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胸中自有天意,三千兵馬,我可攻下安陵城!
- 被女帝賜死后,我讓她國破家亡
- 一寸蒼茫
- 2038字
- 2024-06-04 23:27:57
三千兵馬,對宰相而言,已是極限,內心深處,他甚至不愿犧牲任何一位將士,讓其白白成為大楚刀下魂。
這背后,顧眠究竟有何圖謀?
即便這三千勇士盡數捐軀,大靈也非無兵可用。
但若傾巢而出,國家將無兵防守,一旦敵國來襲,后果不堪設想,皇帝屆時悔之晚矣!
“僅三千兵馬?”
女帝之聲如冰錐刺骨,目光鋒利如劍。
“啟稟皇帝,確實僅能調集三千兵馬,再多,則力所不及。”
宰相低首,不敢直視陛下那銳利的目光。
但言語中透露著不容更改的堅決。
這一幕,引得群臣紛紛站出,列于宰相之后,以行動表達支持。
君命難違!
哪怕陛下的決定顯得荒謬,他們也只能遵從,這便是忠誠的體現。
至于兵力調度、糧草籌備等事務,自然是由朝中各位大人共同承擔。
只要眾志成城,堅持那三千兵馬的底線,陛下也難以強行改變。
沉悶的寂靜籠罩全場。
文武百官無一退縮,面容肅穆,展現出決絕的勇氣。
良久之后,林羲掃視大殿,冷冷言道:
“這三千兵馬,必須是楚國最為精銳之兵!”
“退朝!”
語畢,林羲輕揮衣袖,在眾多宮女的簇擁下,緩緩步出大殿。
文武百官幾乎同時發出了一聲沉重的嘆息。
三千兵馬,加之顧眠所領五千金甲鐵騎。
而敵方,擁有三萬雄兵有余!
八千勇士,恐怕將血染安陵城墻。
長安城內,暗流涌動。
昔日里,街談巷議間對于大楚棄子顧眠的態度已悄然改變,從最初的質疑與猜忌,轉為由衷的敬佩與贊許。
得此武將,大靈實則一件幸事。
無論是士林圈,亦或是普通百姓。
對于顧眠,他們皆有著極高的評價。
然而,當那掛帥出征的消息如迅雷般突兀地劃破長空,整個長安城的氛圍瞬間為之劇變。
百姓們雖不敢公然非議尊貴無比的陛下,但內心的不滿與憤慨卻無處宣泄。
最終,這股情緒的洪流不約而同地匯聚到了顧眠這位大楚棄子的身上。
蠱惑圣聽,國家蛀蟲!
就連孩童都能預見即將到來的戰事兇多吉少。
倘若能夠依憑堅固的城墻,依托大靈將士堅不可摧的意志,進行一場艱苦卓絕的防守之戰,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可循。
可是,安陵城已歸屬大楚,攻防之勢徹底逆轉,這座扼守戰略咽喉的重鎮,易守難攻,早已是大靈子民心中的常識。
現在,顧眠竟宣布將以八千兵馬的劣勢兵力,挑戰攻克這座固若金湯的堡壘。
這在許多人眼中,簡直是癡人說夢,天方夜譚般的荒謬。
更有甚者,開始散布謠言,稱顧眠為大楚埋伏在大靈的深海魚雷,所謂的“棄子”身份,不過是他精心布置的一場騙局,用以迷惑大靈陛下!
幸運的是,大靈宰相以他敏銳的政治嗅覺和堅定的立場。
頂著被罷免的風險,堅決要求保留那至關重要的三千兵馬,才使得數萬大靈勇士免于陷入一場毫無勝算的戰役之中。
……
顧氏府邸。
夜色漸濃,華燈初上。
女帝林羲獨立庭院,身姿綽約,宛如月下一抹幽靜的仙靈。
顧眠觀之,心生疑惑。
女帝時常獨自行走于此,身邊無一侍從,這份孤高與自信,在宮闈權謀的刀光劍影中尤為難得。
難道她真能無視途中潛在的危機與不測?
晚霞似錦,映襯其鳳尾長裙,更添幾分輝煌與尊貴。
“承蒙陛下厚望,顧某感激不盡。”
顧眠深深一躬,言語間滿是對女帝的敬畏。
他深知那雙看似平和的眼眸背后,藏著何等堅定的決心與沉重的負擔。
這份超凡的擔當,即便是歷盡風霜的他,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他明白,若使命有失,將是辜負信任的背叛,是一份難以承擔的罪孽。
“朕決定暗中調配三千御林軍予你。”
林羲沉吟片刻,輕聲吐露。
話語雖輕,意旨深沉。
她的眼中閃爍不甘,不欲屈服于這場博弈,更不忍大靈因決策之誤,蒙受不可估量的傷痛。
顧眠聞此,心中一震,隨即堅定回絕:“萬萬不可!”
他的立場如磐石,堅定不移。
陛下不得開如此玩笑!
御林軍,不但是皇城平靜的守護神,亦為帝國輝煌的威儀鑄就了不可撼動的基石。
一旦御林軍被撤離,用諸他用。
皇城便宛若被拔去了銳利的獠牙,孤立于動蕩不安的風雨中。
瞬時,宮廷深處至朝堂之外,風云色變,一切未知的危機皆可能乘隙而入,權柄搖曳,政變奪權之禍并非遙不可及!
“陛下不必如此。”
“我只有一個小請求。”
顧眠眼見氛圍微妙,急忙轉換話題。
林羲眼神深沉,輕輕一點頭顱,輕言道,“愛卿請講。”
大靈女帝少見見到顧眠臉紅,不由得心生疑惑。
難道你要此時與我說沒把握?
“能否從陛下內帑當中,調撥一些銀兩?”
無人不曉,在每一方國富民強的土地上,國庫與內帑并存。
國庫,由戶部掌控,維系國家命脈,涵蓋官俸發放、公共建設乃至救急救災。
而內帑,則是皇帝的私藏寶庫,用以恩賞臣屬、貴族,或操辦宮廷盛宴,其內每一分金幣、每一枚銀錠,無不彰顯皇權的另一重威嚴。
“你要多少?”
林羲面色如常,內心的忐忑悄然消逝。
她深知,在朝堂的紛繁中,政事堂雖不敢在軍需供應上稍有懈怠,但對于常規物資以外的額外需求,每一分銅錢都不會給顧眠使用。
“一萬兩白銀。”
顧眠淡淡開口。
為了此戰的必勝,顧眠不得不日夜驅策火器營鍛造那些足以顛覆戰局的火銃。
從工匠的薪酬到珍稀原料的采購,每一環節皆需巨額資金支撐。
戰爭冷酷,沒有雄厚的資金后盾,何來勝算可言?
“一萬兩……”
林羲眉頭微皺,低語自問,似乎在權衡這筆數目之輕重。
于國庫的浩瀚支出中,萬兩白銀或許只是九牛一毛。
畢竟,烽火燃起時,戰爭的花費常常輕易便突破十萬兩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