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多變的物質

生活中的質量常識

說到質量,就必須提到牛頓。沒錯,就是根據蘋果豎直落地,進而想到提出萬有引力的那個牛頓。最早,在牛頓研究出慣性和萬有引力之前,質量就相當于重量。但在牛頓力學的大廈建立之后,人們開始認識到,質量和重量不是一回事。質量是與物體的慣性相關的,沒有質量根本談不上慣性。質量越大,慣性就越大。而重量與引力相關,沒有引力也談不上重量。

比如,大貨車在路上跑起來之后,不容易剎車,就是因為大貨車質量太大,導致了慣性大。所以大貨車在高速路上行駛時,一定要限速,否則會由于不容易停下來而發生事故。

后面,又有了引力的概念,人們發現,質量越大的物體,對其他物體產生的引力也越大。比如太陽,質量非常大,把這一圈的行星都吸引來圍著它轉;黑洞,質量極其大,能把連光在內的東西都給吸進去。

愛因斯坦的研究,把引力看成空間的彎曲,也就是說,質量越大,空間越彎曲、空間的擠壓程度越大。在他看來,那些有質量的東西,比如,天上的行星、恒星,都屬于空間的一部分,都是空間擠壓的結果,僅此而已,沒有其他東西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地球繞著太陽轉,是因為太陽質量大,所以,太陽周圍的時空都是彎的。我們看起來好像在繞圈,其實,地球在彎曲的時空里走的是測地線。它沒有受到引力,畢竟,引力是質量導致時空彎曲的宏觀表現,不是真實的力度。

從時空彎曲的維度來說,地球在四維時空里,走的是一條直線;在三維空間的投影,是一條曲線。

到了量子力學,它的解釋和相對論又有些許不同,量子力學對質量的解釋更為深入。它認為質量是一種能量,是非常微小的粒子之間的勢能,這個勢能最終表現出了質量。它就是一種能量、一種勢能,通過一系列公式,證明質量就是勢能。

聊完簡單的質量常識,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個概念,我為大家準備了兩個有意思的問題,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噸棉花和一噸鐵塊,哪個更重?

聽到這個問題,有很多小朋友會第一時間回答,當然是鐵更重了,因為鐵塊給人的感覺總是又硬又重的。等我們開始接觸了物理就會知道,如果都是一噸,應該是一樣重的!

但是,如果我們學習了物理,知道了很多物質知識,對這個問題就會又有不一樣的思考。為什么呢?

為了更好地論證這個問題,咱們極端一點去思考,一噸鐵和一噸空氣,哪個更重?

質量相同的情況下,你的感受一定是鐵塊重,因為空氣的重量你感受不到,也難以稱量出來——一個秤放在空氣中,上面壓了很多的空氣,但是這個秤是不會有任何反應的。如果你把空氣換成氫氣,氫氣不只不重,還往天上飛,這就和浮力關聯上了。這種情況下,你肯定就知道了,是鐵塊更重,因為棉花會受浮力,會被空氣托著。

那肯定有人會好奇,是不是放到太空中,它們就一樣重了?真實情況是,在太空中,你感受不到它們的重量。而且在太空中你很難推動它,使它加速。這時,它們體現的是慣性質量。所以引申出了一個問題,有引力才有重量,沒有引力就沒有重量。

另外,一噸鐵塊和一噸棉花,在地球上不一樣重,在月球上卻是一樣重的。換成在金星上,鐵塊也會更重,因為金星的空氣密度極大,棉花受到向上托舉的浮力會比鐵塊受到的浮力更大。

如果在地球上稱得一噸鐵塊和一噸棉花,因為棉花受到了更大的浮力,為了使棉花和鐵塊一樣重,就得多加一些棉花來壓秤,那么,最終肯定是棉花更多一些(質量更大一些)。

這就會導致,你在秤上稱一噸棉花,而它的真實質量大于你稱得的質量。你稱得1噸,它的實際質量也許是1.05噸。所以,如果你是一個農戶,想要賣棉花的話,你一定要把棉花壓緊。因為壓緊少吃虧,你測得的質量,才更接近真實質量。

說到這兒,我想到了一首打油詩:

小時候,我們想當然地認為,當然是鐵更重了!因為,鐵塊總是又硬又重的。

長大后,我們才意識到,原來它們一樣重!因為,數學告訴我們:一噸等于一噸。

后來呀,我們的認知提升了:原來是鐵更重!因為,它們受到的空氣浮力不相同。

而現在,我們學會了,善于思考,敢于質疑!因為,成長和進步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10列火車,每列火車20節車廂,如果全部裝滿食鹽,夠全國人民吃多久?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劉慈欣在《超新星紀元》里面的一段描述:

面對即將到來的只有孩子的世界,總理帶著未來的孩子接班人讓他們感受一下國家的規模。在一個很長的弧形鐵軌上,排滿了許多列火車,總理讓隨行的孩子們去看看車廂里裝的都是什么。

孩子們轉了半天,查看完了全部的火車,發現里面裝滿了味精和食鹽,感慨這是全國味精和鹽的庫存量。

總理說:這里共有11列火車,每列車有20節車廂。你們估算一下,這些夠全國人民吃多久?孩子們說1年?總理搖頭。5年?10年?都不對。

答案是1天。孩子們目瞪口呆……

聽到這兒,你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那么咱們一起來估算一下。假設中國的人口是14.4億,為方便計算,每人每天差不多需要10克鹽。14.4億×10,一天要消耗144億克鹽。

10列火車上裝著鹽的話,每列車20節車廂,總共是200節車廂。一般來說,一節火車車廂,本身有20多噸的重量,就算25噸,刨去車重,最多能拉80噸貨。那就是80×200,200節車廂,能拉16 000噸。

1噸等于1 000千克,也就是200節車廂一天能拉160億克。前面算過,全國人民一天要消耗144億克鹽,差不多就是夠全國人民吃一天。

用火車車廂做類比,理解起來可能有些抽象。我們把車廂換成汽車,方便大家更直觀地感受200節車廂的食鹽到底有多少。

假設,一般卡車是5噸的載重量,那么一節火車車廂的載重量就相當于16輛卡車。那么,200節火車車廂相當于3 000多輛卡車,也就是說,3 000輛卡車裝滿食鹽,才夠全國人民吃一天;而我們日常開的小轎車,一般滿員可以拉5個人,一個人最多100千克,5個人就是500千克,也就是半噸的樣子,這樣算下來,30 000多輛小轎車裝滿食鹽,才夠全國人民吃一天。

這下我們知道了,一些運載工具的載重量。家庭用的小汽車是半噸、卡車是5噸、大汽車是10噸、一節火車車廂是80噸。至于媽媽做飯,一勺鹽有多少克、一頓飯要吃多少克鹽,中國老百姓一年消耗多少克鹽……這些問題,我們都有了直觀的感受。

有了這些質量的常識,才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周圍的世界。雖然很多東西大家平時都能看到,但是這些常規的物品到底有多重,相信很多小朋友沒有切身感受,也就不會形成相應的概念。有了這些概念,物和物就有了等量關系,至于怎么分配鹽、怎么計算數,孩子們也會有大概的了解。

大部分人,總是把質量跟重量混為一談,一開始用重量來理解質量,起步其實是對的,但要搞明白,它們是兩個概念。

質量是物質的絕對的量,它本身是一個抽象的東西。人們認識事物的起點,就是從感官開始的。那質量應該怎么體驗?肯定是稱出來的。你一稱,就對質量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是用這種方式,很容易把質量和重量搞混。

從普通人的視角轉到物理學,再到物理學研究,對于質量的認知,會從低維拔高到高維。從最初的,很多普通人覺得,質量就是重量。再往深挖,質量變成了物質絕對的量……為什么很多學物理的人,力學總是入不了門?就是因為他們理解的質量,總是脫離不了重量。要知道,質量是抽象概念,不等同于重量。

tips

質量:在近地,也就是絕大部分人日常的生活環境下,質量基本表現為重量。一旦脫離近地環境,比如,你跑到太空去,失重了,引力就變了,重量也會跟著改變,但是質量是不變的。

重量:直觀的感受,就是物體有多沉、有多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城市| 克东县| 读书| 井陉县| 嘉定区| 麻城市| 修水县| 临邑县| 沐川县| 商丘市| 临桂县| 介休市| 莫力| 拉萨市| 湄潭县| 仙桃市| 临猗县| 安塞县| 加查县| 丽水市| 庆阳市| 舞钢市| 垣曲县| 遂川县| 新源县| 寿宁县| 江阴市| 苍梧县| 石林| 逊克县| 洛南县| 华宁县| 沧州市| 桓台县| 浪卡子县| 沽源县| 婺源县| 即墨市| 沭阳县| 桃园县| 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