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夏言辭官 碼頭相送
- 大明首輔從庶吉士開始
- 坐小孩那桌兒
- 4224字
- 2024-07-12 20:00:00
“你今晚竟然不去嚴府上慶賀?”進門的馬湘蘭有些訝異。
近些日子中,天氣逐漸轉涼,她已經不再似盛夏時穿得那么寬綽,但裝扮依然不顯華貴明艷。
以素色的底衫和裙褶為主要格調,今日穿著一襲素白的八幅羅裙,腰間數十道細褶,頭上扁髻上斜插一根檀木簪子,仍有一縷長發披掩著左側的臉面。
“錦上添花的事情誰都能做,但是沒有什么用,現在過去,最多就是摟幾個美人,喝幾杯酒,也無甚事情可干了,怎么凸顯得出我的作用?”
徐正卿拿起看到一半的《衛公兵法》,就著廳堂中的亮光看了起來。
“辛苦的事情往上湊,討賞的時候卻往不露面,要是不知道的,還真以為嚴家找了一個忠誠的狗頭軍師呢。”
馬湘蘭自尋太師椅坐下,出言調侃道。不知不覺中,這把椅子已經成為了她的專屬,兩人相處了這么段時間,關系也親近了不少。
她終究是有看人、識人的本領的,徐正卿當初說的話雖然稱得上惡毒,但多是唬人之言。
這些日子中,他有空回到家中,大多都是在研究一些兵書,或畫一些叫人看不懂的圖紙,平常有人上門送銀子,倒是一概不拒,最多算是小貪小拿,加上少許浪蕩,實在算不上什么惡人。
“我若是狗頭軍師,姐姐整天往我身上湊又是什么?”徐正卿換了個姿勢,挑眉問道,“而且,我看近來姐姐膽子可見是大了不少,都敢跟主人開玩笑了,難不成是翹臀又欠打了?”
馬湘蘭白了他一眼,自顧自翻開了自帶過來的醫書,不再說話。
“不要以為我讓你過了這么些安穩日子,就是什么好人,只是還沒有輪到你發揮作用的時候?!?
“你無非不就是看中了我手上掌握著嚴府使用的藥材,還想要讓我教你煉丹之術去討好皇帝?”馬湘蘭心中盤算著,但沒有說出來。
“我先前讓你去研究的,治療咳喘的丹藥,可有什么進展?”徐正卿看她一副嗤之以鼻的表情,也言歸正傳。
現在眼看夏言之事走到了尾聲,接下來他需要再作新的安排。
先前經過跟嚴世蕃等人的打聽,知道嘉靖在繼位以來,每逢冬天多會感染風寒,后面逐漸形成了一種嗽喘,癥狀描述起來,類似于支氣管炎一類的病癥。
就連太醫院中的太醫,都對他的這種病理束手無策,徐正卿覺得這也是一個機會。
若能尋得出一張治理這種病的方子,加以利用,再制成丹藥,那想來他的煉丹本領就能有著落了。
不過,這一切,也只是一種想法和嘗試。
畢竟,就連之后會進宮的李時珍,都沒有解決的問題,想來這種病癥對于這個時代的中醫來說,應該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你先前與我說的那種嗽喘治療病理,我實在理解不來,至于皇上的嗽喘我還在宮中之時,就已經聽人說過,好些醫術高明的太醫對此都是束手無策。
出宮這些年,我所讀的眾多醫書中,倒有一些記載過此類病癥的,只要藥方子的話,我倒是能夠寫出幾條。
可若想要在沒有任何診斷的情況下,做到藥去病除,你也是懂得藥理的,應該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徐正卿點了點頭,說道:“你的藥方子,我可以讓人在城中尋一下,看看有沒有病癥相類似的病人,讓姐姐親自治療實驗,
至于‘丹藥’能否有效用,也不急于一時。
那些個不通藥理的道士,不是也能在宮中屹立不倒?更重要的是靠糊弄人的功夫?!?
其實徐正卿小時候去鄰鄉的老中醫處看病時,倒是聽他們提過一嘴,想要治療這種慢性的疾病,可以通過堅持鍛煉,增強體質而逐步達到痊愈。
但這種方案,對于一個沉迷修道的人來說,而且還是身份年紀也不算小的皇帝,要他搞這些,還不如伸頭過去,讓他砍一刀來的直接。
至于煉丹修道之事,徐正卿是門外漢,但他也為自己找好了門派,那就是山東籍貫的藍道行,前些天他已經書信回去讓哥嫂幫忙找這個人了。
馬湘蘭聞言沒有說話,她顯也是同意這個觀點的。
徐正卿接著說道:“下次你再去嚴府,可將我這有人登門拜訪,和學習煉藥之術的事情,都和嚴世蕃說。”
“這些話就算你不去說,他們也會知道,假話中,要摻和著真話,才能更讓人相信,你若什么事情都打聽不到,要你何用?”徐正卿很有耐心的解釋著事情的利害關系。
馬湘蘭并不笨,在兩人已經取得初步信任的情況下,將事情的根本說得越清楚,她在應付嚴世蕃時就越能得心應手,也越能說出正確的話。
而且在京城這個大熔爐中,一個醫者之女,終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身份,想要善處兩個心機重重的人物之間,她會小心謹慎,該如何自圓其說,她也會深思熟慮。
夏府之中。
不知不覺,夏言在書房中,已經寫完了一篇千言奏疏,又反復看了兩遍,覺得所要表述之事,盡在其中,這才放下心來,在淡黃的絹絲封面上,恭恭敬敬的題上了“述五罪疏”四個字。
把這一切做完,不覺已經到了戌牌時分,夏言感覺到手臂有些酸痛,站起來甩了甩手,這才發現管家夏貴一直站在門外候著。
“你怎么還在這里候著?”夏言問。
“老爺,半個時辰前,外面來了一位門客,說是你的遠親,我見老爺一直在忙,就沒敢打擾?!?
“我的遠親?”
“蘇綱?”
夏言腦海中,下意識巷道了這位親家,但以兩人的關系,怎么也算不上遠親才對。
“人可還在?”
“人已經走了,但還留了一封書信。”
“快拿上來?!?
夏貴自從袖子中將書信拿了出來,恭敬呈上,待得夏言接過之后,才悄然退了下去。
這封書信實則上是徐正卿代筆,讓周進傳送的,上頭沒有書寫任何姓名相關的信息,只是簡略說了三件事:
第一,提醒夏言,若想要在政治生命的末端里,告嚴嵩一狀,應該慎之又慎,陸炳與嚴嵩的關系不用言說,宮中太監也和嚴嵩關系非同一般,而且現在還是嚴嵩的上升期,奏疏之類的文書,若不能直接交到皇上手中,那便十有八九是會經過嚴嵩的手,最好不要輕舉妄動。
第二,告知夏言,嚴嵩不是什么心胸開闊之人,夏言畢竟曾經查獲過嚴世蕃和陸炳的罪證,若想要讓人相信他不會舊事重提,從而保存性命,最好的方法,一個是裝瘋賣傻,一個是病重難言。至于如何去裝,方法也有說明,正好這兩種癥狀,都非常符合失勢之后生氣的老人。
第三,幫著分析夏言現在的處境,從他再次被起復,大動干戈,急于更換朝政班底,剔除嚴黨人員,雖將嚴嵩壓下去了,但皇上看在眼里,還弄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以致于現在朝臣雖認同他的觀點,就連一直受嚴嵩打壓的徐階,都自始至終沒有站出來為夏言說過一句話,這就很能說明問題。
另外,從年初開始,他就在步步往泥潭的中央邁進,導致現在無法自拔,如今皇上的心思已經不同于宮變之前,若是他一再堅持,只怕不僅自己會受到冤罪,就連家人恐怕都難以幸免,這是在勸退。
看到書信的末行,夏言拿起書信的手有些微微顫抖。
自己犯下的錯誤,他曾經仔細去思量過,如今輔以徐正卿的措辭看來,卻是彌補之法用錯了,而且是錯得離譜。
逐漸的又想起年初之事的起因,一個叫徐正卿的新科進士,導致受他提掖升任的副都御史被貶斥邊境,隨之刑部也開始與他疏遠,只保持著工作上的關系。
從那以后,嚴嵩背地里已經逐漸將京城刑罰的能力和情報的能力掌握在手中,自己反而成為了睜眼瞎的那一個。
他不能確定,自己在官場的失意與徐正卿能有多大的關系,但冥冥之中,有一種直覺,京中那股他當了嚴嵩的門客的風氣絕非空穴來風。
可這個時候,想到這些已經無用了。
夏言臨時請辭之事,由他自己第二天當面向嘉靖提起,奏疏也非常固執的堅持呈遞了上去,在當天的下午就得到了皇上的應允,但宮中并沒有傳出任何處置嚴嵩、陸炳等人的動靜。
這讓他的心中越發害怕,晚間就將內閣中的個人物品搬了出來,行程準備的十分倉促。
倉促之下,既沒有送別宴,也沒有幾個人來依依惜別,這與他以往三次被罷官的場景都有所不同,但這些夏言都不在乎。
京城如今對他而言,就好似一個巨大的囚牢,只有讓他離開這個囚牢之后,才能夠呼吸到一口新鮮的空氣。
反而是到了東直門外的碼頭上,才來了一人,說他家的公子給夏言準備了一席送別宴。
設宴之人正是徐正卿,地點是碼頭旁側的一個無人在意的酒肆。
許崇文對這里的情況非常熟悉,讓他來操辦這種事情,最是適合不過。
此時日近中天,碼頭上的漕夫都在忙活,這邊無甚行人,上酒后,許崇文領酒肆老板去了外邊。
徐正卿起身請夏言落座,拿出一封勘合,說道:“夏大人,嚴閣老已經讓兵部的王大人為你辦好了勘合,在江南下船以后,你就可以馳驛回籍了?!?
夏言的祖籍在江西,離京甚遠。
所謂馳驛回籍,就是動用官方驛站的關系,一站接著一站,派出騾馬接送免去其中諸多麻煩。
而且用上了馳驛,便相當于去除了罪臣的身份,等同于正常致仕歸鄉的官員,原本這份勘合也是會正常發放到夏言手中的,但他走得匆忙,不想去王以旗那里走動,怕丟面子,便想著不要也罷。
可他今日這種處境,讓一個尚且未曾正式步入仕途的后生見了,又何嘗不是丟面子之舉?
于是他沒給什么好面色:“可是嚴嵩讓你來的?老夫行則行矣,要這勘合作甚?”
徐正卿卻是好聲好氣:“路途遙遠,能有各地驛站照應,總是好的,至少可以免去沿途賊寇的窺視,加上夏大人年歲已高,也省去許多折騰不是?”
“老夫用得著他嚴嵩在這又做師婆又做鬼?他把老夫趕下臺,又讓你這個后生來賣乖,做戲給誰看?”
夏言隱忍了許久的怒氣,終于在面對徐正卿之時,找到了一個發泄口,說話間,還把他手中的勘合拍飛落地。
徐正卿也不見生氣,只是長嘆息一聲:“學生確實做過對不住夏大人的事情,可夏大人可有想過,嚴閣老隱忍了如此長的時間,以他的心性,為何會只想一條‘挾臣迫君’的罪名?而且大人以為,皇上真是信了你挾臣迫君的說法嗎?”
夏言聽他話中有話,沒有立即反駁,但依然兩眼狠狠的盯著徐正卿。
徐正卿看了一眼喧囂無比的碼頭,側了側身子,壓低聲音說道:“若是在這條罪名的后邊,再接上一條,私自聯系邊將的罪名,以夏大人當下的處境,又該如何自處?”
夏言聽此一言,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曾銑與他的關系算不上密切,但他經親家蘇綱了解曾銑之事是事實,蘇綱既與曾銑是好友,想來近來也會與曾銑有書信往來,真到了那一步,以嚴嵩的心性,這種事情肯定能做得出來。
心念急馳之間,忽然又想起,徐正卿這番心性之說,與他那天晚上收到的書信中述說的有相符之處,正想要問話,卻被徐正卿搶了先。
“學生已為大人爭取到了最好的結果,以尚書之名致仕,后續皇上還有加封,加封的詔書已經到了內閣,這種身份回鄉,以后也不用怕再受當地官員冷落了吧。”
說罷,徐正卿也不去管他有何反應,起身撿起勘合,放回到夏言面前,徑直往外走去。
夏言似明白了什么,起身追出兩步,喊道:“你且等等……”
“夏閣老,我們就此別過吧,唯愿您老旅途保重,早日平安抵家,好安享晚年。”徐正卿回身作揖,稱呼已從“夏大人”改為了“夏閣老”。
看著徐正卿漸漸走遠,夏言回頭重新拿起那本勘合,方才明白,自己此行輸的并非老謀深算的嚴嵩,而是這個須毛都尚未黑透的后生。
而且按照徐正卿的說法,他不但不能怪罪,還要心存感激?
氣惱之下,他咬著牙將手中的勘合撕成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