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四年十月初。
在興化援助團隊正在緊張忙碌地建設營地的時候,從京師開出兩部人馬,數量多的一部在燕子磯渡口登船過江,數量少的一部則登船順流而下。
數量多的一部是朱棣親率的北征大軍,這是個在戰爭中喜歡親力親為的皇帝,比起治理國家,他更喜歡打仗。
朱棣率領軍隊由南向北進攻,太子朱高熾指揮的北方軍隊由北向南進攻。
盡管鐵鉉依然在做困獸之爭,在面對整合了整個大明的力量的朱棣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鐵鉉手下的軍隊也開始三心二意,這也不怪他們,畢竟連效忠的目標都沒了,他們還堅持什么。
兵無斗志、將無戰心,焉能不敗!
原本非常難纏的鐵鉉,在朱棣裹挾著大勢迎面撞來,幾乎是摧枯拉朽之勢,山東在地形上是一個半島,若是沒有海軍,就是兵法上的死地。
鐵鉉不敢留在山東等死,率領殘部繞開朱棣圍堵沿著海邊的運鹽河一路南下,一頭扎進了興化控制區域,后果就是直接被興化軍隊繳了械控制起來。
等到馬喆收到消息的時候,鐵鉉已經被軍隊送到了通州。
這些天馬喆也是非常非常繁忙,興化的地盤一下子擴大這么多,方方面面的問題多如牛毛,繁雜的政務壓得他幾乎沒有空閑的時間。
對于治下百姓的思想,馬喆不打算改變什么,一個人從小在一種思想中成長起來,想要改變非常困難。
馬喆更看重的是新一代兒童的成長,他們在興化新的教育體系下成長起來,一定與他們的父輩有著本質的不同。
鐵鉉被帶到馬喆面前,馬喆才在近距離見到了這位赫赫有名的歷史名人。
長時間的奔波,讓鐵鉉略顯狼狽,不過一張西域風情的臉上依然帶著倔強的冷笑。
“鐵先生,你與朝廷的爭斗我管不著,但你不該帶兵闖入我的領地。更不該縱兵搶掠百姓,我不禁要問鐵先生是朝廷的忠臣,還是土匪?
你可知道因為你的縱容,對百姓造成多大的損失嗎?他們不但損失了錢財,還在精神上受到了傷害。”
鐵鉉絲毫沒覺得自己有什么錯,冷哼一聲道:“你這無恥的貳臣賊子,本官不過在一個村子里征集了一些軍糧,既沒有傷人,又沒有難為百姓,什么時候縱兵搶掠百姓了。”
“誰給你的權力在我興化治下征糧,拿出朝廷圣旨,或者戶部的征調令,沒有就是搶掠。”
“本官是朝廷欽命的領兵部尚書銜,事急從權,有從地方征調軍糧的權力,事后向朝廷報備即可,如何不能就地征糧。”
馬喆尷尬一笑,忘了這一茬了,這回回還被建文加了兵部尚書銜,能夠就地征糧,事后向朝廷報備即可。
干咳兩聲掩飾住內心的尷尬,道:“朝廷允許你就地征糧,那也是向官府征糧,不是讓你欺負老百姓的。
你若向我興化行文需要糧草,我興化還能不給你準備一些糧草,你卻縱容你手下的士卒搶掠百姓。
你可知道老百姓手里那點兒糧食是他們能夠堅持到明年夏收的希望,你將糧食收走,是想讓他們餓死嗎?”
鐵鉉沉默不語,他不明白馬喆為何揪著這么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說個沒完,不就是向百姓征集了一些糧草,百姓苦一苦不就過去了,又不是殺人放火,何必揪著不放。
況且他也有所耳聞,這位通州知州明著是明臣,實則不受朱棣朝廷約束,不然他也不會選擇從他的轄區穿過去。
本以為這位馬知州對建文還有一些忠心,就算不愿為了建文跟朱棣撕破臉皮,也不會為難自己。
哪知道剛進入興化轄區,在一個村子征集糧食的時候,就被一支全副武裝的軍隊給繳了械。
鐵鉉第一次見到如此精銳的軍隊,每一名士卒的全身都被甲胄包裹,就連面部都被面具遮擋,他手下的軍隊跟人家一個照面就被沖垮。
這支軍隊倒是沒有下狠手,只是將他們包圍起來,并收走了他們手中的武器,集中看管起來。
在被押送到通州的路上,鐵鉉還在想著馬喆會怎么對他,是將他交給朱棣,還是將自己禮送出境。
沒想到這位馬知州根本就抓不住重點,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磨磨唧唧。
從朱棣登基當了皇帝,鐵鉉其實就已經明白自己的死期不遠了,誰都可以投降,唯獨自己不可以,自己將朱棣得罪的太狠,朱棣恨不得將他千刀萬剮。
他已經沒有了退路,早已抱定了必死的決心,只是妻兒卻要跟著自己遭受無妄之災。
馬喆等了一會兒見鐵鉉沒有想說話的意思,冷笑道:“鐵先生,是不是覺得自己忠義無雙,是大明朝第一忠臣?”
鐵鉉抬眼看著馬喆道:“鐵鉉不及遜志公萬一!”
“方孝孺嗎?不過一腐儒,上不能助皇帝掃平不臣,下不能還百姓太平安寧,除了愚忠連累家人親友之外還有什么可取之處。”
聽馬喆對方孝孺表露不屑之意,鐵鉉當即怒目而視:“本官第一次聽說忠臣不該被贊頌,難道要贊頌你這種貳臣賊子嗎?”
“何為忠?方孝孺與你所謂的忠,忠的是誰?人家老朱家爭奪權力關你什么事,打來打去這天下還不是姓朱?
就因為你們這些所謂的忠臣,讓天下飽受四年戰亂之苦,百姓流離失所何止千萬,他們的冤屈找誰去訴?
如今天下本已安定,你卻為了一己之私負隅頑抗,逼著朱棣勞民傷財征伐于你,你自己摸著良心說說,你是真的在為建文守忠嗎?
不過是因為自己沒有了退路,還要拉著山東百姓與你一起覆滅,你就不怕那些因你而死的冤魂找你索命嗎?
若是你真有決死之心,就不該拋棄山東父老,而是應該如當年守濟南一般,選擇守在山東一座城池中與城池共存亡。
你不這么做,不是你不想,是你不敢,因為你早已知道,山東的民心已經漸漸偏向朝廷,并不愿與你一起萬劫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