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架構師啟示錄:知識模型、落地方法與思維模式
- 靈犀
- 874字
- 2024-06-06 18:48:15
1.3 架構思維模式
在很多關于架構的學習資料中,架構思維模式的重要性經常被提及。簡單來說,思維模式就是我們思考問題時所處的層級。架構設計毫無疑問是一項需要創造性的活動,許多問題往往需要架構師在不同的思維層級上進行靈活切換,以便從各個角度去加深對問題的了解,從而更透徹地理解問題,并通過架構設計來落地實現。
本書將架構思維模式大致分為三層。
第一層是專業層,指的是架構師能夠利用架構專業或領域提供的規則(通常表現為具體的技術),去解決架構設計問題。例如,DDD、面向對象、應用架構、數據架構,以及中間件技術都屬于專業領域范疇。
第二層是模型層,即架構師能夠通過抽象出來的模型或模式解決同一類架構設計問題,例如上面提到的架構知識模型,以及后面將要介紹的價值模型、企業模型、TOGAF雙飛輪模型等。
第三層是本質層,即借助底層思維模式來洞察架構問題的本質,并運用跨學科知識綜合解決問題。
程序員在成長為架構師的過程中,通常會在第二道關卡停滯不前,即便已經掌握了豐富的架構知識和架構落地方法,但在面對復雜系統的架構設計時仍然缺乏信心,或者需要頻繁地對設計方案“打補丁”,甚至推倒重來。
實際上,架構的真正難點通常不在于技術層面,而在于理解業務的本質,并將業務問題與最適合的技術進行匹配上。因為技術往往只是問題界定后使用的工具,而我們更欠缺的是對問題的界定和對業務的整體性認知。因此,在遇到這個關卡時,我們需要注意思維能力方面的提高。
在專業、模型、本質這3個思維模式層次中,盡管每個層次都提供了一些解決問題的規則,但是規則的數量顯然隨著層級的降低而減少,專業層級的規則最多,而本質層級的規則最少。規則越少,呈現的力量反而越大。
事實上,我們都很熟悉現實世界中底層規則的力量。例如,在瓦特蒸汽機出現之前,人類數百萬年來一直依靠體力勞動來獲取生存所需的能量。然而,一旦“化石燃料可轉化為動能”的規則被發現,人類就迅速進入工業革命時代,并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取得進步。這就是底層規則的力量。
因此,只有在思維模式上進行持續提升,我們才能更容易洞察業務和問題的本質,并在應對復雜系統的架構設計時游刃有余。
- 大前端三劍客:Vue+React+Flutter
- QTP自動化測試最佳實踐
- PhoneGap開發指南
- JavaScript框架設計
- Knative最佳實踐
- 軟件開發生產率改進:軟件管理的有效領導力與量化方法
- 解決方案架構師修煉之道(原書第2版)
- 網絡DevOps平臺規劃、設計與實踐:基于企業架構(EA)和領域建模(DDD)的方法
- 計算機網絡系統集成技術基礎與解決方案
- 大規模組織DevOps實踐(第2版)
- 深入淺出數據結構與算法(微課視頻版)
- Spring in Action(第二版)中文版
- 軟件架構指標:度量軟件系統的性能和架構質量
- TensorFlow+Android經典模型從理論到實戰(微課視頻版)
- 測試開發實戰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