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紀綱知道沈遠宜的存在同樣不重要,適當的給紀綱和蔣瓛透露還有一條他們不知道的情報線是有必要的。
這就是限制他們的枷鎖,不至于讓這兩人變成脫了韁的野馬,這兩個人的能力是有的,不然不可能分別得到洪武、永樂兩位大帝的重用。
最后他們是替死鬼也好,陰謀作亂也罷,他并不在意,畢竟那些事兒還沒發生,他在意的是盡量讓兩人知道敬畏,以后用到幾人的地方太多了。
三條線各有各的作用,相輔相成互相監督,服務于他。
朱允熥的設想里,暗中情報機構是兩個,紀綱和沈遠宜這邊,沈遠宜適不適合經營情報戰線,到時候再看。
紀綱負責官員監督,各府縣都要納入監督體系,改革官員俸祿后還要監督貪污受賄。
現有俸祿確實過低,可哪怕提高到那個程度都避免不了腐化問題,貪欲是無窮的,只不過有些人能保持初心壓制貪欲,有些人就是為了升官發財。
他可不想出現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情況發生,雖然不能根治,最大限度拔出貪官污吏還是可以的。
同樣紀綱個的這條線只有奏報權,沒有審訊權,審訊權歸刑部。
他們只需要提供證據即可,這里面的操作規程朱允熥還沒理順。
沈遠宜這一條線主要針對民意,地方性的特殊問題,官員不作為,士紳欺行霸市、欺壓百姓這些方面。
朱允熥還有引導輿論的想法,現在的大明底層百姓的輿論掌握在士紳手里,大明的布告傳到地方,大多數百姓不識字,所以讀書人和士紳掌握了解釋權。
這不利于他以后的改革,只要他推出官紳一體納糧,士紳和讀書人肯定不愿意,畢竟免稅多好?
再有百姓為了避稅掛靠在他們名下,時間一長,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霸占田畝。
因為魚鱗圖冊上注明的是他的土地,只有這樣投機分子才能合理避稅,但凡士紳想侵吞田產,百姓告官都沒用。
士紳一體納糧肯定會遭到文武士紳的強烈反對,這時候想把這個件事情順利推行下去,百姓的支持至關重要。
否則政策被歪曲解讀,百姓被煽動起來造成民變,那就大事不妙了。
勛貴這邊還好辦,他們無外乎要錢,商會成立后把這些人納入里面,占據股份,到時候讓他們納糧的難度應該會降低很多。
文官不一樣,他們又當又立,家里的下人經商賺取銀錢,他們表現的鄙視商人,壓制商業繁榮。
所以輿論是很多改革的利器,朱允熥甚至認為只要他取得輿論的引導權改革就成功了一半。
“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能促進人口增長,為商業繁榮和資本主義萌芽有著重要促進作用,勢必要推行。
現在的文官還沒有徹底僵化,建國初期是推行改革最好的時候,他爺爺估計也會支持這個決定,只要對百姓有利的,一般不會拒絕。
明初讀書人缺乏,為了鼓勵讀書人朱元璋才給了這么多的優待,現在已經立國二十五年有余,文風開始興盛,朱元璋那邊的阻力會減少不少。
他現在需要的是個契機,這個契機很重要,為了讓朱元璋下定決心,他準備把這個契機放在孔家身上。
這還是見到孔訥的時候臨時起意的,因為他想起張岱的記載。
“大明天下三戶:孔與江西張、鳳陽朱而已。江西張,道士氣;鳳陽朱,暴發人家,小家氣。”
孔自然指孔子后裔,張指的是龍虎山天師張道陵后裔。
北孔南張,都是承襲千年的超級貴族,山東曲阜十之八九田產均為孔家所有,曲阜只知衍圣公,不知朱皇帝。
這是朱允熥前世了解到的一些信息,甚至傳言當代衍圣公不是孔子血脈,據野史記載蒙古人入關后推行的一項兩人發指的政策,新婚娘子出嫁要送到蒙古保長家里呆三天。
蒙古保長享受“初夜權”,元朝的時候出生的第一個孩子都要摔死,保證漢家血脈,這只是野史傳說下來的,正史并不承認。
朱允熥持保留意見,無風不起浪,可能沒有這么夸張,事肯定是存在的,要不然不會留下這樣的野史傳說。
不管怎么樣都是華夏民族,可現在這一點不是不能拿來當做攻擊孔家血統的工具。
這些都需要輿論引導起來,到時候朝廷才能名正言順的介入調查,只要把孔家作為調查對象,那肯定會觸怒朱元璋這是不可置疑的。
朱元璋要是知道孔家魚肉鄉里,欺行霸市、曲阜成為國中之國,能忍得住才怪。
曲阜孔家被拿下并不會引起讀書人的反彈,他們在意的是儒學地位,不是孔家。
南宋的時候就有北孔南孔之分,扶持南孔照樣能讓讀書人滿意。
所以沈遠宜這邊情報系統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說已經超越了紀綱和蔣瓛。
至于蔣瓛的錦衣衛現在是明面上的,每次上朝少不了彈劾錦衣衛的官員,孔家的事準備讓蔣瓛去調查,等他登基,文官肯定會上奏廢除錦衣衛。
錦衣衛現在是大臣的眼中釘肉中刺,廢除錦衣衛符合大臣的利益,新皇登基肯定要大赦天下。
朱允熥對這一點持保留意見,新皇登基大赦天下、皇帝過生日大赦天下,這一項必須廢除,罪犯就是罪犯,不能因為皇帝所謂的仁大赦天下。
不讓罪犯得到應有的懲罰,那犯罪的代價也太低了,大明律就是要讓好人的安全得到保障,而不是讓惡人犯罪的成本降低。
不過為了彰顯所謂仁德,表面廢除錦衣衛,換個名字就叫“大明安全部”轉為對外,蔣瓛能力夠,為了轉移改革矛盾,到時肯定要拓展空間,錦衣衛的作用就可以發揮出來了。
這是朱允熥對以后情報機構的設想,同時三個情報部門處于相互監督狀態,不能讓任何一支失控,這里面還有很多細節需要強化,。
改革計劃里阻力最大的在他成為皇太孫的時候就要展開了,利用朱元璋的虎威壓制群臣,準備工作從現在就要開始了。
至于朱允炆?投靠他的趙勉、周德興都有問題,擇機掀開這些人的面紗夠他喝一壺的,雖然不至于失去圣心,可勝利的天平會向他傾斜的。
他太了解朱元璋了,這就是優勢所在,還有朱元璋這樣的皇帝就要潤澤無聲,以勢壓人那一套不好使。
朱允炆現在就在走以勢壓人那一套,看看拉攏的人從六部尚書已經占據三個了。
紀綱奏報,很多中下層文官逐漸匯集到淮王府,說是討論學問,反倒是朱棣那邊收效甚微。
朱棣只是防范對象,朱允炆才是當前重點,集會次數多了起來,不知道又在醞釀什么大事兒,估計朱允炆出關之日就是朱允炆攻擊來臨之時吧!
他這邊除了勛貴不法之事,還真沒多少破綻,朱允炆那邊的第一個雷他已經準備好了,就等朱允炆出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