學行為進行了深入反思,醫學倫理學發展迅速。其研究范圍從臨床醫療擴展到整個衛生保健領域,不僅對醫學道德的含義、本質、特點、功能與作用,以及醫學道德的產生與發展規律有了更為深入的研究,而且研究論證醫學倫理學的理論基礎、醫學倫理關系、醫學道德的基本原則、醫學道德范疇、醫學道德修養與評價、衛生政策,以及醫學具體工作部門的道德規范。此外,醫學倫理學還研究醫學道德與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目的變遷、醫學實踐的發展之間的關系等。
20世紀60年代以來,醫學技術突飛猛進,日新月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特別是生命科學發展迅速。但科學技術具有兩面性,在給人類帶來福祉的同時也帶來很多問題和困擾。這些問題已經超越了醫學道德的范疇,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討論,醫學倫理學的研究領域隨之擴展到了生命倫理學階段。在原有的醫學倫理學研究內容的基礎上,生命倫理學側重于研究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生育控制、器官移植、死亡標準與安樂死、人類胚胎干細胞、優生學與有缺陷新生兒處理、醫藥衛生資源的合理使用與分配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