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時病論
  • (清)雷豐著 李曉寅校注
  • 588字
  • 2024-06-14 18:26:38

溫病

嘗讀介賓之書,謂溫病即傷寒,治分六要五忌;又可之書,謂溫病即瘟疫,治法又分九傳。殊不知傷寒乃感冬時之寒邪,瘟疫乃感天地之癘氣,較之伏氣溫病,大相徑庭,豈可同日而語哉?推溫病之原,究因冬受寒氣,伏而不發,久化為熱,必待來年春分之后,天令溫暖,陽氣弛張,伏氣自內而動,一達于外,表里皆熱也。其證口渴引飲,不惡寒而惡熱,脈形愈按愈盛者是也。此不比春溫外有寒邪,風溫外有風邪,初起之時,可以辛溫辛涼;是病表無寒風,所以忌乎辛散,若誤散之,則變證蜂起矣。如初起無汗者,只宜清涼透邪法;有汗者,清熱保津法;如脈象洪大而數,壯熱譫妄,此熱在三焦也,宜以清涼蕩熱法;倘脈沉實,而有口渴譫語,舌苔干燥,此熱在胃腑也,宜用潤下救津法。凡溫病切忌辛溫發汗,汗之則狂言脈躁,不可治也。然大熱無汗則死;得汗后而反熱,脈躁盛者亦死;又有大熱,脈反細小,手足逆冷者亦死;或見痙搐昏亂,脈來促結沉代者皆死。醫者不可不知。

劉松峰曰:《云笈七簽》中,引作冬傷于汗甚妙。蓋言冬時過暖,以致汗出,則來年必病溫,余屢驗之良然。冬日嚴寒,來春并無溫病,以其應寒而寒,得時令之正故耳。且人傷于寒,豈可稽留在身,俟逾年而后發耶?

豐按:冬傷于汗,汗字欠妥,松峰反贊其妙。既謂冬傷于汗,試問春夏秋三時所傷為何物耶?又謂冬時過暖,來年病溫,此說是有伏氣,又謂人傷于寒,豈可稽留,此說又無伏氣。片幅之中如此矛盾,誠為智者一失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阳县| 罗平县| 东乡族自治县| 襄城县| 威信县| 红桥区| 和顺县| 任丘市| 皮山县| 咸阳市| 镇安县| 阿克陶县| 运城市| 双江| 北辰区| 泌阳县| 新郑市| 海城市| 南木林县| 策勒县| 宜君县| 息烽县| 闸北区| 江津市| 山丹县| 黑山县| 留坝县| 汉源县| 伊金霍洛旗| 平顶山市| 兰州市| 普定县| 富宁县| 若尔盖县| 陇南市| 高要市| 华坪县| 东城区| 孝感市| 明光市| 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