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如此狂生,我心甚慰也!
- 三國:我帶歪了曹營風氣
- 無名井蓋
- 2230字
- 2024-06-06 23:24:32
因為荀稷這小子現在就是主攻略這兩地而去,他在臨丘所做的準備,完全能夠應對范縣、東阿的許多事。
如此看來,騎兵怕是給少了,還得再加些,他帶來的人,可都是猛士。
曹操淡然一笑,點頭欣慰道:“志才之言,想來是早已對東郡各地有過了解。”
“東阿、范縣、鄄城三地,道路通達、山形易于行軍,可以相互運糧以抵御外敵,又背靠巨野澤,取水方便。”
戲志才明白曹操這一番夸贊乃是禮節而已,所以也不去附和。
接著說道:“巨野澤水可以引辟利田,有助于軍屯之政。”
“而此政,以目前的局勢看,可以惠及至少十年,甚至更久,應當都找不出更好的地策了。”
“何以見得?”曹操嘴角一揚,“志才如何看待軍屯?”
戲志才微微直立上身,舒了口氣道:“東郡、冀州、青州幾地,都還有不奉朝堂之令的賊寇。”
那時候也叫武裝割據,各地山民在有人望的勇武之士、大豪杰帶領下,割據一地,不聽朝堂政令。
主要是不聽董賊之令。
于是就成了一郡之地各有頭領,彼此爭奪,這其中,恐怕也不乏有野心者,想要趁此時機來謀取私利。
“這些賊寇,只歸降于有壯志的雄主,同樣,也更會相助于推行仁義之地。”
“現在明公軍威、仁德皆重,又多次擊敗黑山賊,甚至能游獵之法分各擊破,徐徐俘虜。”
“這樣一來,降卒會更多、百姓會更多,依附之人也就多,這些人齊聚境內,如果不能安置,自然就會成災,災中如果有人死于餓役,恐成病災橫行,那時候人心再淪喪,根本無法挽回。”
“但若是要安置這些人,需要的糧食又太多,如果一味的給予,的確是仁義之舉,但軍中糧食所儲就不夠,還會滋生百姓喪志待糧之患。”
“軍屯,會累死很多人,”戲志才就是從山土而來,自然深深明白個中狀況,“但是人在耗損的同時,也能看到大量的農田,在數年之內,東郡會變得越發繁華,良田似花簇。”
“這些,只要看在眼里便能讓百姓傾心相隨。”
“此政,除卻當下人心之外,更是長遠可行,今年秋收之糧,便可用之于民,明公的今年收成,應當不錯吧?”
“哼哼,的確如此……”曹操淡笑了一聲,可是面容很快變得略有憂色,“只是,在最早時承諾那些士人家族,資助糧食者,在收成后都會有獎勵,恐怕要分不少給他們。”
“人無信不立也。”
信義,是現在絕對不能丟的東西,只有實力具有絕對的壓倒性時,信義才會稍加暗淡。
現在則是極其重要,他需要信義之名,來招賢納士。
“嗯……”戲志才微微低頭沉思,眼下自然不能反悔,當分一部分錢糧予各族中人,這里就要少去許多。
不知文若能否分派得過來,若是這樣算來,接下來的日子依然還是捉襟見肘。
這就像攤油餅,一個油餅一點油,現在油多了,餅也要攤得多,那自然還是一樣,不能有多少結余。
“即便如此,全境應當還是能有數萬石糧。”
曹操對此政頗有信心,本身東郡在初春時,就已經廣種良田,擊退白繞部襲擾,保得了境內安寧。
后來軍屯政下,又有十萬人應政而農耕,開墾荒田與新田。
“那就好。”
戲志才暗暗點頭,道:“在下為明公所想方略,還是以濮陽為守,東郡、濟北為本,收治各地流民,以軍屯政繼續收降賊寇,積攢糧食,收聚人心為主。”
“南以匡亭、封丘為界,防備陳留,同時立足于此,廣積民望,靜待時機,真正取得整個兗州。”
“到那時,才是略定的第一步。”
戲志才鄭重而言,他說的這幾個地方,和曹操之前所想不謀而合。
同樣一位心中有山河地略的人才,曹操當即就能評價。
這樣的人,懂天時、懂人和,而十分重視地利,的確有謀一域的心智。
曹操此刻,真正端詳起戲志才來。
粗布灰袍,胡須不算修整好看,但足以見得是刻意修理過。
面龐頗瘦長,兩頰可見顴骨紋路,頭戴一張包巾束發,樸素至極。
甚至身上的衣袍都還有補丁。
但是,此人的雙眸卻有一種寧靜,對任何事都不動波瀾的寧靜,仿佛能勝任任何官職,可轄軍政治所有事務。
這樣的眼神,在背后所藏著的向來都是傲氣,同樣也是本領。
正因為才能不低,自有傲氣,才會對任何事都成竹在胸。
曹操喜歡這樣的人,若是唯唯諾諾,沒有才思,只能聽令行事,那便不值得去耗費心力,重禮以待。
“志才,我請人去拜訪時,曾叫人帶百匹布、百金為見禮,為何你穿著還是舊衣服?”
戲志才的衣袍都打了補丁,而且針線不細,縫過仍有破洞出,恐怕是他自己縫的。
此人竟然這般省吃儉用嗎?那日后倒是可行廉潔之風。
想來文若結交的友人,必然不會是品性惡劣之輩。
志才這般老實誠懇,荀稷真的還打過他?
哼,原來那小子背地里真是個惡霸。
曹操早已看穿了荀稷的偽裝,和自己小時一模一樣,善察人心,以詐之,而今在荀彧面前他就乖巧儒雅,出了東郡在外,要翻天了。
看他身邊都聚著是些什么人,便一目了然。
“呃,”戲志才咂了咂嘴,而后面容一松,擠出笑容拱手道:“明公莫怪。”
“那些錢財、布匹,我都贈予了鄉親鄰居了。”
“哦?這是為何?”曹操愣了愣神,因為戲志才的話里,說到了“贈予”兩個字,如果是欠人錢則還能理解,贈予就顯得太過灑脫了。
他期待戲志才告知緣由。
“以往在家中賦閑,叨擾他們頗多,多得鄉親接濟,方才能安然活下,且自學于家中;再者,在下既然決意來輔佐明公,這些錢財便不重要了。”
“若事能成,則衣錦還鄉,不缺這百匹布,不缺那百來金。”
“若事不能成,枯骨灑于他鄉,亦不需再去掛念,贈這些錢財于鄉里,多少還有人記得我戲志才。”
“好,”曹操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心中仿佛有鮮花怒放,如沐春風呀。
如此心性,平靜之中帶著灑脫,目空當世之局也,當真是山野狂生,他定能輔佐我成大業!
“先生這般瀟灑,無愧于荀氏兄弟,如此推崇備至。”
曹操不由得誠心感慨起來。
不料,戲志才忽然臉色僵硬了一下,抬頭道:“荀子豐對我推崇備至?在下不信。”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