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人工智能注意力機制:體系、模型與算法剖析作者名: 傅罡本章字數(shù): 804字更新時間: 2024-06-06 18:44:09
1.2 心路歷程:心理學中的注意力
在19世紀以前,絕大多數(shù)心理學問題都在哲學領(lǐng)域中討論。19世紀隨著生物學、物理學以及其他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心理學逐漸與哲學脫離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對心理學問題的探索逐漸擁有了一套有別于哲學的、科學完整的研究體系。對注意力的研究也隨之進入一個嶄新時代。
心理學領(lǐng)域?qū)⒆⒁饬Φ淖饔脵C制至少分為四種:第一種注意力表現(xiàn)為“喚醒”(arousal)或“警覺”(alertness)。例如,小明在課堂望著窗外發(fā)呆,老師突然敲黑板,小明不禁渾身一顫,然后趕緊看黑板;再例如,正在進食的小貓突然聽到異響,立即停止進食,開始緊張地四處張望等。上述例子中注意力僅用于幫助實現(xiàn)狀態(tài)切換,而與認知無關(guān)。第二種注意力與認知有關(guān),一般稱為“感官注意力”(sensory attention)。所謂的感官注意力是指在我們通過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獲取輸入后,幫助我們聚焦心智,實現(xiàn)信息加工并完成認知的一種注意機制。例如,在看書時,目光不斷地在字里行間移動聚焦,同時大腦也在不斷思考,領(lǐng)會文字的含義。第三種注意力與行為有關(guān),表現(xiàn)為“認真”(conscientious)或“專注”(concentration)。在這種機制下,注意力參與并指導身體動作的執(zhí)行。例如,體操運動員必須通過集中注意力來完成高難度的動作。第四種注意力表現(xiàn)為“冥思”(meditation)。比如,閉著眼睛想象一個蘋果的樣子和味道,注意力的確集中在腦海中那個“虛擬”的蘋果上,但此時此刻感覺器官未獲得任何信息輸入,自然不存在對外界信息的加工。當然,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幾種注意力并不是孤立的,往往體現(xiàn)為完整行為的多個環(huán)節(jié)。例如,球場上,小明的思緒已經(jīng)“神游”,突然場邊教練叫他的名字,小明先是渾身一顫,然后意識到是在叫自己,然后開始專心運球……整個過程中前三種注意力均發(fā)揮了作用——注意力先后發(fā)揮了喚醒、參與認知和參與行為三方面的作用。考慮到本書的落腳點在于人工智能中的注意力機制,而人工智能最重要的目標是讓機器具有認知世界的能力。因此,我們將聚焦第二種注意力機制展開詳細討論。
- 機器人制作從入門到精通(第3版)
- 深度學習與目標檢測(第2版)
- 人工智能安全
- 人工智能3.0:大智若愚
- 生成式AI:人工智能的未來
- 從深度學習到圖神經(jīng)網(wǎng)絡(luò):模型與實踐
- 人工智能時代生存指南
- 解碼智能時代2021:前沿趨勢10人談
- 妙用DeepSeek:創(chuàng)意落地速通指南
- 人人都是設(shè)計師:設(shè)計基礎(chǔ)+Midjourney+ChatGPT
- 豆包:人人都能上手的AI工具
- 樹莓派創(chuàng)客:手把手教你搭建機器人
-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shù):文本信息抽取及應(yīng)用研究
- 機器人圖形化編程:從0到1
- 顛覆:AI時代的企業(yè)管理方式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