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清官明吏,夫復何求
- 三國:我帶歪了曹營風氣
- 無名井蓋
- 2364字
- 2024-05-30 23:05:01
荀稷在接下來的七日內,每天都帶著將士和村民一起在附近開墾田土,日夜不輟。
短短七日,已經初見成效,雜草全部剪出,繞開了樹木生根之地,土穰翻得松動了許多。
主要是荀稷每日都比百姓來得早,深夜卻也一直不曾回,仍在小道上查田土周遭。
第八日,已經有鄉里耆老來請見荀稷,并且奉上美酒。
“這就不必了,”荀稷拒絕了酒水,淡淡的道:“只是職責所在,事必躬親,至于美酒就不必了。”
農耕之事,本來就是自己分內之事,而且誰知道這酒水里,有沒有摻別的東西。
張郃將老者的酒水接過,放在了桌案上,此刻荀稷看了一眼,又道:“儁義,你將酒水祭餓死的百姓吧,以此表我溫飽臨丘的決心。”
“唯。”
張郃得令,將酒水灑在地上,向老者笑道:“我們先生宅心仁厚,深諳農耕之道,而且悲天憫人,知曉臨丘村之難,自會盡心盡力。”
他聲音渾厚,目光堅實,說話間給人一種踏實之感,讓老者倍感信任,雖覺得心意灑在黃土有些浪費,但卻也沒說什么。
“老人家,今日你在鄉里找數名識字的青年,來我處學習農耕之物,而后領取耕牛。”
“耕牛?”
耆老聞言一愣,竟然還真的能有耕牛。
“從,從何處來的耕牛,要怎樣計數?”
“這就是接下來的政令了,開墾田土之時,需急,不能全部訴諸于人力,需要耕牛相助,我從東郡借了十頭耕牛來,可以相助開墾田土,又有農具送來,可以二人一車犁田,老人家只需找壯年來,登籍在冊為屯民,就可以施政了。”
“耕牛借一,需依照當時的糧價,以十斛谷還,可能略有浮動。”
“而犁同樣如此,多余下來的糧食,可用作稅收,再多余便能存于家中過冬。”
“十戶,可借一牛。”
“這樣臨丘百戶可以得開墾良田,農作結束后,換另一百戶,我會依照民戶家中壯丁來登籍分組,以便農耕,期間,我亦會與諸位同耕同食。”
“同耕同食……”老者盯著荀稷。
他本來是在如數家珍般的說著自己接下來的計劃,卻在無意中觸動了老者心中柔軟處。
這么多年了,已很久沒有人肯和百姓同耕同食了。
以往來的官吏,就算不是征糧征丁,鬧得民不聊生,也是以苛捐雜稅在家中收取錢財,甚至重提征役的費用,收取錢財以免除一戶的壯丁參軍。
若是能遇到一個不擾民的官吏,就已是大為慶幸,更何況是肯親力親為者。
這年輕人,果然和傳言一樣,不愧是荀氏之大才,如此儒雅隨和,親民愛民,乃是好官吶。
“先生請放心,老朽這就去告知鄉里壯年,立刻來登籍。”
“好。”
……
張郃送老者離去,不多時又來了個莽漢在門外,身形宛如門板一樣,擋住了木門的光線,荀稷抬頭看了他一眼,笑道:“典兄運送曲轅犁辛苦,怎么不多睡會?”
“俺不睡了,早些開墾田土,早些立功績,子豐你答應俺的領兵作戰、上陣殺敵,可不能忘了。”
“哈,忘不了。”荀稷低頭在寫著書信,同時咧嘴笑了起來,“典兄的勇猛,當世難以再出第二人,遲早會出人頭地的。”
“俺聽你的。”
典韋進了門內來,湊近荀稷道:“俺來之前,路上聽了些傳聞,有些話要提前和你說清楚,免得到時候遭人算計。”
“什么話?”荀稷笑著抬頭看了他一眼,眼神顯出些許好奇。
“這臨丘,遭戰亂多次,百姓早就不安分了,說一聲是賊人也不一定,你說的那個計牛入谷之法,好是好,但是別被人偷了牛去。”
典韋頓了頓,接著道:“若是耕種的時候,把牛往邊緣牽,肯牽走的就不會犟力,再拍上幾巴掌,催著就走了,往樹林子里一帶,鉆那深山里,有個十幾人接應,拉著就進山,難追得很。”
荀稷愕然咋舌:“聽你這意思,是沒少干這種事?”
太熟悉了,各種細節一清二楚,怕不是你想偷。
“唉你這人,”典韋眼眉一挑,頓時怒目,“俺好心提醒,怎么還懷疑到俺頭上了,算了,當俺沒說!”
……
東郡,鄄城。
“什么?偷牛?”曹操聽完了稟報后,簡直是哭笑不得,在臨城的郊外村落里,發生了偷牛之事,偷耕牛者已被就地斬殺。
“這些事恐怕會頻繁多生,乃是百姓不安吶,他們不信能有收成,是以還不如將耕牛偷去賣了,還可得更多錢糧,逃出去流亡。”荀彧目光沉凝,臉色頗為難看。
“而且,各處縣鄉的豪族,都不愿借耕牛,推脫家中耕牛病老,不能出借,只能憑金銀去買。”
這些話,聽來頭疼。
“難道說,子豐之策,并非良策?”
他心中略加懷疑,但是剛有這種想法,就立刻拋于腦后,這是我當初頗為欣賞的策略,不能稍有阻滯就放棄,行政之事,難免會與預想有所不同。
亂世,應當用重典。
“偷牛者,殺無赦,家中親人轉為屯民贖其罪。”曹操當即面沉如鐵,以嚴令告知荀彧。
后者自然也是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正當如此,此令同樣可以適用于降卒。”
“在下認為,明公應當把降卒全部派遣出去,早早軍屯,設立獎勵之制,若是他們能抓捕偷牛者,亦有賞賜,若立功較多的人,可以免除降卒身份。”
“善。”
曹操笑了笑,“東郡尚且如此,別的地方還需巡視,我派子和去走動一番,帶兵而巡,可以鎮住人心,只是這糧食……”
“文若,你可有辦法?”
“潁川荀氏,還有數囤糧,我在鄉里亦有友人,可以籌糧,但是明公記得在秋收之后,予以奉還或給予賞賜,方可立信。”
“太好了。”曹操心中頓時輕松,立刻起身來攬住了荀彧的雙臂,“有文若在,我東郡無憂也。”
“謬贊了……”荀彧面色平靜的躬身而下,他在來之前,就已早預見到了這種狀況,而且荀稷也多次說過讓他做好準備,他曾說曹公創業之初,窮得摳腳。
現在這狀況,的確是捉襟見肘。
這時候,門外有將領忽然掀開門簾匆匆進來,滿臉堆笑,道:“大兄!好消息,好消息啊!!”
“子孝!”曹操臉色一板,忙背著手呵斥:“為將者,應當波瀾不驚,怎能這般冒失,就算有天大的好消息,也不該慌張。”
“是,是,末將知錯,”曹仁收起了笑容,微微低頭。
“什么好消息?”
“鮑相派人送信來,他那里有數百頭耕牛,可以借給我東郡農耕。”
“什么?!哈哈哈哈!!”曹操登時眉開眼笑,雙手張開,笑得滿臉褶子,“允誠,不愧是我兄弟,知我憂愁,送我耕牛!”
曹仁和荀彧對視了一眼,露出了抱歉的眼神。
荀先生不好意思,我兄長平日里不這樣,這可能是太高興了。
他那眼神分明在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