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良吏成風,開定人心
- 三國:我帶歪了曹營風氣
- 無名井蓋
- 2041字
- 2024-06-01 23:32:46
“誒!”曹純本來還愣了愣,但旋即想到了推行此風氣的好處所在,當下官吏之行,是可令百姓之心的準繩,荀稷有此事跡,應當傳揚。
待人走后,曹操重新看起了桌案上的地圖,神情動容,不斷深思。
想著荀稷傳來的那四個字——游而擊之。
此刻,不由得腦子里出現了許多種戰法,軍中各類兵馬,騎兵、甲士的配比,都在心中一一浮現而出,以襲擾之法,擾亂賊兵駐地,而后劫掠之。
“而且,我們若能得人心,百姓自然會與我軍同仇敵愾。”
“妙策,這些時日我一直糾結于如何交戰,沒想到被子豐一言點通,”曹操心中舒暢了太多,感覺呼吸都變得輕松了起來。
現在更是有一種奇妙的感覺,平庸之才都還在猜測自己想要什么,揣測心情、心思如何,真正的知己、聰慧的謀臣,卻已經早早的做好了謀劃。
荀稷若非聰慧多謀之人,便是善懂人心,真是個不錯的孩子。
曹操在心中滿意的評價道。
……
“他怕不是有病!”在鄄城附近駐守的將軍聽到了這些命令,不少人都是破口大罵。
“平日招兵買馬,操練軍士就已經夠累的了,現在還要去耕地?!他真的親自下地?!”
“真的,千真萬確,當地百姓都已經歌功頌德了,說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好官吏。”
體魄厚實的曹洪聽完了曹純的解釋,滿臉不信。
“肯定是騙你的!”曹洪胡須都吹直了,又左右看了幾眼,憤憤不平,“我們出生入死,兄長都沒說要在全軍、全境傳揚我等的功績,這出身好,就是厲害,隨便去躬耕幾下,就能揚名。”
“還能得百姓敬仰,哦,合著我們出生入死,都是應該的?”
“子廉,”主位上,一位體魄精壯的中年微微而笑,絡腮胡隨之聳動,宛如精心剪裁過的草叢一般,他雙眸頗為明亮的看向兩人,道:“這是推及成風,望境內官吏效法躬親行事。”
“同時,也是以此姿態,來向百姓表明,我東郡之官吏,都是勤政愛民的仁厚之人。”
“這般傳揚,其實不光只是給荀稷一點名望作為獎賞,也是為了日后更好招攬人心。”
“而主公之目光,一向比我們更加深遠,他必定還有別的打算,不必這般動怒。”
“那不行呀!”曹洪滿臉的不忿稍稍平息了些許,但依舊是頗為不滿,坐到下首的位置上嘆道:“我們難道真的要日夜不輟的領兵去躬耕嗎?”
“這個荀子豐,我以為他就是去撈點百姓的民望,好日后舉薦起官,沒想到他這么狠,居然親自去種田!”曹洪拍打了一下桌案,又道:“都是種地,他不如回潁川老家去。”
“誒!”主位上,曹仁的目光頓時一凜,瞪了過去,“子廉,這話不能亂說,荀氏兄弟是主公幾次相請,方才請出的大才,我們能有他們相助,在東郡可頂半壁基業也。”
“罷了罷了,不說了!”曹洪擺了擺手,道:“那就按這命令,自你我往下,日夜軍屯躬耕,天天巡視,晚上加緊操練,這叫什么事!”
“等那荀子豐回來,我非要痛罵他幾句不可!”
曹洪罵罵咧咧的出了軍帳去,而曹純也是抱拳行禮,準備離去。
“子和等等,”曹仁叫住了他,很快走到了曹純身旁,問道:“那位子豐先生,當真如你所見,一直在為百姓耕作,毫無怨言?”
“嗯,”曹純瘦削的臉上露出了崇敬的笑容,“的確如此,千真萬確,我一路行去,特意問了很多當地百姓,畢竟在臨行之前,大兄特地讓我去關注荀子豐。”
“如此看來,主公是要著重提攜子豐了。”
曹仁左右踱步而沉思,面色逐漸變得輕松了起來,“人心,開墾以定人心,以此讓東郡的衙署,能得百姓之信任。”
“如此,無需中間的士族、豪族和名流,就能收取民心,對當下來說,的確是好事。”
“子和,回去稟告主公,仁當謹遵軍令,自我而起,軍中將校一定不會懈怠,軍務、農耕,定然親力親為。”
“好。”
曹純面露微笑,欣慰的點了點頭,能有如此覺悟,秋收時哪怕沒有過多收成,人心也應當凝聚才是。
“但是,”曹仁的面色忽然嚴肅,又道:“需要糧食分發,每日都不可短缺,否則必生亂事。”
曹純頓住腳步,回頭微微欠身,道:“我定會傳達。”
……
自一日之后,鄄城駐防的兵馬,分出了大量的軍士,領降卒、屯民一同開墾土地,將耕牛全部分發,并且日夜巡守,杜絕了各處偷盜耕牛的事情。
同時,荀稷在臨丘村的事跡,也不斷傳揚,讓當地百姓知曉。
東郡的官吏,均是效法此舉,誓要消除盜賊、收治流民,登記造冊增加屯民人數,同樣是利用百姓齊聚之時,宣揚了軍屯之農耕的政令。
著重明言的一句話是,躬耕之后每年都會按照功績,將所耕的良田分與有功之人,屯民可以分得田土、住所,家中的男丁可以免除兵役。
其他的賞賜,對于當下的百姓都不算什么,唯獨這個,最是讓人心生向往。
于是,整個東郡的百姓,特別是那些已被戰亂害得家中無糧、乃至無家可歸的人,都投歸在屯民的政下,盡管很多士人都說此政乃是將人當做牛馬,開墾疾苦,乃是暴政。
百姓依舊趨之若鶩,不到三日,就將東郡軍營、各地衙署擠得水泄不通,都是為了一同開墾田土,登籍于冊上,來換得一日的糧食,其實也是換取一個未來。
不知不覺,一月過去,親力親為的風氣,已然流傳至全境,連曹操自己偶爾都會到田地內一同開墾農耕,形勢一片大好。
許多田地里,都長出了谷物,還可趕上深秋的收成,整個東郡附近也不再是荒地,每日都是熱鬧非凡。
這時候,東郡士人忽然來尋曹操,其中為首的,乃是東郡之中名士,一直頗為支持曹操的陳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