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江湖百態,殘缺玉佩
- 一人之下:惹我師兄可以,別惹我
- 秋風也
- 2346字
- 2024-06-04 11:50:00
“你好,我夫妻二人帶個孩子,共支付一塊大洋,不知船家可否行個方便?”
從晌午到現在,想要坐船的人已經攢了不少了。
上船需排隊,排在張懷義三人前面的是一家三口。
男人帶著眼鏡,一副文質彬彬的模樣,估計是個讀書人,換做以前,就是書生。
他的孩子還在襁褓之中,由他媳婦抱著,那婦人五官還算端正,嘴里哼著小曲,似是在哄孩子入睡。
“喲,你有大洋?”干瘦船員一把奪過男人手里的大洋,又色瞇瞇的剮了婦人兩眼,直到書生的身影擋在兩者之間,這才扭過頭看向身后的船老大。
夕陽下,船老大兩眼微瞇,自得其樂的享受著手里的大煙,一幅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模樣。
算是默認。
“行,那你們上船吧!”干瘦船員不再磨蹭,讓開一條道。
似是被大洋迷住了心,等那婦人經過時,手里甚至忘了揩油。
很快,便輪到張懷義一行人,干瘦船員聲音忽然拔高。
“三個道士!?”
“對,一起的。”張懷義微笑道。
“這......”
道士這個身份,似乎讓干瘦船員很難辦的樣子。
連忙叫道:“你們先等等。”
隨后迅速退至船老大身旁,兩人嘀咕了幾句。
這才走了回來。
一臉兇巴巴道:“我們老大說了!道士!上船可以!一個人頭一塊大洋!”
“誒?我說!......”
張之維哪兒受過這氣,當場便想一個大逼兜扇過去。
給你臉了!
一旁的張懷義連忙拉住了他,并使了個眼色。
扭頭一看,發現自家老登此時一副裝瘋賣傻的模樣。
張懷義繼續眼神暗示:“師兄,咱們是出來歷練,長見識的,別啥事都用拳頭解決,況且,你要給人全弄了,一會兒誰劃船?”
張之維也是聰明絕頂之人,立即明白,自己等人接下來的應對,估計也屬于考校。
而且船家此番變卦,估計另有蹊蹺。
但又有些咽不下這口氣。
心道,雖然師父說了要低調行事,但師父也要說了,手段就是拿來用的,切不可死板,問心無愧就行!
狗日的,晚點必給你點顏色瞧瞧,到時候讓你連本帶利全還回來。
回望一眼,發現張懷義眼里似乎也有這層意思!
張之維頓時笑了起來......
“嘿!還擱這墨跡啥呢?沒錢就滾啊!”干瘦船員連聲催促道。
又似是看不慣眼前這倆野道士的擠眉弄眼,朝湖面呸了一口,
“有錢,有錢!”張懷義咬了咬牙,似是極為不舍。
一頓鼓搗,總算從兜里,襪子里,鞋里,千辛萬苦翻找出三塊大洋,一并遞給船員。
這船員也不嫌棄,還放在臉前吹了吹,一副喜出望外的模樣。
......
約莫著一柱香的時間。
所有急著趕路的終于都上了船。
約莫著二十三四人。
皆擠在船艙內。
船老大,干瘦船員,以及另外四個船員,則是站在甲板上。
“起船嘍——”
隨著一聲吆喝,木船載著幾十號人,開始緩緩向著湖心開去。
這時,一個商賈模樣的男子問道:“船家,到對岸要多久?”
“呵呵,這鴛鴦湖東西長七十余里,今夜順風,如果不出什么意外,估計子時左右便能到,若是沒個去處,客人在船上歇一夜也無妨,只不過要多出10文銅錢。”船老大笑呵呵道。
這老頭此時放下煙槍,聲音竟有些和藹,和那干瘦船員分明就是兩個極端。
眾人也稍微安下了心來。
不一會兒,甲板上傳來船老大的蒼勁漁歌,配上蘆葦下的夕陽湖景,美不勝收。
這時,幾個和張懷義、張之維年齡差不多大小的青年,紛紛從包里掏出了吃食,主動向周圍人分享起來。
不出意料,這種陌生環境下,自是碰了一鼻子灰。
見同伴吃癟的樣子,同行的女生抿嘴一笑,主動接替了他們的任務。
或許是其明媚模樣更討喜,終于有陌生人接下了那些柿餅模樣的小食。
其中一人,正是那書生的妻子。
幾番輕柔耳語。
便得知,原來這樣些青年乃是豫地的學生,此番東行,乃是想去滬地做一番神圣的事業。
當婦人問起到底是啥事業的時候。
女學生只是比了個口型,卻不愿多說了。
這時,那書生則緩緩開口道:“學生當以學業為重,流血之事,自有他人去做,還輪不著這些讀書種子去拼命。”
青年們則是笑而不語,顯然意志極為堅定。
不會因為三兩句話而動搖。
書生輕嘆一聲,便也不再多說了,只是其眉宇之間的郁結之氣濃烈的模樣,亦是個有心事之人。
忽然,角落一老頭嗤笑道:“你們這些小年輕就是異想天開,空口白牙能在那些洋人手里討得什么好處?”
當即就又有一中年男子表示反對。
“洋人之中也有好人,老丈不可一概而論。”
“是啊,這年頭,只有給洋人做事能吃上一口安穩飯了。”有人立即贊同。
聽到這話,有人當即便怒罵起來。
“呸!倆狗漢奸!”
“誒,你說什么呢!”
“說的就是你!狗漢奸!”
說著,一伙人竟要在這狹小船艙里扭打起來。
最后還是幾個青年學生把他們拉開分坐到了兩側。
經此一鬧。
鐵血派和軟弱派涇渭分明,分坐船頭船尾。
可喜的是,這個艘船上,終究還是鐵血派占多數。
而原本有些壓抑的船艙也熱絡了起來,來自天南海北的人們秉著‘相逢即是緣’的理念,紛紛順著自家陣營閑聊了起來。
幾個青年學生也趁機大肆宣揚自己的理念。
期間,那女孩也過來給張懷義三人分了幾塊柿餅。
張懷義接過柿餅,笑著道了聲謝。
給張之維嘗了兩口,更是獲得了高度評價。
不過對于女孩的‘新思想’,這仨道士就顯得油鹽不進了。
對此,女孩也沒有勉強。
又過了一會兒。
書生則帶著妻子悄悄來到始終默不作聲的張懷義三人身旁。
“打擾三位道長清修了,實在不好意思。”
見自家師父仍然閉眼假寐。
師兄則是看著自己。
張懷義只好無奈接過話頭,微笑回應道:“不礙事。”
似是感覺這個大耳朵年輕道士和旁邊那個虬須老道與瘦高道士不同。
好像特別容易說話一些。
書生果斷逮住這頭羊使勁兒薅。
“道長可是出自龍虎山天師府門下?”
張懷義微微驚訝:“施主好眼力。”
書生笑了笑,自顧說道:“前些年,我有幸觀得貴派之風采,便記下了道袍樣式,今日一見,便斗膽上來叨擾一番。”
“施主太客氣了。”張懷義也笑了起來。
隨后,書生又問了些道教經典。
張懷義自是從善如流。
似是確定了面前這三位道士的身份非虛。
書生顧盼左右,終于從旁邊幼兒的襁褓之中掏出一物。
“道長,實不相瞞,我這次是想請您掌掌眼,幫我看看這是何物。”
張懷義低頭一看,乃是一塊有些殘缺的玉佩!
而不知何時,一旁的老天師張靜清也睜開了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