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詩外傳(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 李輝譯注
- 595字
- 2024-06-05 15:06:40
第四章①
哀公問孔子曰②:“有智者壽乎?”孔子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③,自取之也。居處不理④,飲食不節,佚勞過度者⑤,病共殺之⑥。居下而好干上⑦,嗜欲無厭⑧,求索不止者,刑共殺之。少以敵眾,弱以侮強,忿不量力者,兵共殺之。故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詩》曰⑨:“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注釋】
①本章并見《說苑·雜言》《孔子家語·五儀解》,又《文子·符言》載老子之言,略同。
②哀公:名將,魯國國君,魯定公之子。在位期間,魯國政權被“三桓”大夫把持,哀公試圖恢復國君權力,未果,終致流亡越國。在位二十七年。
③非命:遭遇災禍而非自然死亡。
④居處不理:薛據《孔子集語·孔子御》所引《外傳》及《說苑·雜言》《孔子家語·五儀解》均作“寢處不時”。
⑤佚(yì):安逸。
⑥共:一起,合計。
⑦干:干犯,冒犯。
⑧厭:滿足。
⑨《詩》曰:引詩見《詩經·鄘(yōng)風·相鼠》。
【譯文】
魯哀公問孔子說:“有智慧的人能長壽嗎?”孔子說:“能。人有三種死于非命的情況,都是自取滅亡。一是起居沒有規律,飲食沒有節制,安逸或勞累過度的人,各種疾病會一齊殺死他。二是身居下位卻喜歡冒犯上司,嗜好和欲望不知滿足,不停求取的人,各種刑罰會一齊殺死他。三是以少數抵抗多數,以弱小侵侮強大,憤怒卻不自量力的人,各種兵器會一齊殺死他。所以人有三種死于非命的情況,都是自取滅亡。”《詩經》說:“人如果沒有禮儀,不去死還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