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二十四年,冬。
李云瀟此時正在擬江湖令。江湖令是只有武林盟主才能下發,召令每個門派都要無條件服從,不從者便是與天下武林為敵。
李云瀟此時在揚州,寒霄閣。他準備在泰山召開武林盟主會。召令曰:
「為增近各派之誼,特請武林中各派之主、副主隆慶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泰山一敘。特此告知,望眾前去。」
隆慶二十四年十二月十日
寒霄閣
各派接到召令,都不屑一顧,卻都迫于武林規矩,不得不去。
二十五日,早。
眾派陸續到了泰山之下。只見為首一人的席紅衣,銀冠束發,跨下白馬,手中握劍,意氣風發,桀驁不馴。迎朝陽,踏春風。此人正是李云瀟。
各派雖表面隨和,背底卻劍拔弩張,李云瀟皆看在眼里,心道:今日定不安寧。果然,朝月派宗主紀和陰陽怪氣地說:“李閣主,召我等來做甚啊?“
李云瀟目不斜視:“紀宗主沒看江湖令?“紀和啞口無言。這時忽然有人走向他,是朝月派副宗主心紀清。紀清手上發力,去試探李云瀟的氣海,李云瀟毫不留情打斷,一掌將他拍飛。朝月派乃武林大派,又與與多派交好,頓時有人叫道:“李云瀟。你休要太過分!“
李云瀟一記冷眼掃去,不怒自威,“此人以內力探我道氣海,若換爾,可忍之?”
從地上爬起來的紀清吼道:“李云瀟!我要與你決一死戰!”
李云瀟搖頭,“收手吧,你不配。“
這句話成功激怒了紀清,他拔出配劍朝李云瀟襲來。眾人倒吸一口涼氣,這一劍運用了十成的內力,出劍即是殺招。李云瀟并未出劍,只是躲閃。紀清狂笑:“江湖盛傳李云瀟劍法天下第一,原來也不過是浪得虛名,今日敗在我手里,我就是天不第一!哈哈哈哈哈哈……”
李云瀟見此只是搖頭,左手兩指夾住紀清劍尖,以右手抽出驚鴻,一劍揮開。紀清被劍氣逼得后退,吐出一日鮮血。驚鴻已架在脖頸上。朝月派顏面盡失,不甘地退場。這紀清在武林榜上也位居前矛,卻接不住一道劍氣。眾門主與副門主一改之前的輕視與傲慢,開始畏首畏尾。李云瀟心道,這不給下馬威還是不行,實踐可貴啊。
用一個上午應付了這些見人下菜碟的門主與副門主,騎著白馬,下了山。
轉眼間,馬上要過年了。舊年去,新年至,寒霄閣內也一片喜氣洋洋。
正月十四,晚上。
李云瀟坐在寒霄閣院內最高的屋頂上,身著白衣,宛若謫仙。忽然,又一道身影飛上屋頂,衣袂飄飄,清風朗月。李云瀟開口:
“眠姐姐,你怎么上來了?”
來人是冷眠。現下江湖上人人皆知二人的關系,一起出現已不足為奇。
“我想念小姨了。”冷眠慢慢的說,“以前爹爹總將我關進柴房,都是小姨救我出來,帶我到外祖家去。可是小姨到底還是進宮了,寄回來的家書上說,皇宮里面的正月十五是花燈節,很熱鬧,她卻被皇后禁足在宮中。這樣過了兩年,小姨就薨了,皇后調撥離間,連遺物都鎖在了內務府,沒有留給我。小姨一定很討厭那里吧。”
李云瀟若有所思的點頭,“眠姐姐,時候不早了,快去休息吧,晚安。”說完就跳下屋頂,回房了。
十五日晚上,月朗星稀。
李云瀟卻不在閣內,眾人都以為他是去作任務了,便沒有等待。殊不知此刻的李云瀟正在皇宮的屋頂上,一襲紅衣,好不招搖,手拿酒壺,身旁立著驚鴻。
他飲下一口酒,緩緩拔出驚鴻,舞出了《驚鴻譜》中的絕招“驚鴻醉七十二劍”,驚動了正在賞燈的皇帝。皇帝和宮人看的如醉如癡,反應過來時,李云瀟已然踏著輕功離開了,皇帝率領親眷和百官下拜,認為是神仙下凡,大赦天下。眾人只感覺隱約有紅色身影飄過,但看不清楚樣貌。人群后,一人藍衣束發,年紀大概只有十五六歲,衣著打扮并不像他人那樣庸俗,給他留下了一些印象。李云瀟并不知此舉多么引人注目,只是即興發揮,抒發胸臆。
他來到內務府,用輕功飛上了閣樓,翻窗而入,找到了已故清妃的遺物,打成包袱,背在身上,飛離了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