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勢投資:A股超額收益行業與選股策略
- 李美岑等
- 1088字
- 2024-06-06 19:06:51
1.2.2 產業政策周期
除了社會經濟自然發展帶來的宏觀周期外,產業政策周期同樣較為重要。二戰后歐美發達國家是全球產業鏈中的領先者,而東亞國家則處在追趕者的位置,在市場化的發展和競爭過程中,后發國家想要實現產業升級和彎道超車極為困難,因此各國往往會推出相應的產業政策,集全國之力實現突破,對應到政策支持的產業,股市往往會有所表現。
人類社會發展中面臨的矛盾時刻在變化著,此時也會衍生出不同的政策訴求,例如在20世紀60~70年代美國掀起的社會福利運動,主張稅收和財政補貼等政策向貧困家庭傾斜,一舉擴大了美國社會消費基數,促進了當時消費行業的大發展。再如2019年以來全球主要國家聚焦節能環保,掀起了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高潮,新能源投資全面興起,逐漸替代傳統能源減少碳排放,對應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發電等行業出現爆發式增長。
具體的產業政策主要包括:財政補貼政策、稅收減免政策、在產業資源和金融政策方面提供支持等,產業政策周期的上行表現一般會體現在國家級戰略產業規劃的出臺。
例如20世紀70年代日本扶持工程機械和汽車行業、90年代韓國扶持半導體行業、美國的《信息高速公路法案》、21世紀德國的“工業4.0”等,都明確未來向哪些細分產業方向發力。頂層設計出臺后,具體到財政領域,政府會對盈利能力薄弱的新興產業進行財政補貼、稅收補貼,以保證核心企業的正常運營和大規模研發投入,同時也會出臺產業需求端政策,如近年來全球各國政府對光伏建設和新能源汽車購買的補貼。
除了與“錢”相關的直接支持,對重點行業的發展和突破,還會通過調整科研經費撥款方向等方式,調撥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人力資源、研究資源,舉國之力推動技術突破封鎖,例如日本和韓國為了實現半導體產業突破,成立國內產業聯盟,調撥了大量社會資源,最終取得了成功。
20世紀90年代后全球金融自由化浪潮蔓延開來,應用金融政策扶持戰略產業的方式也如火如荼地展開。20世紀70年代美國已經通過發展風險資本和股權市場的方式,扶持了一批聚集在硅谷的信息技術企業,2000年前后納斯達克市場更是從一度狂熱到泡沫破滅,但從長期視角來看,通過金融政策支持資本市場化地服務實體經濟,能夠取得較好的成果,至今納斯達克仍在孵化大量技術水平處于全球前沿的科技企業。
回到二級市場的行業配置和行業比較,對于投資者而言,深入理解國家的戰略發展方向,抓住政策發力聚焦的方向,能夠取得較好的收益。同時此類產業政策的變化,可以以史為鑒、全球借鑒,通過研究他國在類似產業政策扶持階段的超額收益表現,為A股相關行業的產業政策提供借鑒和支撐。例如從美國、日本、韓國的產業扶持發展經驗中,把握中國汽車、飛機、半導體等行業的發展機會和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