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城事繪(手繪中國系列)
- 馬達
- 814字
- 2024-06-06 17:24:48
“蘇哈爾號”的廣州之旅

阿拉伯半島上的阿曼蘇丹國首都馬斯喀特市有一座布斯坦宮·麗思卡爾頓酒店,它被稱作“蘇丹國的寶石”,在這顆寶石旁邊停放著一艘仿古木帆船——蘇哈爾號。這艘雙桅帆船雖然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卻與1300年前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廣州有著深厚的關系。
公元8世紀,阿曼航海家阿布·奧貝德從北部蘇哈爾港出發,和他的同伴們劃著一艘雙桅木帆船,在沒有指南針和螺旋槳的情況下,靠著風力推進、日月指路,歷經兩年,終于到達了中國的廣州。這是阿曼人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這段旅程也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縮影。這一段歷險后來成為阿拉伯名著《一千零一夜》的寫作素材,里面的水手辛巴達的原型就是阿布·奧貝德。
1980年,阿曼蘇丹國決定重走這條海上絲綢之路,他們造了一艘仿古帆船,船上沒有一根鐵釘,船板都是用椰棕搓成的繩子連接起來的,縫隙涂滿樹膠。船上沒有安裝任何現代航海設備,完全再現千年前的場景。帆船名為“蘇哈爾號”,11月從阿曼首都馬斯喀特出發,經過220天的航行,于次年7月到達廣州。廣州人對于這些異國客人的到來感到非常驚喜,在了解到這是重走唐宋海上絲綢之路的旅程后更加感動。他們在洲頭咀碼頭豎起了一座“阿曼蘇哈爾號木帆船馬斯喀特一廣州航行紀念碑”,來紀念兩國長達千年的友情。
蘇哈爾號回到阿曼后就停在了布斯坦宮酒店外面,成為首都一景。越來越多的阿曼人懷著對中國的憧憬紛紛東來,其中十之八九都會停留在廣州。
唐宋時期其他到過中國的阿曼人
唐宋時期除了阿布·奧貝德,還有兩位阿曼人到過中國,一位叫辛押陁羅,曾出任廣州蕃坊蕃長,宋神宗年間被封為“歸德將軍”;另一位叫蒲羅辛,宋高宗年間被封為“承信郎”。
唐宋時期廣州的“蕃坊”
唐宋時期,對外貿易發達,有很多外國人在廣州定居,成為廣州最早的僑民。廣州人稱他們是“蕃客”,稱他們住的地方叫“蕃坊”。“蕃坊”中以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居多。宋代是“蕃坊”最興旺時期,光塔路一帶有“漢蕃萬家”之說,著名的懷圣寺就是當時興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