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百廢待興,人心離散
- 三國:我帶歪了曹營風氣
- 無名井蓋
- 2130字
- 2024-05-29 15:48:49
早晨,荀稷先行到了鄄城外軍營,召二十騎同行,幾十名軍吏一同而走。
下午到廩丘之外,路上得當地奏曹史送來戶籍冊目,發現人戶不過三百多戶,家中男丁共有二百余人。
其余均是婦孺老人。
有些人戶的男丁已參軍去了。
“先生,前面便是此行暫居的木屋,”一名宿衛往遠處一指,那是在山腰上騰出來的茅屋。
荀稷點了點頭,“先住下。”
“諸位去召集農戶,將附近流民亦召來,準備好農具,今日便開墾。”
“這里是廩丘哪個村?”
宿衛拱手道:“臨丘村。”
“好,記下附近地形,畫好地形,標注好耕種開墾的區域。”
“這……”
“先生,這地圖當是如何畫?何為標注?”兩名宿衛連字都只識得小半,更別說是畫圖了。
荀稷笑道:“沒事,等會我來教你們。”
“先去召集民戶吧。”
“唯!”宿衛聽聞這話,也是稍稍松了口氣。
這儒生出身的先生,就是比一般將軍好,那些將軍只會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別說教了。
人走后,荀稷直接入茅屋之內,坐在一張老舊的案牘后,再深思此時形勢。
“今年六月,黑山軍白饒作亂,曹老板擊退其兵,斬上萬人,得數萬降卒,盡皆用作赴死的排頭兵,此時戰事剛歇,這些人可以用來幫助軍屯。”
“這樣一來,不用去戰場赴死也可立功,他們自會踴躍。”
“原太守王肱余部并未撤去,去投刺史劉岱,曹老板屬與橋瑁交好,而橋瑁因和劉岱交惡被殺。”
“此時東郡之政恐怕會有阻礙,再加上曹老板的閹黨出身,士人豪族更不會相助。”
“怪不得……”荀稷這時候想通了,“兄長讓我把友人召回來,方便行事。”
“不過他們應該這幾日也會到了。”
下午,宿衛將附近山民召集來,聚在周圍聽荀稷動員,一番問詢下來,才知道在亂世后少了很多民戶。
為了能吃飽飯活下去,不得不賣入豪族家,乃至于商賈之家都可投奔,田土亦是在他們掌控中。
百姓只是佃戶,幫忙種地得糧,而在籍貫上也屬于奴籍,不在大漢子民之列。
一般這種身份,在盛世時都是罪犯、流民等,廩丘能夠留下的民戶都只有百來戶了,怪不得整個大漢的人口這么低。
這么說來,時下屬于是千萬人口,千萬的牲口唄。
荀稷宣讀了政令之后,分了民戶開墾田土,明言日后會將田地分給有功之人,且減免賦稅。
同時,在開墾期間,會有軍士與這些百姓一同開墾,農具、種子、耕牛均由衙署來出。
臨丘村的百姓們聽完后,都是目瞪口呆,不能相信,左右私語
“如此開墾,需多久方可耕種?”
“附近土地本就是田土,只是因為戰亂而棄置,翻土清草,若是有耕牛的話,不過十幾日便可翻好,只是……土質未必能好罷了。”
“良田均在大族家產之中,咱們墾此覆荒之地,能得種植就不錯了。”
“這位先生……真的會與我們一同躬耕墾荒嗎?別到最后又是監工而來。”
“俺不怕苦累,俺怕的是,到最后幾年養護一方良田,又歸了那些豪族之人,俺們什么都沒剩下。”
“是啊……可那曹將軍,是擊退了黑山賊方才上任的,算是護住了東郡之地,若是不聽他的政令就要跑,跑,能跑去哪里呢?”
別的地方,甚至連護境安民都做不到,恐怕種植得糧不是給了官家征去,就是被賊人劫掠,甚至有時候群眾里面也會出壞人,帶著糧食投賊軍之中,自己換一個小頭目的身份。
這些話,荀稷也自然是聽在耳中,心中頗為復雜。
以前就是因為自己對這狀況心存惻隱,去教導農耕,幫忙借耕牛,甚至還自己出黃金買了一頭。
結果換了個【罪魁禍首】大病三個多月,這一次,已是地方官身了,不能再出岔子。
“先干吧……”
荀稷讓人分發了農具,而后帶著村民先行分劃好田土區域,開墾翻土。
從下午一直持續到完全日落,效果不佳,所有人加起來也不過翻土幾畝地。
確實不如耕牛干得多,而且農具也不夠精良。
照這個進度,秋收時的產出可以預見幾乎沒有了,恐怕要展望明年。
那糧食和錢資,就得仰仗城外的賊寇了。
黑山賊一直企圖突破東郡,進入兗州,除卻白繞部之外,還有于毒、段眭部在山野駐守,占據了許多要道。
“不需要寫多少字,”晚上,荀稷在堂屋之內,身前站著五名軍士,均出自于二十騎之中。
荀稷指著布匹,道:“地形用線勾畫即可,水則是波浪形的線,有山坳畫圓、小道畫短線,粗略記錄之后,我再尋時機去看。”
“明白了先生,俺們明日就去看。”
“不了,現在就去吧,”荀稷認真的說道,“亂世之禍,主要為人心離散,官府的公信力不足,百姓不敢影隨拼命。”
“這個時候,不能去逼迫,只能以帶動,我亦不睡,去附近再尋良土翻田。”
“先生!”那宿衛頓時愕然,但愣神片刻后,還是抱拳鞠躬,懇切的道:“在下這就去辦。”
……
晚上,荀稷剛帶兩人出來不久,正在鄉間小路上查看雜草叢生的廢土。
就自遠處有駁雜的馬蹄聲響起,回頭看去,是幾騎追來,直奔荀稷等人,夜晚看不清面龐,身邊的宿衛馬上持劍護衛。
倒是荀稷身立如松,絲毫不懼,反倒是左手在腰間一拍,攥著環首刀微微舉起。
鄉間路上遇到賊人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畢竟廩丘大多村落,都還是斷壁殘垣,有人暗中接引賊寇入境,已不是獨例了。
不多時,那高頭大馬快速接近,才看清了來人穿著曹營的服飾。
“先生,有舊友來到,請見先生,說有要事告知。”
為首的騎兵拉開韁繩,讓出了身位,映入眼簾的是一名身材高大,面容冷肅的中年人。
因奔波頭發散亂,胡須也許久未曾修理,面旁則是刀削斧砍一般棱角分明,此人雙眸明亮,身穿棕色武服,翻身下馬后到荀稷身前抱拳,道:“子豐,幸不辱命,事情已經辦好了。”
“好!好!你們終于來了。”荀稷看清來人,登時眉開眼笑,連忙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