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你手底下,竟還有如此能人?
- 三國:我帶歪了曹營風氣
- 無名井蓋
- 2100字
- 2024-06-23 23:40:15
夜晚突襲,加上白晝時守軍已經忙碌一日,正是懈怠的時候。
等曹純殺進營中,將領菜才匆忙披甲出來,這個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什么人襲營?”
“暫且還不知道,乃是一隊軍備頗為精良的騎軍。”
“關東諸侯多錯綜復雜,既然精良肯定不是賊寇。”
將軍抬眼遠望,看到騎兵勢大,營中已經起火,不敢再交戰,“如此抵抗下去,也是徒增傷亡。”
“先行撤走,到后方尋韓將軍派援軍來救,這些兵馬應當是為劫糧而來。”
“好!”
左右得令,馬上去下退軍命令,所以將士集結,拉住戰馬,攜帶戰甲兵刃,顧好些許能帶走的輜重且戰且退。
他們也都是多年征戰的老兵,猜測到對方的目的是為了秋收之糧,就肯定不會追逐,于是這時候撤出,把糧倉讓出去,其實也是止損。
而如此看來,他們能夠在今日抓住時機奇襲,恐怕是對營中狀況了如指掌,應該是有當地百姓暗中通風報信。
甚至是那些有身份的人,暗心通書信邀請了某位諸侯前來劫掠,趁局勢不定之前,先行交兵。
否則等長安漢廷的使者東來,安撫了各鎮諸侯之后,明面上就沒辦法再繼續沖殺了。
遠離喊殺聲后,這一支敗軍迅速離開,路途上幾名將領聚在一起商議,往西南方向魯陽去。
魯陽在去往雒陽乃至長安的要道上。
弘農出來之后,最為重要的兵馬聚集地就在這里,關城較多便于控制道路,而城池建設還算完整,則是讓將領更好屯兵于此。
“現駐扎在魯陽的,好像就是韓將軍的部下,一位名叫徐晃的偏將。”
“我們先行去尋他,讓他領精銳再來奪回鞏縣,此地百姓收割的糧食大約入倉有五千石,亦是一筆不小的收成,而且還有三萬余戶在附近,將軍們自然不愿輕易舍棄。”
“唉!只是當下局勢紛亂,各地都是武裝自立不奉朝堂之命,各家諸侯,都想要收得地方豪杰呀……”
他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所來的鐵騎是哪家的兵馬,但就知道鞏縣已經不能再去了,應當是已被其他諸侯掌控。
不過無妨,李傕派他們東來至此,其實也是為了劫掠、征討,以囤積足夠的糧食,都是為了獲利,早就已經做好了被人驅趕擊退的心理準備,這局面也不算突然。
一日夜之后,這支敗兵到了魯陽,輾轉了多條小道,發現并沒有敵軍,剛到城下,就見到城門大開,一名龍精虎猛的猛人著甲不戴盔,在城門外迎候。
見到為首的兵馬后,快步到前來,沉聲詢問道:“聽聞敗報,局勢如何,可有追兵?”
“將軍,并沒有追兵,只是驅趕我們,而后便不再深追,恐怕只是劫掠而來,知曉我們正在鞏縣收取秋日之糧……”
“敵軍大多是騎兵,沒有多少步卒,快來快退,應當不會過多停留,等他們走了之后,我們可以再回去,或者……”那名將領忽然有些愧色,支吾道:“若是,若是將軍覺得不該舍棄,現在若是出兵援救,也能將糧食搶回。”
“鐵騎……并無多少步卒,”徐晃神色凝重,低頭深思了片刻,有些事在心中想不明白,只是劫掠的話,沒有必要全來精騎,徐晃本能的感覺到了疑惑。
畢竟,任哪方諸侯的鐵騎,那也都是寶貝,不可能不顧后果的派遣到危險的地方。
“恐怕,不只是劫掠糧食那么簡單。”
徐晃想了想,立刻就有了決斷,當下拉住了來將的手臂,道:“你們在魯陽稍作歇息,補全了軍備和糧食后,先行撤回弘農,我帶兵徐徐探去看看,到底是何人妄圖染指此地。”
“好,多謝公明將軍!”
“將軍小心。”
“切莫輕敵,那些人的確是精銳之師,輕易就可踏破我軍營地。”
“而且,好似有當地義士在配合行動,其他地方也各有響應,應當是附近的豪族在暗中支持,故此方才敢于跨境而來,劫掠糧食。”
“知道了。”
徐晃鄭重點頭,知道來者不善,故此心中警惕萬分,但究竟如何,還是要親眼去見過,或是路上遭遇交手方才能知曉,在魯陽駐守他可以調兵遣將,這是韓暹給他的權力。
在西涼諸多將軍之中,能人輩出,善戰者各自分散,實力依舊不容小覷。
不多時,徐晃帶著自己手底下的數百騎兵出發,加之千余精良甲胄的軍士,朝著鞏縣方向去,急行軍只需一夜就可到達附近,恐遭埋伏,所以走得很小心。
鞏縣之中,荀稷和曹純已經到達縣內,打開了向西的三道關口,等待弘農的車馬而來,一日后有舊友護送,一共上千人運送錢財糧資,以及數個家族的車馬到來。
同行而來的人里,有先行快馬到達了鞏縣告知荀稷。
城門樓上。
荀稷、典韋等人得知消息,快速下階,曹純在后追問起來,“這么快就來了消息?”
“子豐可是早早就已經與人暗中約定,在近日東來?”
“是!”荀稷高聲回答,聲音十分響亮,“近日是臨近秋收的時候,山賊猖獗,各地都不平,也只有在這個時候出行,反而能夠讓賊人無力來劫掠!”
“只要劃定好路線,便是坦途,我和褚燕、白波那些人并不相識,但是豫州這一帶的豪雄,我還是結識不少人的!此刻在城門樓下等候的,便是又一位亡命徒,早年殺人被抓捕,刑場我救下他來,安排在潁川一帶游歷,或拜訪名師,或獨居深山,深居簡出,自學儒道,這么多年已是博學多才。”
“又有一位先生?”
曹純聽得眉目上挑,只覺得心中詫異又有驚喜,“來者是何人,可有名諱?”
“沒有名諱,子和兄長到時候盡可去問他。”
說話間,到了城門樓下,一路迎出門去,門外站著一名拉著棗紅戰馬而來,腰間掛長劍,長衫飄揚的英俊中年,胡須已有些斑駁,面容也頗為滄桑,仿佛雙眸可以看透世事。
但見到荀稷之后,他馬上展顏一笑,眼角的皺紋也隨之深刻,別有一種歲月的成熟韻味,嚴肅的聲音當即傳開,朗聲道:“子豐,好久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