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十六章

古者天子左五鐘,右五鐘。將出,則撞黃鐘,而右五鐘皆應之。馬鳴中律,駕者有文,御者有數。立則磬折,拱則抱鼓,行步中規,折旋中矩。然后太師奏升車之樂,吿出也。入則撞蕤賓,而左五鐘皆應之,以治容貌。容貌得則顏色齊,顏色齊則肌膚安。蕤賓有聲,鵠震馬鳴,及倮介之蟲,無不延頸以聽。在內者皆玉色,在外者皆金聲?。然后少師奏升堂之樂?,即席吿入也。此言音樂相和?,物類相感?,同聲相應之義也?。《詩》云?:“鐘鼓樂之?!贝酥^也。

【注釋】

①本章并見《尚書大傳·皋陶謨》。

②左五鐘,右五鐘:古時音樂分為十二律,十二律分陰陽,奇數黃鐘、大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六律為陽律,名曰“六律”;偶數林鐘、南呂、應鐘、大呂、夾鐘、中呂六律為陰律,名曰“六呂”。依照十二律各造一鐘,把黃鐘、蕤賓分別懸掛在宮殿的南面、北面,其余則東、西各五鐘。

③黃鐘:樂律十二律中之第一律?!渡袝髠鳌じ尢罩儭粪嵶ⅲ骸包S鐘在陽,陽氣動,西五鐘在陰,陰氣靜,君將出,故以動告靜,靜者皆和也?!?/p>

④中律:指符合律管所奏的音高。

⑤駕者:把車和馬拴系在一起的人。有文:有文章節度。指合乎禮儀規范。

⑥御者:趕車的人。有數:有禮數。

⑦磬(qìng)折:彎腰曲折如磬背一樣,表示謙恭。磬,古代的一種樂器。狀如曲尺。用玉、石或金屬制成,懸掛于架上,擊打而鳴。

⑧折旋:曲行,古代行禮時的動作。

⑨蕤(ruí)賓:十二律中之第七律。《尚書大傳·皋陶謨》鄭注:“蕤賓在陰,東五鐘在陽,君入,故以靜告動,動者則亦皆和之也。”

⑩倮(luǒ):赤體。指身無羽毛鱗甲的動物。介:有甲殼的動物。《尚書大傳·皋陶謨》鄭注:“皆守物及陰之類也。”

?在內者皆玉色,在外者皆金聲:指宮內的人都有像玉一樣溫潤和順的神色,宮外的人都有像鐘一樣渾厚寬廣的聲音。《尚書大傳·皋陶謨》鄭注:“玉色,反其正性也;金聲,其事殺。”

?少師:古代官名。樂官,大師之佐。

?音樂相和:指不同的樂律之間相互應和,即上文“撞黃鐘,而右五鐘皆應之”“撞蕤賓,而左五鐘皆應之”之類。《尚書大傳·皋陶謨》作“至樂相和”。

?物類相感:指不同物類在樂聲中相互感應,即上文“蕤賓有聲,鵠震馬鳴,及倮介之蟲,無不延頸以聽”之類?!渡袝髠鳌じ尢罩儭纷鳌拔飫酉嗌?。

?同聲相應:指同類的聲樂之間相互應和,即上文“在內者皆玉色,在外者皆金聲”之類。

?《詩》曰:引詩見《詩經·周南·關雎(jū)》。

【譯文】

古代天子在殿堂左邊懸掛五口鐘,在殿堂右邊也懸掛五口鐘。天子將要出宮時,就撞擊掛在殿堂南面的黃鐘,并撞擊殿堂右邊的五口鐘,來與黃鐘相應和。馬的鳴叫聲合于鐘聲的節律,拴套車馬的人有節度,駕車的人有禮數。站立時要像磬一樣略微彎腰,拱手時要像懷里抱著鼓一樣,行走的步法要符合規矩,曲行周旋也要符合規矩。然后太師奏起登車的樂曲,宣告天子出宮了。天子回宮時,就撞擊掛在殿堂北面的蕤賓樂鐘,并撞擊殿堂左邊的五口鐘,來與蕤賓相應和,以這鐘聲來修飾儀容。儀容得體,就面容氣色整齊莊重,面容氣色整齊莊重,就身體安好。蕤賓發出的聲音,能使鴻鵠振翅高飛,馬匹鳴叫,甚至身上沒有羽毛麟甲的動物和甲蟲等,都無不伸長脖子來傾聽。宮里的人都有像玉一樣溫潤和順的神色,宮外的人都有像鐘一樣渾厚寬廣的聲音。然后少師奏起升堂的樂曲,來到席前,宣告天子回宮了。這說的是不同的樂律之間相互應和,不同的物類之間相互感應,同類的樂聲相互呼應的道理。《詩經》說:“撞擊鐘鼓,用來娛樂?!闭f的就是這個意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门县| 崇礼县| 会理县| 福贡县| 龙游县| 延长县| 宜丰县| 巧家县| 西和县| 霍山县| 新宁县| 永善县| 满洲里市| 天峨县| 万山特区| 长治县| 虎林市| 巴彦淖尔市| 大足县| 阿克苏市| 汾阳市| 林西县| 天津市| 安丘市| 福清市| 图们市| 乐平市| 驻马店市| 大田县| 汤原县| 盱眙县| 新乐市| 玉溪市| 武陟县| 洪洞县| 积石山| 富顺县| 遂川县| 旌德县| 舟曲县| 六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