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新政伊始,風起云涌
- 正德明君
- 一條破板凳
- 2086字
- 2024-06-10 14:34:18
朱厚照的目的當然是要打破常規,將“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規矩徹底破壞。
原因很簡單。
當初之所以會有這個不成文的規定,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讓內閣成為少部分人,乃至極其一小撮人的囊中之物。
人一少,那么競爭烈度就會陡然下降,那些翰林不僅不需要外放地方為官,承受治理地方帶來的苦楚,而且還能享受翰林這個衙門所帶來的清望與名聲。
在規避內卷的同時,又能讓來自內閣的權利平穩的繼承下去。
由于內閣閣臣都出于翰林之中,而翰林又是一個清水衙門,加之從進士中挑選的人數又極其有限,進入內閣的閣臣大多都有過共事的經歷。
這也就相當于同僚。
若是在科舉之時,兩人或者幾人又是同榜進士,那么就是所謂的同窗。
若是兩人政治理念相左,問題也不是很大,可如果兩人政治理念相同,那問題可就大了。
譬如徐階與張居正。
他們兩人在翰林院共事時,徐階不僅僅只是張居正的同僚,還是他的座師,結下了師生之誼。
于是在徐階入閣并且掌握內閣首輔之職之后,在挑選繼承人時就會明顯傾向于張居正。
雖說張居正與徐階在某些政治理念上意見相左,但張、徐兩人的例子實在太少,大多時候都是一脈相承。
內閣閣臣為了保證自己去職之后不被清算,就會從翰林院中挑選與自己親近,且政治理念相同的人來繼承。
如此一來,權力就完成了繼承。
雖說洪武皇帝當初以暴力將丞相制度廢除,可隨著內閣制度的確立,相權最終以不同血脈傳承的方式,在內閣之中傳遞。
這對于皇帝而言,是致命的。
倘若內閣被守舊派把持,哪怕皇帝看出了如今局勢的弊病,想要變法新政,但總得挑選一個話事人。
內閣又往往與皇帝背離,即便皇帝想要重新挑選一個話事人,也只能在翰林當中挑選。
這無疑是從糞坑中找饅頭,即便能夠找到一個可以果腹的饅頭,但上面也沾滿了屎。
不吃吧,就要餓死。
吃吧,又太惡心。
所以說,得從根本上把這個約定成俗的規矩給破壞掉。
李東陽看了一眼仍然平靜的朱厚照,心中掀起驚濤駭浪。
他的想法是對內閣動手,可也不過是在內閣人數上動些文章,現在皇帝這話的意思是,竟然要從內閣的根基上動手。
這未免也太大膽了吧?
但他并不清楚朱厚照是真實所想,還是出言試探,一時拿不定注意,便試探的性的詢問:
“敢問陛下,‘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這可是祖制,若是貿然更改,恐怕會生出事端!”
李東陽這話,有兩層含義。
一是試探朱厚照對內閣改制的真實想法,二是試探朱厚照對新政實施之時所要面對的“祖制大旗”的態度。
很多時候,變法者并不缺變法的決心與信心,最怕的是決策者的搖擺不定。
朱厚照輕笑道:“當年商君變法,不也生出事端?自古以來的變法,又豈有太平安然?又豈能不涉及祖制?若是先生害怕退避,又何必言說變法之事?不如讓朕下個旨意,否了先生的變法!”
李東陽心中又驚,之所以變法,就是為了與劉健奪權,若是變法在皇帝層面上被否了,那他可真就是待宰的羔羊了。
想要變法,就得獲得皇帝的支持,不然,死無葬身之地!
不過,他也從這話中聽出了一些其他的意味——
皇帝的決心。
稍作思考,他便下定了決心。
“陛下所言甚是,這變法豈能瞻前顧后,若無大恒心,又豈能變法成功?臣悟了!”
李東陽朝著朱厚照躬身拜禮,態度誠懇。
朱厚照心滿意足的點頭:“既是這般,那先生下去之后當深思熟慮才是!”
隨后又站了起來,來到了門口,幼小的身體負手而立,望著一碧如洗的藍天。
“前些時候,這天還是灰蒙蒙的,可昨兒的一場大雨,卻讓這天一碧如洗。有些時候,污穢蒙住了天,就得一場大雨清洗。”
又轉過身來,望向隨他來到門口的李東陽,“先生,可還明了?!”
混跡官場多年的李東陽如何不明白朱厚照這番話,當即稱是:“臣明了!”
“即是如此,那便做事去吧!”朱厚照情緒平靜的說道。
李東陽朝著朱厚照再次躬身拜禮:“臣告退!”
而后后退著離開。
等到他剛走出數步,朱厚照忽然叫住了他。
“先生留步!”
李東陽止住腳步,看向朱厚照,道:“陛下?!”
朱厚照笑如夏花,說道:“人常言:自古慷慨悲歌之士具是千古傷心之人,但朕卻并不這么認為,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荒野!”
想要馬兒跑,就得馬兒吃草,得給李東陽一些信心,讓他安心做事。
李東陽聞言愣了一下,雖說朱厚照這話說的婉轉,卻又如何不明白這是對他的一個承諾。
法未成,功未就。
可陛下卻給了他一個承諾。
陛下雖少年,可此等明君,千古難遇!
李東陽站直身子,整理了衣冠,朝著朱厚照恭敬一拜:
“臣,萬死不辭!”
朱厚照笑道:“善!”
……
李東陽走了。
朱厚照回到宮中。
剛剛坐下不久,劉瑾便前來稟報:“回皇爺,王岳及其黨羽,已經被奴婢秘密處理了。”
這看似輕飄飄的一句話,后面卻是十幾條乃至數十條人命。
不過,朱厚照并不覺得有什么愧疚。
不殺他們,不除他們,難道要讓他們一直泄露宮中秘事?
若是如此的話,少不得要去水里游一遭。
命硬還能茍活,命不硬,就只能死了。
朱厚照心滿意足的點頭,又道:“此事你做的不錯,這司禮監就交給你了,好好做事吧,莫要辜負了朕的信任!”
劉瑾心中大喜,連忙跪地拜謝:“奴婢叩謝皇爺,皇恩浩蕩,奴婢感激不盡!”
宮中又恢復了平靜,朱厚照再次看起了奏疏題本。
外面又多了些烏云,雷霆呼嘯,一場大雨正在聚集。
而在這大雨之中,滿朝文武將目光放在了內閣上。
他們清楚,這天,要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