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解縉?文采是有的,可這性格讓他有點猶豫,狂傲卻不知收斂。
初始想法是把心學的推廣位給“三楊”中的一位,隨后思慮再三,覺得不合適。
三楊是未來的內閣成員,他改革的主力軍,他要實時灌輸心學觀念和改革思想,趁現在慢慢洗腦,為以后做準備。
心學推廣雖然最開始只要開山收徒就行,可隨后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程朱理學”雖然還沒有根深蒂固,可已經很有市場了。
突然出現的心學肯定會受到儒家其他學派的攻擊,王陽明“龍場得道”“知行合一”橫空出世,對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欲,理是宇宙萬物起源”的論述肯定會造成沖擊。
程朱理學是現在的主要思想基礎,要挑戰固有思想,困難可想而知,辯論那是數不勝數,“三楊”的定位是干實事兒,沒那個時間。
心學又是指導思想,不能不傳播并取代程朱理學,解縉的頭夠鐵,應該能夠勝任吧?
可恃才傲物的人,你必須說服他接受思想才行,最好是引導解縉自己悟出來,那他會把這個當成畢生事業去做,加上朱允熥保駕護航,應該可以吧?
成功與否朱允熥也沒有信心,畢竟思想改革才是最難搞的,現有文臣已經接受并利用程朱理學,突然出現新思想,第一時間想的是撲滅。
他所謂保駕護航只有一個辦法,不停的給文官找事兒做,分散他們的精力,孔家和“官紳一體納糧”就是朱允熥暫時準備的殺手锏,這兩個應該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孔家是儒家的標桿,“官紳一體納糧”是眼前利益,人們往往會注重眼前利益,暫時擱置隱性利益,這是一場攻堅戰。
贏了為以后的改革鋪平道路,輸了很有可能造成思想混亂,解縉輸了恐怕性命難保,他的改革之路不會一路坦途,想讓大明領先世界,解縉必須贏。
“殿下?殿下!”
胡六看吳王發呆好一會兒了,這么多人干等著不是事兒啊,便輕聲提醒。
殿下發呆的次數越來越多了,不知道想的是什么,他倒是想解憂,可他身份低下,太監不可參政,也不敢多問。
“哦,兩位長史帶人下去熟悉環境,以后就是同僚了,要齊心協力!”
“是,殿下!”
“殿下,馬和來了,您要見嗎?”
“不見了,把前面準備好的書籍給他,告訴他認真研讀,暫時不要讓他接觸王府事務。
更不可讓他隨意走動,就在你的小院安頓吧!
生活上不得苛責,以后咱有大用!”
“是,殿下!”
作為馬皇后挑選派送到朱允熥身邊的貼身宦官,肯定簡單貨色,初衷就是負責朱允熥的安全。
朱允熥的意思他當然知道,看來殿下的心里燕王才是大敵啊!唉。。。
這么多年朱允熥所有入口的食物,他親自試吃,不敢假手于他人。
他還記得馬皇后十年前病重,專門讓貼身女官秘密叫他到身前說道:
“胡六,我能相信你嗎?”
“娘娘,奴婢的命是您救的,奴婢赴湯蹈海,萬死不辭!”
“好好,熥兒出生就失去母親,標兒因常氏的死遷怒熥兒。
怪就怪在我的大孫子沒了,熥兒變成唯一嫡子。
爹不喜,娘早亡,我又時日無多,宮中的的齷齪不可不防,我不求熥兒御及天下,只求他平安一生!
胡六,我以一個奶奶的身份請你務必護佑熥兒周全!”
想到這里胡六淚滿眼眶,皇后娘娘大恩于他,要不是皇后娘娘求情,他已經被皇上杖斃了吧?
這么多年他不敢絲毫大意,深怕負娘娘所托,好不容易看到朱允熥長大成人,受封吳王,他不允許任何人傷害殿下。
殿下雖然尊貴,可娘娘仙逝后吃了多少苦只有他知道,馬和,你最好老實一點,否則讓你嘗嘗咱家的手段。
他可不是王府總管那么簡單,要不然娘娘會篤定他能護殿下周全?
胡六退出書房,關上房門,看著天空那顆最閃耀的星星。
“娘娘,您放心,奴婢舍棄性命也要助殿下拿下這至尊之位!”
殿下嫡子的身份是擺脫不了的,庸碌無為也就罷了,殿下現在英明神武,環環相扣,參與奪嫡,想完成娘娘囑托,唯有坐擁天下才算“周全”。
胡六的這些情況朱允熥毫不知情,哪怕朱元璋都不知道,馬皇后作為“千古一后”憑借的不僅僅是與朱元璋的相濡以沫,沒點手段怎么可能?
淮王府
“殿下,想減輕淮西眾將的壓力,為今之計只能采用大唐“隱太子”之計了。”
“哦?請齊大人教我”
齊泰對朱允炆越來越滿意了,看來這段時間的閉門思過效果不錯。
“殿下,將朝中淮西眾將想辦法支出去,吳王手里沒有文官,咱們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
好處一:吳王在朝中勢單力孤,咱們可以安插人員,壯大勢力;
好處二:淮西眾將到諸王處領兵,對諸王也是一種牽制,勛貴在軍中威望極高,軍中就不會一家獨大,形成相互牽制之勢。”
“齊大人這一招妙啊!諸王和勛貴這里能做文章的多了,就拿燕王和藍玉來說,這是死對頭啊!
諸王兵權被限制,勛貴被諸王限制,殿下登基后削藩也簡單多了”
黃子澄馬上附和贊嘆,他從不怠慢給朱允炆灌輸削藩的思想,在他看來藩王就是禍亂之源。
黃子澄認為淮王殿下登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削藩,藩王不除,天下不穩。
方孝孺聽黃子澄說“削藩”微微皺眉,太急了,他也贊成削藩,必須循序漸進才是,可他在王府的地位不如黃子澄,只能閉口不言。
教授殿下讀書的時候再說吧!還是要勸勸,萬事不可太著急。
趙勉默不作聲,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淮王相召,他一般不說話,朝堂盡量站在淮王這一邊就是。
“好,就這么辦了,可是奏疏該讓誰來上呢?”
他現在可不是愣頭青了,看了這么長時間的書,早就明白了一些道理,這種事兒還是交給別人奏報比較好。
“趙大人上奏,就以監督軍餉糧草為由奏報吧!雖然牽強,好歹和戶部沾邊。”
“好,本官回去準備奏疏,殿下上朝之日就是本堂上奏之時。”
“善”
朱允炆看著吳王府方向,他知道前期惡了諸王,他母親已經籌劃宴請王妃的事情了,都是他思慮不周。
以后他不會魯莽了,好弟弟,你現在又再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