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臺街上。
望月樓。
這座樓是雅閣,多為讀書人談天論地之所在。
最近這幾日,望月樓最熱鬧。
“知道天一書齋嗎?”
“長安誰不知道啊!”
“一本書籍五百錢,不知道幫了多少寒門讀書人啊!”
“也不知道天一書齋怎么來了這么多書籍?”
“現在很多人也奇怪啊!”
“尚且不知道天一書齋背后的東家是何人?”
“關鍵是天一書齋沒有限購資格!”
“不僅僅是寒門讀書人,那些商賈,走卒販夫也可以購買書籍!”
“斯文掃地啊!”
“商賈之輩,如何能懂儒家學識!”
“放屁,這是造福大眾!”
“何為造福大眾,圣人傳承,有價無市,何以市井買賣!”
“圣人曾言,有教無類!”
“…………”
無數讀書人在這望月樓上,爭論起來了,有人對天一書齋販賣書籍的事情贊同,也有人反對,各有各的立場,讀書人向來是對政治敏感,懟天懟地的。
從市井之說,到朝廷之論,無所不言。
“要某家說,當讓朝廷出面直接封了這天一書齋!”
“天一書齋販賣書籍,造福讀書人,何以封也?”
“書籍,乃圣言之載體,豈能為商賈盈利之行當,如此有辱斯文,大逆不道,豈能不誅之!”
“放肆,昔日書籍買賣早已經存在,莫論當年的秦法,還是如今的漢律,皆無禁書籍交易之規條,朝廷尚且不禁,爾等如此視為洪水猛獸,豈不是損爾等之利益!”
“爾等才放肆,讀書乃雅舉,自古有周禮,書籍買賣,何以為道,吾輩儒門學子,豈能容之!”
“吾看,爾等不過就是世家門閥之徒,當知這書籍買賣,會影響了你們世家門閥之利,甚至斷爾等之壟斷讀書傳承之根基,方如此激動,瑩瑩狂吠之徒!”
“一群無禮之輩……”
“…………”
要是昔日太師執政,壓得兇狠,他們可以收斂一點,晚上設宴,躲在宅院里面聊,但是如今大將軍執政,大將軍雖也是兇狠之輩,然而卻沒有言論之嘴,所以他們對朝政抨擊之勢,死灰復燃了。
在望月樓的頂樓。
風和日月同在,登高可見長安,伸手可感受風的存在,抬頭可看到那日月之天,乃是如今長安,少有的高地,即使周圍的角樓都比不上這個高度。
“看來同樣的招數,不能在你身上用第二次啊!”兩人正在下棋,為首一人,當乃大將軍李桓。
李桓看著棋盤上,岌岌可危的形勢,有些心不在焉起來了。
“棋路是可以摸索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棋風,摸準了,抓其之七寸,可動其之根基,步步蠶食……”李儒就喜歡和李桓下棋,有趣不無聊,但是又贏不了他,而且還很講規矩,不像董卓,董卓也下過棋的,就是還沒有走幾個回合就直接掀桌子了,這習慣可不好。
“下個棋,還算的這么精,你不累啊!”李桓抬頭,撇了他一眼。
“興趣所在!”
李儒笑了,他指著棋盤,說道:“大將軍,你可以認輸了!”
“我怎么會認輸!”
李桓搖搖頭:“棋盤上的輸贏,我控制不住,但是我,可以輸絕不認輸,繼續下,有本事你就在收官的時候,讓我輸的難堪,沒本事就不要學人家投降輸一半!”
李儒認真起來了,他可以不討人喜歡,但是不會刻意的在棋盤上喂養某些人。
不過這時候李桓的注意力不在棋盤上了,他的目光,通過中間的天井,往下看去,人頭涌涌,聲音狒狒,他忍不住嘆聲:“你說,明明是好事情,怎么還是有這么多人唱反調呢?”
他設立天一書齋,三天賣出去了三萬本書籍,都是基礎本,論語,中庸,私,書,禮,春秋,公羊……
這些都是讀書人最需求的。
也是啟蒙書籍。
本該是與民同樂之事,可總歸還是口碑兩極化,有人贊有人反,有人喜歡,也有人討厭……
“立場不一樣!”李儒淡淡一笑,目光專注在棋盤上,卻能一心二用,回答李桓的問題:“有人可以用一本書來提高自己的優越性,你這天一書齋一出,他的優越性就沒有了,自然就反對了,這是人之常情!”
我有,你沒有,我就有優越性,大家都有了,我還有什么優越性啊。
“道理沒錯,可……”
李桓嘆氣:“總有些不舒服啊!”
“誰讓大將軍不舒服,大將軍就從誰身上找回來便可,無需壓著自己的氣!”李儒微笑的說道:“三天銷售,長安一地,可售三萬冊,接下來,最少可售十萬冊,世家門閥是坐不住的,他們肯定要逼得大將軍把這活字印刷術給拿出來分享的!”
“哼!”
李桓冷笑一聲:“他們以為他們想要,某家就給啊!”
雖然他的計劃之中,就是把這技術拿出來交易,達到自己執政之后的第一個目的的,但是他絕不會輕易的就拿出來了,因為輕易得到的東西,沒有人會珍惜的。
“某在想,接下來,若能儲備更多的書籍,我們大可以在京兆各縣,皆開設天一書齋,包括弘農,左馮翊,右扶風……”李儒輕聲的說道:“逼虎入窮巷,方能讓其低頭。”
“若虎有噬人之意呢?”李桓問。
“打虎!”
李儒很堅定:“優勢在吾等,寧可山河破碎,亦強勢到底,絕不認輸,不然,日后恐怕,再無立足之地!”
“非常好!”李桓滿意的笑了:“此事交給你來辦!”
“諾!”
“廷尉之事,也要在意,地方混亂,除了戰亂,更是法度不存,廷尉得先整理一下京兆,再在關中各郡保住司法執行,有了規矩,百姓才能安居樂業!”李桓提醒。
“是!”李儒點頭,以前他只是當一個謀士,游刃有余,可如今兼顧實務,他卻有些吃力,不過一法通萬法,只要懂得用人,他感覺,還是能把事情做好的。
………………
司空府上。
楊司空召關中各世家的家主會面。
他面容鐵青,額頭陰鷙,陰狠的眼眸凝著冷光:“李君臨,欺人太甚!”
天一書齋背后是何人。
非常容易查出來的。
這是藏也藏不住的。
若是其他人。
尚可收拾,無非就是威逼利誘,如同當年他們把靈帝想要大規模營造蔡侯紙的事情壓下去一樣,他們有這方面的優勢。
然而,這背后的人是大將軍,那就難辦了。
“司空大人,這大將軍要斷吾等之根基也!”有人苦澀的說道:“若天下書籍,如此廉價,吾等世家,還有什么可依仗啊!”
世家和地方豪族不一樣的,就是傳承。
地方豪族,一兩代就垮掉了,官府說收拾就可以收拾,但是世家門閥,世代傳承,有知識,哪怕一時之間青黃不接,只要知識不斷,還是能夠東山再起的。
自當年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世家就開始的傳承儒家學識,哪怕是借書給別人抄錄,那也是一份情,也是一份立足之根基,可如今,當書籍變得爛大街的貨,他們當然著急了。
土地,人口,糧食,都非常重要。
可培養讀書人,才是世家門閥最大的優勢,這樣的優勢沒有了,那就是在掘他們的根子。
“司空大人,京華若是滿書籍,吾等當如何應對?”
有人站出來,問楊司空。
楊司空是關中世家的扛把子,如今出了這么大的事情,大家自然都是盯著他,希望他能站出來,帶領他們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