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校注說明

一、作者及本書概況

洪基,字九有,明代安徽新安縣人,生平不詳。據《攝生秘剖》自序言,洪氏酷嗜醫學,于業儒之暇,遍覽醫書,同時榜示于門以兌換奇方,廣搜博采,歷經二十余年,求得方劑數以萬計,從中“特拈其丸散方之最神奇、最切用者”,錄而成書,名為《胞與堂丸散譜》。刊行時張夬為之作序,并題其譜曰“攝生秘剖”。《攝生總要》書凡九卷,分為四部分:《攝生秘剖》四卷、《房術奇書》二卷、《攝生種子秘剖》二卷、《種子方剖》一卷。

《攝生秘剖》共錄有方劑80首,是著者于所集眾多醫方中精選、匯錄而成,劑型包括丸、散、丹、膏、酒等。各方均先述主治,再列方藥組成、制備及服用方法,并詳細闡發病機、方義。據《方劑大辭典》,以該書為方源者有31首,其中有洪氏自創方,亦有引錄前人者;醫理、方藥的闡發多引用《內經》《頤生微論》《醫方考》《原機啟微》等書及王冰、李杲等言論,同時又多有發揮之處。諸丸散方應用于養生及內、外、婦、兒、五官科等疾病,平實切用,論理精詳。因所選皆為平實切用之方,故流傳廣泛,價值極高。

《房術奇書》,又稱《陳希夷房術玄機中萃纂要》,傳抄自任拱辰。內容包括筑基、鑄劍、調神、聚財、結友、擇地、擇鼎等,主要論述以性養生進而延年益壽的方法,并載方57首。

《攝生種子秘剖》分上下兩卷,共32篇,上卷主要論述養生之法,強調四季、導引及治心在養生中的重要性,并載有十月受胎圖及相應的保胎方;下卷為房中之術及壯陽益女延壽方藥,共載方33首,圖26幅。

《種子方剖》一卷,包括《繼嗣珍寶》8篇與《金精直指》7篇,載方5首。《繼嗣珍寶》內含種子、調經、攝生之法,據《跋祈嗣種子篇后》“得此書不自私于己,用廣其傳,刊行天下”,可知本卷非洪基所作;《金精直指》以陰陽八卦闡發求嗣種子之理。

二、版本

《攝生總要》現存版本館藏情況如下。

1.清光緒三年丁丑(1877)石渠閣刻本《攝生總要》,藏于遼寧省圖書館、河北醫科大學圖書館。

2.清光緒十五年己丑(1889)六吉堂刻本《攝生總要》,藏于國家圖書館。

3.清光緒三十一年乙巳(1905)刻本《攝生總要》,藏于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

4.清文錦堂刻本《攝生總要》,藏于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

5.民國十年(1921)上海振聲譯書社石印本《生育寶鑒》,藏于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6.石印本《生育指南》,藏于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石渠閣刻本年代較早,內容完備,校訂較為精良;六吉堂刻本內容有缺失。因此,本次整理以石渠閣刻本為底本,以清光緒三十一年乙巳本(下簡稱“光緒本”)、清文錦堂刻本(下簡稱“文錦堂本”)為校本。另以本書所引《千金要方》《醫方考》《頤生微論》《原機啟微》諸書之現行通行本進行他校。因《攝生秘剖》現存有明崇禎十一年戊寅(1638)刻本(下簡稱“崇禎本”),年代最早,朱墨雙色套印,質量最高,故《攝生秘剖》部分又以崇禎本為校本。

三、校勘體例

1.凡原書中的繁體字,均改為規范簡化字。為適應橫排版的需要,原書表示文字方位之“右”今改為“上”。

2.采用現代標點方法,對原書進行重新句讀。

3.原書《攝生秘剖》部分每一卷首均有“石渠閣精訂攝生秘剖”“新安洪基九有恭訂”,卷末均有“攝生秘剖卷……終”字樣,一并刪除,不出校。

4.《攝生秘剖》中引錄他書如《頤生微論》《醫方考》等,均于方下小字注明出處。原書有脫漏處,今據崇禎本及上下文例補齊,不出校。

5.凡底本中因寫刻致誤的明顯錯別字,予以徑改,不出校。

6.藥名系省寫、誤寫、與現通行寫法不一者予以徑改,不出校。如“兔絲子”改為“菟絲子”,“史君子”改為“使君子”,“白蘚皮”改為“白鮮皮”,“硃砂”改為“朱砂”,“山查”改為“山楂”,“蘿蔔”改為“蘿卜”,“萹豆”改為“扁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水县| 清河县| 兴山县| 乐安县| 武陟县| 敖汉旗| 沅江市| 庐江县| 时尚| 苗栗市| 扬中市| 大理市| 安溪县| 中山市| 山阳县| 延寿县| 兴仁县| 顺平县| 长沙县| 囊谦县| 克什克腾旗| 江津市| 靖边县| 宣城市| 昆山市| 阿拉善左旗| 蓬溪县| 雷山县| 秦皇岛市| 江都市| 天镇县| 浪卡子县| 台山市| 襄樊市| 台南市| 内乡县| 岳普湖县| 株洲县| 页游| 罗江县| 晋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