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劉備 下
- 吾以力鎮三國
- 拾一
- 2118字
- 2024-12-07 23:59:39
在李桓的心中,漢末三國的名人多得去了,那一個個名字,都曾經在歷史書上綻放出無邊的光彩,可最能夠讓他哪怕走過時間長河的洗禮,都有些揮之不去的名字。
大概也就是那么幾個。
比如說,三國霸主,曹操,劉備,孫權,比如說,劉備這大耳賊。
再比如說,三姓家奴呂布,長坂坡七進七出的趙子龍,古之惡來典韋……曹營的五子良將,蜀漢的五虎上將,東吳四大督…
又比如,其智近乎妖的諸葛村夫,那老了老了,還敢造反的司馬懿,那被氣死的江東英杰周瑜……
這些都是歷史之中,讓他夢牽魂繞的名字。
而劉備,名列前茅。
在三國帝王之中,劉備還是比較具有傳奇性的。
他沒有江東以三代而成就霸業的底蘊。
江東孫吳,可并非只是孫權的王圖霸業,那是孫堅和孫策打下的基礎,以命搏殺出來的家底,才在心黑臉皮厚的孫權手上,發揚光大,割據一方,成就霸業。
他也沒有曹賊的胸襟和氣魄。
曹操這個宦官之后,出身來說,是最低級的,連普通百姓,肯定都比他好不少,起碼能博一個寒門之后,人家劉備有皇族之名,東吳孫氏起碼也是地方豪族。
宦官之后,多難聽啊。
但是曹操就是一步步殺出來了北方霸主之名。
寧可我負天下人。
不教天下人負我。
說的簡單。
做起來,可就難了。
劉備做不到。
因為他頂多只是一個偽君子,做不來真小人。
不過劉備這人,優點絕對是最明顯的,是所有創業者之后,最有特點,最不可失去的。
堅韌。
他的性格,堅韌無比。
劉備自從討伐黃巾而起,幾十年不下沙場,可以說半生蹉跎,但是漢末諸侯爭霸這個舞臺上,一敗再敗,丟盔棄甲也不是一次兩次的,每一次看到點希望,就開始遭受失敗。
可每一次,他都能重新站起來。
這就是他最后能把劉表,劉璋,都淘汰了,最后成為了蜀漢開國皇帝,三國霸主之一的原因之一。
………………
李桓是真沒想到,歷史會開這么大一個玩笑。
這就是蝴蝶效應嗎?
這個蝴蝶,在歷史長河里面,也就是輕輕這么煽了一點點,很多人的人生軌跡就已經發生的變化了。
如果劉備歸順了朝廷。
那么……
未來的事情還真說不好,長安朝廷能穩得住什么時候,李桓自己也不清楚,他現在哪怕手握西涼兵權,成為關中之主,可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被圍堵而死了。
這關中霸主,可沒有這么好坐穩的。
“你安排一下,讓劉備先來見一見某家!”李桓突然來興趣了,對蔡琰說道:“天下要考核這皇族之臣到底有多少本事,某也想要看看!”
“這會不會打天子的臉啊?”蔡琰沉思了一下,問。
“他既然敢把靶子豎起來,就要接受有人往這上面射箭,如果扛不住,那么這皇族之臣,也沒有什么好器重的……”李桓突然想到了一點,問起來了:“對了,征辟劉備,是天子的意思呢,還是其他人推波助瀾?”
“不好說,盧植舉薦他的門生,這很正常!”
蔡琰想了想,說道:“不過如果盧植和弘農王妃有聯系,一切就不一樣了,我覺得弘農王妃不簡單,她在長安織了一張網,還沉的有點深,我這東廠都尋摸不出來了,很多時候她想要做點什么事情,我們東廠的消息,不會這么敏銳!”
“正常!”
李桓卻不意外:“你還真以為皇陵死士這么容易就能壓下去的,弘農王妃愿意低頭,不代表皇陵死士的實力受損,我們想要看到的,說不定就是她愿意讓我們看到的,大漢底蘊,哪有什么容易浮現出來啊!”
“也對,還是得好好盯住她!”蔡琰陰冷的說道:“這人,藏在暗處,心思奇絕,更是陰狠毒辣,不得不防啊!”
正因為交過手,所以她才非常的忌憚弘農王妃,甚至在這長安城之中,能讓她恐懼的人之中,弘農王妃算一個。
………………
入夜。
長安城安靜下來了。
“放開宵禁的事情,朝廷有沒有商量過?”李桓吃完晚飯,就躺在廂房里面看書,他聽著外面打更的聲音,忍不住問了一句。
這時候,他手上還拿著一本奏本正在看。
他愿意放權,不代表他愿意看到有人亂來,朝廷上的奏本,都是上麒麟閣的,但是其中都會抄錄一份,送來大將軍府的,這是大將軍府和尚書臺之間的默契吧。
司馬尚書想要都不得罪,明哲保身,自然要方方面面都照顧好。
“沒有人提出來,再說了,雒陽當初也宵禁,宵禁能保證晚上的秩序!”蔡琰說道:“我不同意放開宵禁!”
“宵禁是能保證秩序安全,但是不利于發展!”
李桓搖搖頭:“宵禁還是要放開的,不然太壓抑了!”
“那我讓人上個奏本,看看朝廷上面的那些大臣什么心思,到時候再說。”蔡琰說道。
“嗯!”
李桓點頭,他也不是一言堂,只是說了自己的意見,至于做不做,能不能做到,看情況吧,很多事情,不能強求。
王莽的教訓。
必須要時刻牢牢記住。
未來好的政策。
在如今這個時代,未必就好。
他是要找一套可以融入這個時代的制度,又能超越這個時代的制度,這是比較艱難的事情,所以得從小事情做起,比如宵禁,比如準備卻消城門稅……
接下來,他有的是事情做。
“報!”
這時候外面一個傳令兵,送回來一份奏報。
“傳!”蔡琰推開門,把奏報拿進來,然后對著李桓說道:“應該是武關八百里送來的,皇甫嵩的親筆奏報!”
“打開,念!”
李桓繼續看自己的奏本,這堆積的奏本,就是最近這段時間朝廷的動向,有朝堂之上商討的事情,也有地方上報的事情,大大小小,都在這里了。
“敬大將軍在上……”
“等等!”
李桓抬頭,笑了起來了:“皇甫嵩能用這語氣和某家說話!”
“估計是幕僚寫!”
“具體寫了什么?”
“是打了幾場南陽的仗,武關應該安穩了,他準備班師回朝!”
“準!”李桓想了想,說道:“讓他安排兵力鎮守,就班師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