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京師回響 青州左衛
- 大明首輔從庶吉士開始
- 坐小孩那桌兒
- 2724字
- 2024-06-14 13:00:00
這個案件,由于牽扯到的人數眾多,還有好幾家富戶牽涉其中,知縣沈大人也拿不準,不敢輕易下判,只能上報青州知州。
青州知州當然也知道,茲事體大,又上報到了山東布政司濟南府提刑按察司,詢問按察使的意見。
當時,明朝的法紀,主要由“三司法”控制。凡刑部、都察院、五軍斷事官所推問獄訟,皆移案牘、引囚徒,由大理寺復核審,“凡獄既具,未經本寺評允,諸司毋得發遣。誤則糾之。”大理寺與刑部、都察院合稱“三司法”。
很快案件的詳細信息和相關人物的處理情況,就呈遞到了,還在當大理寺少卿的嚴世蕃手中。
到了他手中,也就相當于到了嚴嵩的手中。
“一樁命案,牽扯出這么大一群人,此子確是不止在文學上有些造詣,在刑罰案件審理上也頗有能力啊。”
案牘上,并不是僅僅記錄了這一伙人,還有由方靖明交代出的一伙人,包括他走私行商的路線,去到倭國那邊與他交易的人,還有一起走私、教他開賭攤的同伙等等。
畢竟習慣了外面富貴的生活,突然被抓緊去木籠子一站,皮鞭子一抽,腳桿本來就發軟的人,怎么可能撐住,自然全都吐出來了。
現在回想起來,從徐正卿派人往趙文華那處送信開始,到他提議讓給仇鸞回來,當這個副都御史,都已經起到了效果,再到現在這樁命案、賭博案,知縣沈開得破這樣一件大案,也是大功一件。
這三件事情,看起來最大的受益者,都是受他幫助的人,確實說明此人有輔助之才。
嚴世蕃嘖嘖稱奇道:“此人倒是越來越有意思了,在京城掀起風雨之后,拍拍屁股就跑,現在回到青州府后,又搞出這么一樁大案,父親以為,此案要怎么批?”
“現在夏言還在負隅頑抗,我們父子不宜樹敵太多,他這份名單一旦呈遞到陛下面前,必然會嚇得山東、浙江、福建那些商賈人心惶惶,指不定會亂成什么情況。
萬一出現了暴亂,豈不是正好順了他夏言的心,到時候又讓他多立一個平叛亂的功勞,而我們還得罪江南商戶,反倒給自己找麻煩。”
嚴嵩將看完的案牘,輕輕放回到案桌上,抓著一大把的胡子,揉搓起來,他慣了思考的時候做這個動作。
不多時,腦海中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方案,明面上這么公布出去,吃力不討好,暗地里進行這些工作,卻可別開生面。
父子二人同政多年,早已經做到可以互相通曉心思,嚴世蕃看了一眼父親的表情,默默點頭。
讓這些人都欠下父親一個人情,日后他們再想要“幫”著陛下弄錢,必然會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
只要取得商、紳兩方面的支持,想要銀子,那便太簡單了。
“慶兒,你去給徐正卿書信一封,就說牽扯到的商戶,朝廷方面自有安排,讓他和沈開不要多嘴,呈遞上來的路線,該打點的也叮囑一番。”
“是。”
嚴世蕃應了一聲,正想要退下,又示意了一下手中的案牘,見到嚴嵩摸著胡子點了點頭,知道是要改的意思,自退了下去。
————
壽光縣中。
徐正卿幫沈開處理完案件上的問題后,先是幫著家里,完成了喬遷,還讓算命的幫著擇了個日子,擺了酒席。
然后便是逐一上門,拜見了往昔的師長,這些都是定下來的禮節,作不得假。
無論哪個時代的老師,傳道受業解惑之余,對于優秀聰慧的學生,都是疼愛有加的。
尤其是取得成功的好學生,不僅僅是可以帶來名氣上的提升,可以帶來更多的生源。
拜別了壽光的師長以后,徐正卿也接到了嚴世蕃讓人送來的書信。
其實這個事情背后能牽扯出這么一大幫人,也出乎徐正卿的意料之外。
起初他不過是想幫沈開一個忙,他日自己進京了,家人在縣里,能得他一些幫助。
不過嚴家父子的這個決斷,倒是在他的意料之中,不愧史書上記載的奸名。
大概情況跟沈開交流了一下,告知他朝廷的文書還要過些日子,才走正規渠道送過來,這件事便算是告一段落了。
這個時候,正好要去青州府府城益都一趟,順道還可以送大嫂李氏回去,先去拜會一下在青州衛的大哥。
青州衛,起建于洪武初年,洪武八年,改為山東都指揮司,來年,由于山東省會移治濟南,都指揮司隨之遷到濟南,青州左右兩衛仍治青州。
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后,改青州右為天津右衛,青州左衛仍保留,隸屬山東都司,屬左軍都督府管轄。
從宣德五年以來,高三調任山東都指揮使、青州衛指揮使,高氏一族便正式遷居青州,接手了指揮使的職位。
后來因為山東沿海地區,受到侵擾頗多,增設了鰲山、威海等眾多沿海的衛所,主要用來守備。
深處的青州左衛倒是成為了屯田之所,按照每軍三十畝為一份,每季交納五分藏庫,余下五分還需交納屯田粒仔——六石的糧米,一年下來分作兩季,就是十二石,折合成稻谷則為二十四石。
除此之外,還有需要繳納屯草、修渠等費用,甚至有可能會被豪強侵占,總的來說,需要負擔的賦稅非常沉重,比普通的佃農還要嚴苛。
而世襲軍戶出丁服役的,稱為正軍,其余子弟,稱為馀丁或軍馀。正軍通常來說,都是要帶妻服役,有房屋、田產和固定的月糧。
軍士在營中,主要分為守備和屯田兩部,按時輪值,屯田固定上交糧食,踐行的是朱元璋“吾養百萬兵,不費百姓一粒米”的思想。
但由于軍籍世襲,而且普通人難以脫籍,所以逃亡者甚多。他們老徐家,也因為在軍中無甚枝葉,多是被安排在屯田軍中受苦。
徐正卿所以親自送大嫂李氏過來,一來是為了和大哥見一面,二來也是讓人知道他的弟弟是個“官”。
其實屯田軍,由于常年耕作,戰力暫且不談,思想上已經和普通的民丁差不多,見了官還是要敬畏三分的。
他所以幫助二哥從商,又到青州左衛來見大哥,除了三兄弟自小就團結外,主要還是因為想要帶領整個家族走向興起。
這也是原主奮發讀書的初衷。
畢竟,一個人就算再強大,也不可能一直站在高處,整個家族的興起,能夠讓他們這一系的人根基扎得更加牢固,若是遇到了強風暴雨,不至于一吹就倒。
徐正卿覺得,他既然穿越來到原主的身上,那他也有責任去做這一切的。
而且想想,如果一個人,既能夠做到自身宰執天下,還能夠幫助家中兄弟翻身,實現一門三俊杰的傳奇,那確實比創業搞個幾千萬牛氣多了。
徐正年體格長得與徐正保差不多,虎背熊腰的身形,還沒有參加過戰事,頂替的是父親火銃手的位置。
毒辣的陽光和辛苦的勞作,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跡更為明顯,三十出頭的歲數,已經一副四五十歲的老漢模樣。
勝在他的性格卻并非不茍言笑的那種,為人粗狂豪爽,在軍中這些年,結識了不少的好友,知道徐正卿過來后,還請了不少人過來喝酒。
吃過些粗茶淡飯后,閑聊了幾句后,徐正卿跟他們打了招呼,便上了馬車往益都行去,遠了還從窗口伸手出來,朝他們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回去。
徐正年看著遠去的馬車,臉上充滿了欣喜,問身旁的親戚道:“老三這次科考回來,好像跟以前都不一樣了,你有沒有發現?”
“發現啦,他幫著家里遷到了壽光縣城,還結識了知縣大人,現在我們家,在縣中也不用怕被人為難了。”李氏也開心。
“是啊,三叔可厲害了,還幫知縣大人破了案呢!”徐正年身邊,大兒子也雀躍的叫到,聲音還充滿了稚氣。
“哈哈!”徐正年爽朗的笑了幾聲,“輝兒不是說想要練刀嗎,阿爹今天教你,好不好?”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