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我多疑了嗎?我敢立軍令狀!
- 三國:我帶歪了曹營風氣
- 無名井蓋
- 2189字
- 2024-06-20 23:59:19
堂內。
荀稷送兄長回去之后,馬上又折返了回來,正在大堂門口站定,看程昱和曹操正是在聊得熱絡的時候,他徑直走到近前來,詢問道:“說到哪一步了?殺不殺邊讓?”
“殺我就讓典韋去己吾附近扮做山賊,這種事情他太熟了。”
曹操和程昱同時停下交談,微微抬頭盯著荀稷發愣。
“你是真能裝!”曹操實在是忍不住了,荀彧在不在,你簡直是兩副面孔。
他在的時候儒雅得像個小媳婦似的,還特娘的嬌羞!我真的是哪天把你這臉面撕下來給文若好好看看!
“怎么又要殺了?!”曹操現在都鬧不明白荀稷的意思了。
方才說得好好的,先軟禁其于鄉里,而后推及軍屯之政,讓他資助鄉民。
他若是肯便是散盡家產的結局。
若是不肯,那就可以口誅筆伐,不斷宣揚其虛偽,那么他的言談也就不攻自破了。
怎么,現在又要殺人了?而且說起殺他眼睛都不眨一下,你是真的心狠。
荀稷道:“待其財盡,則可殺之,當然,若是寬宏則大可不必,畢竟也是高士,亦可寫才學歌賦可傳世。”
“其實我還有一種想法,方才沒說,”荀稷小聲道。
這引起了曹操和程昱的興趣,兩人都直起腰來,一副催促的模樣,“說來聽聽。”
“對于他這等名士來說,名聲之重不言而喻,他也不是那種,立志要匡正天下,讓百姓富足的人,無非是想名留青史,以才學抨擊當世罷了。”
“這種人,以筆為刀殺人,可現在他的執刀者已經死光了,他也急投另一人,兗州之內,不是主公、就是張邈,但若是連張邈也不是,便是在外的諸侯了。”
“主公記不記得,去年曾在陳留開墾屯田過,正好以此鞏固,將重心轉移到陳留境內。”
“之前安扎過去的兵馬,亦是能派上用場,將軍士和屯民混編,不立軍營,只設村寨。”
“可挑選子弟兵三千人,將領若干,加一萬青徐屯民,再輔以原本的黑山屯民數萬。”
“這些人不斷設立在陳留,便能深深扎根此處,平日里開墾為主,一旦有戰事,可以立刻發放兵刃在陳留起事,明言無論收成如何,是否有戰,都可以軍功論賞。”
“你覺得陳留會反叛?”曹操聽到這已經有些不悅了,“我和孟卓,其實也是少時好友,多年來情誼深厚,而且我去年還拒絕了袁紹之命,為他擋下梟首的刀劍,難道不是恩情嗎?”
“因為這份恩情,他還還了我一萬石軍糧,近日又是兩萬,布匹、錢財無數。”
“子豐,你多疑了。”
曹操頗為感慨的說道,“我認為,孟卓不敢,他即便是想,也并無這等魄力。”
他一向是……后隨之人,而并無開先河的才干。
曹操深為了解,這類人,跟著別人干可以,若是要他來主事,他就會猶猶豫豫、六神無主,最終把局面弄得一塌糊涂。
“是,子豐,我早就覺得你多疑,上次說東阿之事讓我拭目以待也是,現在也不見動靜,我都懷疑你在吹牛。”
“嘖!”荀稷記得嘴角抽了一下。
我多疑嗎?!
“凡事當謹小慎微,防范于未然也,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難道大勝之后,就只能相慶?不可憂心?”
“仲德先生說話理太偏!”
荀稷急道:“我曾經——”
“好了好了!!”
兩人同時抬手,“聽過了,害了一地村民的故事是吧?”
他們兩個總覺得荀稷就是因為那件事現才捕風捉影,這種謹小慎微的性子,和早年的“失利”有極大的關系。
宛如心病一般,可以理解。
“如果主公不信,那我去證明給主公看,定能有所獲!”荀稷說得信誓旦旦,倒是讓人不免被他堅毅的眼神所攝。
“怎么證明?”曹操問道。
“主公為我派一支兵馬,我往西邊弘農去探尋一番,可以打探到很多消息,待回來之后,一切就可明了,在下,敢立軍令狀。”
荀稷當即拱手,鄭重其事的道。
嚇得程昱連忙擺手,“不至于不至于……邊讓之事依方才所言,而那軍民混編置于陳留,在下亦可附議,子豐不必這般認真。”
這影響感情了……怎么直接到立軍令狀去了。
那若是辦不成,不死也要挨重罰,這可是豪賭,賭命的事情。
誰家儒雅文生天天立軍令狀啊?那是傻子愣頭青才干的事情。
“不,我真敢立!”荀稷目光堅定,我說了半天把話引到這里,你就答應了吧!
我這去一趟……義父可以接回來、順便打劫點沿途山賊、擄掠幾波東逃的各大家族、回潁川一趟提前置辦點房產地產。
甚至還能打探關中糧食之況,今年這夏可是干燥炎熱,說不定還能掙幾萬百姓跟回來。
性價比拉滿,我不敢想能有多少功德。
“你真有把握,可以有所斬獲?”曹操臉色逐漸嚴肅起來,目光如炬的看著他,“軍中,無戲言。”
“當然!”
“好,”曹操嘴角一揚,道:“我讓子和領所部隨你去,一路上聽你調遣,另外你可在青徐精銳之中挑選五百人,為你所用,甲胄、兵刃盡可配備。”
“多謝主公!”
荀稷得意的看了程昱一眼,轉身就離去,甚至一路小跑的離開,感覺奸計得逞一樣。
程昱看著他的背影,咂摸著方才荀稷從進來到離開的各種言論和情緒變化。
不由得咋舌道:“嘖,不知為何,我感覺子豐就是為了這軍令狀來的。”
這就弄到五百人調遣?!
還有子和將軍陪同?
學到了,以后凡事當謹小慎微,思遠慮而后立軍令狀。
主公豪邁,不厭惡有狂傲之人,更喜有才能又不按常理行事之人。
在眾多循規蹈矩者中,好似他只獨愛一個荀文若。
但是荀文若不是“循規蹈矩”,他是行走的標尺,走到何處,何處就能量出各種禮儀規矩。
……
三日后,荀稷挑選完五百人,叫上曹純帶千騎一同離開東郡,向西打探消息。
名為打探,其實早早就到了一處山清水秀的地方安扎。
在河邊吃野味。
“這道菜尋常吃不到,是俺家先生自創的吃法,子和你嘗嘗。”
典韋和曹純在一大石前坐下,吃著剛熏好的燒雞,顏色顯深,但是香味四溢。
“這菜還是以先生的名字命名呢!”典韋樂呵呵的說道。
“叫什么?”曹純一臉茫然。
“熏雞。”典韋得意一揚下巴,十足的取名小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