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王府
“殿下,這次下官大意了,沒想到被吳王用太子殿下的喪期反駁,最后能全身而退已經謝天謝地了”
齊泰很郁悶,作為禮部尚書,顧著怎么彰顯大國氣度、禮儀之邦,居然忘了太子還沒下葬,民間百姓都知道的事兒,被他給忽略了。
這件事本來由李景隆主辦,關鍵是他親自上折子,作為禮部尚書,愚不可及。
齊泰暗恨,只顧著快速在禮部站住腳,想出成績,結果作繭自縛。
“齊尚書,尚書之位不丟已是萬幸,這次輸了,下次贏回來就好!”
朱允炆倒沒想怪罪齊泰,能成功自然好,他就能好提前解禁,由他接待高麗使臣。
失敗也沒多少損失,保留齊泰的尚書之位,說明皇爺爺心是向著他的。
“殿下,接下來。。。”
“先不要有其他動作,等本王解禁!”
“是,殿下!”
吳王府
朱允熥拿著蔣瓛送來的使團資料:
李芳遠,25歲,字遺德,李成桂第五子,洪武二十一年跟隨使團出使應天;
趙浚,46歲,高麗門下贊成事,洪武二十四年到應天參加賀圣節;
星夜兼程原因,不詳;
看著手里的資料,朱允熥感覺大明對藩屬國的情報幾乎為零。
這兩個人他還是有記憶的,都不是簡單角色。
李芳遠是李成桂第五子,也是所有兒子里最有能力的那個人。
李芳遠對李成桂功勞頗大,最重要的行動是暗殺鄭夢周,這個李成桂最大的政敵。
朱允熥記得李芳遠應該是朝鮮第三位國王,他在位期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
洪武二十一年高麗侍中出使大明,李芳遠出任使團書狀官,現為高麗密直提學。
趙浚是李成桂的左膀右臂,因不滿高麗原王朝國王昏庸無能、權奸當道,丁憂在家。
李成桂相召,不顧喪期、欣然就任,死心塌地效忠李成桂。
趙浚去年就來過應天,參加賀圣節,途經北平拜謁燕王朱棣。
據說此人看穿燕王野心,對人說“王有大志,其殆不在外藩乎!”
現李成桂墜馬事件剛結束,死對頭鄭夢周剛被暗殺,就急匆匆的跑到應天。
應該不是為朱標喪事而來,看來是準備請封的。
只要朱元璋同意冊封李成桂,那這位篡位者就是正統,宗主國冊封,可不就是正統嘛!
最有意思的是正使不是李芳遠,正使是趙浚。
朱允熥看著坐在對面的蔣瓛,情報不詳細,還只有名字,沒有詳細記錄。
要不是前世他想找到某國無恥的根源,詳細了解高麗的歷史,這些東西也記不住。
這次來的是未來朝鮮左相和第三任國王李芳遠。
突然他想起星夜兼程趕路,恐怕不僅僅請封那么簡單了。
肯定有他不知道的事情發生,大明和高麗王的關系很差,自然愿意冊封親近大明的李成桂,這是毋庸置疑的。
朱元璋最后也是這么做的,他不想看到一個安定的高麗國或者今年就會建立的朝鮮王國。
錦衣衛對藩屬國的情報掌握不全面,可以看出,現在大明帝王對周邊國家根本不重視。
“指揮使,交給你一個任務,具體是否奏爺爺知曉,你自行決定。
本王要你現在派精干力量入高麗,建立完整情報網絡。
至少派一個百戶進去,秘密進行!”
“是,殿下!”
蔣瓛在思索是否上報朱元璋,思來想去還是奏報吧!
雖然他偏向朱允熥,可皇帝是朱元璋,錦衣衛是天子爪牙,他沒膽子瞞著皇上。
蔣瓛告辭回宮,朱允熥坐在書房思考高麗局勢,李成桂現在已經萬事俱備,只要宗主國冊封,馬上就能登上國王寶座。
他的威脅已經從國內轉向國外,那能對李成桂造成威脅的外部勢力只有兩個,北元和倭寇。
北元勢力被藍玉重創,遠遁漠北,再說了還有一個鐵嶺衛橫在蒙古和高麗中間,蒙古無法越過鐵嶺衛進攻高麗。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明戶部咨高麗王:“鐵嶺北、東、西之地舊屬開元者,遼東統之。鐵嶺之南舊屬高麗者,本國統之。各正疆境,毋侵越。”
引發高麗王廷激烈反應,造成高麗政局激烈動蕩,導致高麗王與大明交惡,給了李成桂取代統治高麗五百年的王氏政權的機會。
高麗對遼東地區垂涎欲滴,但現在大明軍威強盛,北元沒有十足把握不敢隨意犯邊,高麗李成桂新生政權的尾部壓力只有一個位置,那就是倭寇。
朱允熥眼珠子一轉,如果是倭寇的話,正好給了他插手的契機。
只要打響征伐倭寇的戰爭,不僅能彌補大明白銀匱乏的窘迫,還能把所謂的“不征之國”撕開一個口子,兩全其美。
石見銀山必須拿下,這關系到朱允熥的寶鈔改革計劃。
現在的大明寶鈔貶值嚴重,想完善寶鈔制度,貴金屬儲備就是個大問題,石見銀山恰好能滿足。
反過來說,只要朱元璋知道倭寇擁有開采幾百年都不一定能開采完的銀山。
他不信朱元璋能忍得住,嘿嘿,大明皇帝也缺錢。
至于高麗或者說朝鮮?他自有謀劃,這里還缺乏一個關鍵人才,征伐倭寇能用一大堆例子來堵住文臣的嘴,高麗就不一定了。
對待高麗需從內部瓦解,等人才到位,高麗就是囊中之物。
現在的高麗,在大明的主流是不祥之地,隋朝因征伐高麗使國內陷入戰亂而亡,這就是朱元璋的看法,認為征伐高麗不劃算。
可高麗的位置很特殊,必須掌控住,朱允熥才放心。
以后的倭國他要分封,家門口的防范,還是必須要的。
那里是進攻神州的一個跳板,所以必須有所震懾。
高麗最終的結果是設置府縣,并不在朱允熥的分封計劃之內。
現在就看他的猜想對不對了,如果是倭寇在高麗元氣大傷的關鍵時刻入侵,那就是天賜良機,說不得大明第一塊兒租借地就要誕生了。
關于租借地,朱允熥心里早有規劃,那就是合浦。
這里是攻倭前沿,離九州島福岡只有一千公里左右,再合適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