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論(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古印度)憍底利耶
- 489字
- 2024-06-04 11:22:11
第七章
第3目:調(diào)伏感官(續(xù))
(2)圣王61之行止
[1]職是之故,國王應通過棄絕六“賊”調(diào)伏感官;通過親近長者變得明智,通過密探明察諸事62;通過勤于任事達成獲取與持守(1.4.3);通過命派職事確立[世人]之本法(1.3.4);通過諸明的教誨成就教養(yǎng);通過與利相連獲得世人愛戴;通過行有益之事培育行止。63
[2]如此調(diào)伏了感官之后,國王應放過他人的妻室和財物,避免殺害;[并避免]昏睡、輕佻、欺誑、著華貴衣服、與無益之人交接、[從事]與法與利相悖的事務64。
[3]他應在不違背法與利的情況下享受欲樂;他不可沒有欲樂。[4]或者,他應同等地追求這彼此相聯(lián)系著的三目的65。[5]因為,追求法、利、欲中某一個太甚,都損害該目的本身,也損害另外兩個。
[6]憍底利耶說:“利恰是首要的。[7]因為,法與欲都以利為根基。”
[8]他應將師尊或輔臣確立為[正行的]邊界。他們亦應使他避免有害處境;或者,若他私下玩忽,他們當以晷影及水漏之“棍”鞭策之。66
[9]單個輪子轉(zhuǎn)不起來67,國王之職權需要輔弼者方得履行。因此,他應指派輔弼者,并應聽取他們的想法。
——以上是第一篇“教戒”第七章“圣王之行止”(屬于“調(diào)伏感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