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作生涯回憶(張恨水全集·25周年紀念版)
- 張恨水
- 1008字
- 2024-06-05 17:08:35
第一部長篇
墾殖學校既是自身多故,又有個政治背景,在民國二年討袁之后,這個學校解散了,我沒錢,不能做考第二個學校打算,又回了老家。我已是真正的十九歲了。找職業,我太年輕,也無援引。務農,我沒有力氣,這也不是中途可以插班的。那么,就在家里待著吧。好在家里還有些舊書,老屋子空閑的又多。于是打掃了一間屋子,終日悶坐在那屋子里看線裝書。
這屋子雖是飽經滄桑,現時還在,家鄉人并已命名為“老書房”。這屋子四面是黃土磚墻,一部分糊過石灰,也多已剝落了。南面是個大直格子窗戶。大部分將紙糊了,把祖父轎子上遺留下來的玻璃,正中嵌上一塊,放進亮光。窗外是個小院子,滿地青苔,墻上長些隱花植物瓦松,象征了屋子的年歲。而值得大書一筆的,就是這院子里,有一株老桂樹。終年院子里綠蔭蔭的,頗足以點綴文思。這屋子里共有四五書箱書,除了經史子集各占若干卷,也有些科學書。我擁有一張贛州的廣漆桌子,每日二十四小時,總有一半時間在窗下坐著。
我為什么形容這個黃土屋子如此詳細呢?這在我家庭,是有點兒教育性的。直到現在,我的子侄們,對于這書房還有點圣地的感想。提起老書房,他們就不好意思不念書。也就由于我在這里自修自寫,奠定了我畢生的職業。我看書之外,在這里就是寫作了。這與其說是寫作,不如說是脫悶。因為當時有些鄉下人的眼光,是非常勢利的。他們對我這一無所成的青年,非常之瞧不起,甚至當面加以嘲笑。我已說過,我中了才子佳人的毒,而又自負是革命青年,對于鄉下人那種升官發財的勉勵,我實在聽不入耳。然而我又形單影只,抵敵不了眾人的非難。因之我就借寫作來解悶。在我書桌上,有好幾個稿本,一本是詩集,一本是詞集,還有若干本,卻是我新寫的長篇小說《青衫淚》。在這個書名上,可以知道我寫的是些什么。這書是白話章回體,除了苦悶的敘述和幻想的故事,卻有不少詩詞小品,我簡直模仿《花月痕》的套子,每回里都插些詞章。
十九歲的青年,又沒經過名師指點,懂得什么詞章?那個時候,我愛看《隨園詩話》。詩重性靈,又講率易。我幼稚萬分,偶用幾個典,也無非“填海”“補天”耳熟能詳的字句。把這種詩去學《花月痕》的作者魏子安,可說初生犢兒不怕虎。至于詞,更是可笑。我除讀過《白香詞譜》而外,名人的詞,沒念過五十闋。這種講聲韻辭藻的東西,我怎么會弄得好?這部小說,我共寫過十七回,也沒有完卷。這是由于后來讀書略有進益,覺得這小說太不夠水準,自己加以放棄了。
這是我第一部長篇,未完成的“大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