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物篇醫說
- (清)張確著 張明銳等校注
- 707字
- 2024-06-12 18:30:41
序
醫非方技之事也,其事總托于方技,而其道則根于二氣五行消息升降之理。得其道能生人,失其道則能殺人。古今醫書汗牛充棟,業醫者踵趾相接,然皆從方劑入手,其所讀亦不過方劑之書,治其流未溯其原,非狃于一偏,即障于成見,以生人之術而成殺人之過,醫豈易言哉!蒙城張介石先生,博極群書,尤邃于易。仰觀俯察,得造化之真,消息主宰,仿邵子《觀物篇》之意,著為《觀物篇醫說》四卷。
第一卷,發明陰陽升降、水火交濟、氣血運行、生克互用之理。
第二卷,發明人身氣血消長之故,而示以節制調攝之方。兩卷所言,皆易象精微之蘊,不沾沾于醫,而醫之理已賅貫無遺。譬導河者由積石(《尚書·禹貢》記載:大禹“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于華陰……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于海。”意思是大禹疏導黃河,從積石山開始,直到龍門山;再向南到達華山之北……分布為九條河道,這九個支流再會合后注入大海。)而溯火敦,然后放而東注,與后世之擾之宣防講求治河方略者,豈可同日語哉。
第三卷,雜論兼以醫案,大致矯世俗溫補寒涼之弊,臨證洞見臟腑,決策如神。
第四卷,雜論方劑,兼及藥品,語皆心得身驗,無傍人門戶者。學醫者從此入手,如學禪得正法眼藏,不慮墮入野派惡道也。余不知醫,而自幼多病,方書亦間涉獵,竊謂醫書自《傷寒論》后得長沙之真傳,而足以救濟生民者,僅有吳又可之《瘟疫論》(即《溫疫論》)。今乃又見此書,皆非世俗之所謂醫書者。書刻于雍正年間,北方無傳本。余經故友陽曲王秋寶處借得抄本,令子弟分手抄留底稿。丁巳臘月在平遙館中度歲,偶得余暇,手錄一遍,正其訛謬,置之案頭,借以消息衰軀,調平暮氣。倘好事者垂刻流布,俾學醫者得所指南,亦生民之幸矣。
咸豐丁巳除夕 五臺徐繼畬識于平遙超山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