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自序

甚矣,醫道之難也!而其最難者,尤莫甚于知時論證,辨體立法。蓋時有溫、熱、涼、寒之別,證有表、里、新、伏之分,體有陰、陽、壯、弱之殊,法有散、補、攻、和之異,設不明辨精確,妄為投劑,鮮不誤人。然從古至今,醫書充棟,而專論時病者蓋寡。豐因謹承先志,不憚苦口,而特暢其說焉。豐先君別署逸仙,好讀書,喜吟詠,嘗與武林許孝廉葉帆、龍邱余孝廉元圃、徐茂才月舲酌酒賦詩,迭相唱和,著有《養鶴山房詩稿》。既而棄儒,從程芝田先生習岐黃術,遂行道龍邱。晚年曾集古人諸醫書,匯為四十卷,名曰《醫博》,又自著《醫約》四卷,書中多有發前人之未發者,同人借抄者眾,無不稱善。咸豐十年春,鄰居虞拱辰明經助資勸登梨棗[1],甫議刊而西匪竄擾于龍,倉皇出走,其書遂失。是時豐父子同返柯城,冀賊退,仍覓原書于借抄諸友處,使數十年心血所萃,不至湮沒無傳。乃未及兩載,先君溘然長逝。噫!禮云: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2]存焉耳。豐求先君手澤而不可復得,清夜自思,未嘗不泫然流涕,今僅留方案數百條,皆隨侍時見聞所錄,其中亦有論時病者,悉以授之從學程曦、江誠,細加詳注,編成四卷,展誦之余,猶仿佛趨庭問答時也。因憶先君嘗謂豐曰:一歲中雜病少而時病多,若不于治時病之法研究于平日,則臨證未免茫然無據。豐謹志之,至今耿耿不忘。嗟乎!自先君見背[3],又二十余年矣。豐歷覽諸家之書,引伸觸類,漸有心得,每思出鄙論以問世,俾世之知我者以匡不逮,又自慚一介布衣,才同襪線,為大雅所譏,輒復中止,奈同志者固請時病之論,刺刺[4]不休,爰不揣谫陋,將《陰陽應象大論》冬傷于寒,春必病溫;春傷于風,夏生飧泄;夏傷于暑,秋必痎瘧;秋傷于濕,冬生咳嗽八句經文為全部綱領,兼參先圣后賢之訓,成一書以塞責。首先論病,論其常也;其次治案,治其變也。竊謂能知其常,而通其變,則時病不難治矣。所望知時者按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之候,而別新邪、伏氣之疴,更審其體實體虛,而施散補之法,則醫道雖難,能難其所難,亦不見為難。愿讀是書者之無畏難也。是為序。

光緒八年歲次壬午中秋前一日三衢雷豐少逸氏題于養鶴山房


[1]梨棗:舊時刻書制版多用梨木或棗木,故以此代指書版。

[2]手澤:原意為手汗,后代指先人或前輩的遺墨、遺物等。

[3]見背:指長輩去世。

[4]刺刺:形容說話連續不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顺县| 临颍县| 新邵县| 东乡| 略阳县| 北碚区| 宁化县| 肇东市| 永善县| 汉川市| 永年县| 闵行区| 砀山县| 鲜城| 威信县| 临汾市| 镶黄旗| 泸西县| 唐河县| 弋阳县| 凌云县| 哈巴河县| 榕江县| 陵川县| 宣恩县| 大方县| 高雄县| 景宁| 交城县| 黔西| 宝应县| 札达县| 双辽市| 磴口县| 广河县| 营山县| 会东县| 璧山县| 确山县| 兰溪市| 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