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瑣碎之中帶親切
- 重生后我本平凡
- 東魯諸公
- 2089字
- 2024-07-04 08:36:21
周五下午帶著無法言說的激動和按捺不住的興奮心情,王偉峰和劉坤,還有順路碰到的兩個原初中的同學,大家一起坐在農用車車斗里,嘰嘰喳喳地一路聊天。
天還沒有黑就到家了,王偉峰一下車就看到奶奶坐在四叔家門口,跑過去陪她聊了幾句,從進村就開始一路和鄰居們打著招呼回家。媽媽還是在忙忙碌碌地收拾家務,不過知道王偉峰要回來,早早地就做好了飯,甚至做的還是大米飯。
王偉峰心里清楚媽媽的樸素觀念,疼愛自己的兒子,就怕自己在學校吃的不好、待的不慣。媽媽大概地問了問學校的情況,其實在現在這個階段,媽媽對于學校的了解基本都是限于道聽途說和她自己的主觀臆測了。
王偉峰心里很明白母親的想法,就選媽媽喜歡聽的事說了說,以安慰媽媽,也許很多兒女的“報喜不報憂”的做法就是這樣來的。
王偉峰明白如果告訴了家長自己的難處,家里人只能徒增煩惱,不是鞭長莫及就是束手無策,干脆都說好聽的。這樣快樂大家一起分享,痛苦一個人承擔就好了。
“媽,我都大了,能自己照顧自己了。”
“在學校別省錢,自己該吃的吃,該花的花。”
“我知道的,學校伙食比咱們家的好的多。”
“學習上自己上心點,俺也不懂,你自己得努力。學習都是給自己學的。”
“放心吧,我知道的。”
周六一大早王偉峰還沒起床呢,穆保國就騎著自行車來到他家。王偉峰媽媽自然見怪不怪了,他兩人以前就經常在一起,包括相互串門寫作業,有時候還在對方家里吃飯留宿。
“咋樣?哥,縣一中上學好不好?”
“還不是差不多,還沒開始上課軍訓了一周。就是學校大點,學生來自縣城和各鄉鎮。你呢?初三新課開始了嗎?”
“開始了,感覺不是很難的。”
“別掉以輕心,你要打牢基礎才能拿高分哈。”
王偉峰一直有點擔心穆保國會不會沉下心來學習,目前來看他的狀態應該還不錯,就放下心來。
“你和李永霞還好吧?別放太多的精力在這上面,倆人一起努力爭取明年都考上。”
“嗯,我知道的,哥,你放心我明年一定去找你的。”
其實這個時代在王偉峰他們這個地方物質條件算是比較艱苦的,但是學生的學習動力還不是很大,因為大家普遍還沒有卷起來。農民樸素地認為學習成績不好是天生的,反正大不了就出去打工唄,也不覺得會有多大的差距。
王偉峰一邊和穆保國聊天,一邊清理了一些書籍準備帶到學校去看。下午兩人還準備空了再去廢品收購站找點書,王偉峰以前就喜歡屯書,自己前世工作后買房子還特意留了一間書房。現在有張叔這個便利條件在,更是不會浪費機會。
其實大部分人大多數時候讀書都是一個樣子的,像王偉峰以前經常是不加選擇地讀書,讀完了大多數書籍是沒有機會再重新讀的,囫圇吞棗,淺嘗輒止,也就慢慢忘記了,當然會有少數內容能沉淀記憶下來。
只有少數書籍,王偉峰自己感興趣的會再次細讀。現在王偉峰決定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現存的書籍,那些讀了那些沒讀,那些還要重新讀一下。王偉峰甚至打算有些書籍要做些摘抄或者批注,這是自己工作后形成的讀書習慣。
兩個好朋友一邊閑聊,穆保國也找了自己感興趣的書籍讀了起來,其實這本來就是他們以前在一起的狀態。王偉峰覺得這是最舒服的朋友關系,沒有什么過多的利益考慮,做著自己最喜歡的事情,想說話就說,不想開口就獨自安好就好了。
周日中午早早地吃過午飯,剛過12點王偉峰和劉坤就從家里出發回學校了。這次上學去兩個人一人一輛自行車,王偉峰自行車的后座上綁著一個紙箱子,里面有媽媽給帶的煎餅,還有自己的衣服、書籍這些。
王偉峰的自行車是假期里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所以很多地方都損壞的厲害。這輛二八圈的金鹿牌自行車,全身除了鈴鐺不響到處都響,手剎也壞了,幸好這個車是可以用鏈條腳剎的,王偉峰平時基本不用手剎的。
兩人一前一后,騎著自行車一路叮叮當當的往學校去。王偉峰和劉坤選的是一條路線相對近的小路,但是比較崎嶇。先要跨過劉坤他們村邊的小河,沒有橋的那種,過河得把鞋子脫了提在手里推車過去。
小路的路邊都是莊稼地,其實這路就是臨近村莊的農民出門種地走出來的小道。這個季節還是夏天的尾巴,玉米、高粱、大豆都還在最后鼓著勁生長的時候。一路綠油油的,高高低低的莊稼,路邊的野草野花布滿山坡煞是好看。
兩人一路沿著崎嶇的小路走好遠才能岔上大路,小路崎嶇不說還有不少的大陡坡,這種陡坡就必須下來推車,不過翻過來必定是下坡,下坡的時候就可以省力了。
走上大路就好走些了,大路上小轎車基本沒多少但是有不少拉貨的大貨車,這應該是縣城連接其他縣市的省道。
大路延伸的盡頭是一座一兩公里的滾水橋,滾水橋就是修在河底的橋,河里水大就會淹沒,水位下降橋面就會露出的那種。滾水橋的兩端都是高高的土壩,翻過橋就到縣城了。聽老人說,從王偉峰他們家到這里要20公里,他們騎車基本要走一個半小時。
兩個人說說笑笑的就從縣城的東邊進了城,縣一中在城的西邊,他倆需要穿城而過。北方的縣城道路還是很寬闊的,就是這個年代的房子普遍就是五六層吧,看起來不是很高大。
王偉峰一路到處尋找著屬于自己的記憶,路邊的暖氣管道、冬青樹叢還有那電線桿子都讓他倍感親切。
他們走的這條路是縣城的縱向三條街的北街,路兩側建筑基本上算是新修的,路的最西邊就是縣城車站,車站前面繼續向南再過一個路口向西一拐就到縣一中了。
最是溫暖家里人,瑣碎之中帶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