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民意”(改)
- 人在大明,嫡孫逆襲
- 白狼嘯天
- 2284字
- 2024-06-12 06:00:00
身份的變化自然會迎來隔閡,雖然勉強入席,可談天說地的感覺已經沒了,三人說話帶著拘謹,哪怕吃飯都不是那么隨意了。
朱允熥一說話,三人馬上做聆聽狀,讓朱允熥實在無趣的緊。
雖然他能夠理解這種心理狀態,前世的他何嘗不是這樣,陪領導吃飯哪次不是小心翼翼的,更何況還沒有這么大的地位懸殊。
“彥聲、子棨、崇壁,你們三人學識本王頗為欣賞,以后就留在王府吧!安心讀書,潛心學問,等待科考!如何?”
“是,殿下!”
吳王親自招待招攬,他們不是不識好歹之人,出身寒門處處碰壁,現在有這么好的機會,沒理由錯過。
至于陷入奪嫡之爭?他們自問還沒有這個本事,只是一個學子,哪怕步入朝堂他們也沒資格參與。
“胡六,讓夏長史安排三位學子,務必照顧妥當!”
“是,殿下!”
“學生告退!”
朱允熥看著三人的背影,又有三人入府,雖然三人并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多少痕跡,學識方面是不差的,差的是機會,這次他準備他三人機會,剩下的就看這三人的了。
翠玉樓梅字一號房
孔訥對朱允炆的學識以及進退有度很滿意,與下一任皇帝搞好關系,這樣的事情他并不拒絕。
大明立國時間并不長,朱元璋這位草莽出生的帝王鐵血殺,相比較而言親近儒家的朱允炆是個很好的選擇,有利于文官地位提升,他們孔家之所以屹立不倒還不是因為圣人世家,地位超然嗎?
“殿下學識淵博,謙虛謹慎,以后一定大有作為!”
“衍圣公過獎了,學生從小讀四書五經,尊崇圣人德行,今與衍圣公暢談,不勝榮幸!
二弟允熥得勛貴支持,實力雄厚,允炆勢單力孤,衍圣公何以教我?”
孔訥一怔,這是逼他表態嗎?勛貴出于草莽,吳王朱允熥他還沒接觸過,可聞其言,觀其行必不是簡單人物。
朱元璋子孫里朱允炆雖然行事魯莽,可恰恰說明城府不深,以前的事情他也知道不少,一個親近文人的帝王對他們更加有利。
他可不想下一任皇帝還是朱元璋似的人物,三大案他孔家門人損失很大,很多投靠孔家的士子遭到清洗。
如果朱允炆繼位,他孔家在明這一朝必能保持超然地位,到京城后他已經和很多文官接觸過,都偏向于淮王,認為淮王有利于文官地位提升。
“淮王殿下寬心,文臣士紳之心即為民意!”
孔訥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便閉口不言。
千年以來,他們孔氏一門屹立不倒自然有他們的處事法則,嚴禁參與奪嫡之爭就是鐵律。
不過適當的幫助還是可以的,至少民意這方面他們還是有能力的。
其他方面他們也愛莫能助,畢竟他首要考慮的是家族利益,家族傳承大于天,千年以來無數大家族灰飛煙滅,哪怕雄霸幾百年的“五姓七望”都消失在浩瀚的歷史長河。
他們憑借什么流傳到今日?還不是不卷入朝堂之爭,識時務,所以才能縱觀王朝心衰更替,還能保持超然地位嗎?
只要不動他們的基本盤,圣人地位和曲阜地界,其他的并不關心。
當然為人地位越高,他們的地位越穩固,這也是追求的目標,只不過是次要目標而已。
朱允炆大喜,這就是他要的結果,他并沒想過孔家親自下場,只要能適當提供幫助就夠了。
孔訥在朝堂的話語權并不大,甚至可以說沒有話語權,他們只不過是皇爺爺立起來的吉祥物而已。
孔家真正厲害之處就在“民意”,確切的說是讀書人心中的影響力,這才是他真正需要的。
他們倆不知道的是,他們的說話被人清晰的記錄下來,還是兩撥人。
翠玉樓東家在自己的地盤想知道發生的事輕而易舉,每個包間都有暗門,這位東家也不是簡單人物。
“東家,梅字一號房談話內容在此!”
掌柜的暗道談話內容,馬上送到翠玉樓后院。
“王叔,進來吧!”
悅耳的恬靜的聲音傳來,王掌柜表情恭敬肅然。
“千年世家果然名不虛傳,王叔信送到了嗎?”
“東家,送到了!”
“嗯,您去忙吧!”
她爺爺沈萬三知道她的決定后,激烈反對她再入金陵,她并沒有聽從爺爺的話,帶著存起來的例銀離開西南入京。
沈萬三得知最疼愛的孫女離家出走,馬上派老管家的兒子到應天尋訪。
既然阻止不了就讓老成持重的家臣幫襯這點,這才有了王掌柜帶資金入京。
王掌柜以千兩銀子請地頭蛇幫忙,才找到沈遠宜,他進京不僅僅帶了資金,還有老爺交給他的資源。
沈家以前的人脈資源渠道都帶過來了,算是沈家這江南一帶的生意全部交給沈遠宜經營了。
“吳王朱允熥?本小姐對你越來越好奇了,據說你性格懦弱頑劣,不喜讀書,外面都是你的負面言論,可據本小姐觀察你并不是個簡單的人物!”
沈遠宜震驚于消息的不確實,從朱允炆和孔訥的對話來看,也并不是死讀書的書呆子,果然是王侯,都不簡單。
朱允熥也沒有頑劣,朝堂的事情她聽說了,翠玉樓作為應天最高檔的酒樓,不乏權貴上門,這段時間的朝堂動向她了解不詳細可也差不多了。
綜合分析,朱允熥目標明確,開始培養班底;朱允炆拉攏孔家爭取士子支持,都在緊鑼密鼓,為的就是那至尊之位。
本來她入應天是準備發展商業搞錢的,爺爺失敗了不代表她也失敗,他遍讀史書,明白爺爺犯了帝王忌諱,一介商賈,企圖犒賞軍隊,沒有哪個帝王能夠容忍,更何況尸山血海闖出來的開國皇帝。
沒把沈家滿門抄斬已經謝天謝地了,她并沒有憤恨皇上,他爺爺也明白當時得意忘形,為了成為皇商,做天下商人楷模導致沈家衰落。
她決心完成爺爺心愿,發展商業就要有權貴背書,不然舉步維艱,翠玉樓就是她的階梯。
這也是開這翠玉樓的原因了,消息不靈通指定血本無歸,還有結交權貴找保護傘的意思。
她一個女孩子在這個社會想自由決定自己的一切,就要擁有相應的勢力,她之所以離家出走還是因為嫡母準備給她找婆家。
如果不能遇到讓她動心的男人,她寧愿一輩子不嫁人,再說了她才17歲,怎么可能嫁人?
邀請李景隆也是為了結個善緣,李景隆至少是頂級勛貴,搞好關系并不虧。
吳王朱允熥出現在翠玉樓是她沒想到的,既然出現了她當然不能放過這個機會。
正好可以試探一番,看看這位王爺對商人的態度,士農工商,商人地位低下,不是沒有辦法改變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