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荊州兵至
- 從斬蛟開始橫掃十六國
- 文心三言
- 2057字
- 2024-06-17 18:00:00
“二郎你且看,眼下所列五軍陣只是行軍時所用軍陣,至于臨敵接戰時則另有變化。”沈勁不疾不徐娓娓道來。
說著便命令身后捧旗軍士開始行動。
印有青龍、朱雀、玄武、白虎的青、紅、黑、白四色大旗或前揮、或后搖。
而土坡之下的各個軍陣,也按照大旗的指令打起小旗,來指揮本陣兵士行動。
劉引居高臨下,看到上千名士兵在各自旗號的指揮下開始緩緩移動,整支軍隊的陣勢也開始變化。
“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青龍動則左軍動、白虎動則右軍動,依次類推。”沈勁淡定地望著軍陣變化,娓娓道來。
“那中軍呢?”
“中軍另有一桿神人旗,不過此陣變化并不需要中軍行動,便沒有打。”沈勁指著另一桿土黃色的旗說道。
說話間,原本的前后左中右五軍均已重新就位,由原來的菱形變成了方形,所不變的唯有處于中間的中軍。
“就這么簡單?”劉引覺得自己已經理解了。
沈勁卻啞然失笑:“這只不過是如旗倒跪臥、旗立人起、擊鼓而進、鳴金而退一般,最粗淺的道理罷了,真要統率大軍只會這些怎么能行?”
“似咱們軍中都是精壯還好,若是一軍之中夾雜著老壯少弱,又該作何區處?”
“孫子言,以正合、以奇勝,正兵、奇兵該如何配置,又該如何分別調遣?”
“若于行軍途中遇襲該如何處置?若是扎營后遭敵夜襲又該如何處置?”
“又如這五色旗,也不只用于列陣,行軍之中也有用處,若前軍遇水澗該舉何色旗?遇溝坑又該舉何色旗?”
“戰陣之上局勢瞬息萬變,所用陣法也應臨機取決,絕不可死板行事。”
“那恩師,除了這五軍陣外,還有何常用陣法?”劉引有些好奇。
“像我軍兵馬較少,五軍陣這種陣法也不常用,今日列出來,只不過是讓你看看陣法如何變化、操演罷了!”沈勁耳提面命,娓娓道來。
“如我軍只有兵馬千余,又大多為步兵、弓手,常用之法還是稍簡單些的漢八陣。”
“這八種陣法與孫臏十陣有不少相通、相同之處,兵士操演起來易于上手,所要留意的不過是隨機應變罷了。”
“漢八陣?”劉引瞬間就想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這可是諸葛武侯所創八陣法?”
但沈勁卻搖頭道:“非也,武侯八陣只有一陣,中軍居中,另以八個小陣環繞中軍。”
“此陣法習練熟稔后,為方為圓如臂指使,整個大陣面向八方,無謂前后,陣內隅落鉤連,曲折相對,一陣八體,因勢而變,可謂是密不透風。”
“昔年宣帝輔魏之時,亦多與武侯交手,兩人雖居敵國,但宣帝亦深服武侯之能,武侯八陣也是王師最常習練的陣法。”
“那恩師您知道這武侯八陣怎么用?”
見劉引這么問,沈勁理所當然道:“那是自然,不過武侯八陣乃是大陣,需步兵、弓弩、戰車、騎兵互相配合,我也只是紙上談兵,更何況就咱們眼下這點兵馬練之也無益!”
“還有二郎,軍陣乃是用眾之法,但若以為征戰四方只憑熟悉軍陣便可,那就是舍本逐末了。”
“平日的馭將、練兵、賞罰,臨戰時的隨機應變,乃至后援糧草都要面面俱到,稍有疏漏就會置一軍于萬劫不復。”
沈勁的話說的懇切,劉引聽的也深以為然。
看來想在這個時代成為大將,統帥千軍萬馬還真不是件易事。
只憑個人勇武打打低端局還湊合,但若遇上當世名將,恐怕還真不夠看的。
好在他身邊還有沈勁這個老師。
吳興沈家作為軍事豪族,沈勁本人的軍事理論相當扎實。
而他要做的,就是跟在這個老師身邊,默默學習、默默成長。
唯一的問題是……這洛陽城內的平靜還能維持多久?
……
驕陽之下,劉引坐在蔭涼之中,默默地看著李山兒教習劉弰幾人騎術。
入城多日,燕軍不見蹤影,援軍也不見蹤影,左右無事之下,便也只能讓手下這幾名親隨勤加習練。
經過這些日子的調教,幾人現在騎在馬背上,看起來也頗為有模有樣。
進步最快的劉弰、鄭難當還有王虎頭三人,都已經掌握了在馬上搏殺的要領。
古語有云“七月流火”,如今七月已至,暑氣漸消,天氣也不再似前些日子那么燥熱。
“咚!咚!咚!”一陣沉悶的鼓聲從頭頂的百尺樓上傳來。
敵襲?
劉引心頭一緊,趕緊招呼幾人入城。
入得城中,疾登城墻,只見自家長史與冠軍將軍陳祐已至,正領著一干兵馬在城頭上布防。
劉引快步上前,問道:“長史!可是燕軍來襲?”
沈勁并未慌張,只沉聲答道:“暫未可知,但看起來不像。”
順著沈勁的視線望去,只見城西方向有數騎正飛馬奔來,目標直指金墉。
“不要放箭!不要放箭!我等乃是竟陵鄧府君麾下,今奉桓大將軍之命率舟師以救洛陽!”
幾名輕騎在城下往來奔馳,高聲疾呼。
城頭上的兵士人皆面有喜色。
和沈勁等人入城時一樣,城中放下吊籃,將其中幾名騎兵吊上城頭。
仔細詢問一番后得知,這幾人是竟陵太守鄧遐的部下,前些日子受征西大將軍桓溫調遣,帶領舟師三千以解洛陽之圍。
安頓好幾名騎兵后,陳祐的臉色又變得有些凝重:“只有三千兵么……還有桓大將軍怎么沒有率軍親至?”
他滿以為桓大將軍會像前些年那樣提兵北伐,與慕容鮮卑一決雌雄,若能正面擊敗燕軍,屆時洛陽之圍便不攻自破。
但沈勁卻戰意高昂:“將軍,三千兵雖不多,但對我等來說也足解燃眉之急,鄧府君此人亦頗有勇名,我等需趁此良機,與其聯兵一處破河陰之賊,解洛陽心腹之患。”
“與呂護野戰嗎……”陳祐面帶難色,顯然是想與敵軍相安無事,能混一日是一日。
猶豫片刻后,道:“也罷,此事容后再議,等鄧府君入城之后再做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