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詩會開始
- 人在大明,嫡孫逆襲
- 白狼嘯天
- 2049字
- 2024-06-11 06:00:00
朱允炆經過這兩天的反省已經明白了他母親的意思。
沒登上那個位置前,一切皆有可能。
隨意樹敵,是很不明智的行為。
浮躁的心沉寂下來后,他詳細拜讀黃子澄給他的書,發現原來世間好書不僅僅儒家經典。
他讀了那么多經典,并沒得到多少對奪嫡有用的東西。
一本《資治通鑒》反倒收獲不少,欣喜若狂。
晚上一不小心讀到了天亮,沒覺得絲毫疲憊,反倒精神奕奕。
這種反差,甚至讓他懷疑儒家經典是否有用。
當然這只是他心里的想法,并不敢隨意說出口。
如果沒有這些讀書人的支持,對上朱允熥沒有任何勝算。
他喜歡書中說的以勢壓人,既然要爭,那就用大勢碾壓朱允熥。
朱允熥天然親近武將,這是現實,他不得不承認。
可現在不是戰時,文官的作用更加明顯,至少在朝堂文官要比武將更有用。
母系家族加上他儒學造詣深厚,文官那邊相比朱允熥更有親和力。
他已經明確奪嫡思路,借文官大勢民意,皇爺爺總不能違背民意吧?
當然也要培養自己的人,方孝孺和黃子澄是他父親留給他的,一直教他讀書。
就在這個時候,孔訥姍姍來遲,世家風范盡顯無疑。
孔訥入場的時候,全體學子起身行禮,只有朱允熥紋絲不動。
他冷眼旁觀,孔家在讀書人心中的地位太高了,這是他思想改造路上的絆腳石。
他想引入心學和理學打擂臺,孔家站出來一句話,就有可能讓他的布局付諸東流。
想想儒家千年以來的行徑,看來需要提前布局,利用他爺爺搞掉孔家,他爺爺威壓足夠,“三大案”的發動讓天下文官瑟瑟發抖。
“李兄,當代衍圣公當面,你是否失禮?”
“衍圣公?好大的名頭,愚兄有幾個問題,賢弟可否解惑?”
“李兄,請講!”
“前宋滅亡,異族馬踏中原,屠城無數,民不聊生的時候,衍圣公在何處?
前元滅亡,當今皇上收復被異族占領幾百年年的燕云十六州,你口中所謂的圣人世家作何反應?
文人的風骨是什么?
只有千年世家,從無千年王朝原因何在?
曲阜孔家占地十之八九,百姓茍延殘喘,圣人之德彰顯在何處?
張子言:吾輩讀書人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事開太平。
曲阜孔家就是這么為往圣繼絕學的?有何資格稱圣人世家?有何資格被天下讀書人奉為楷模?
吃圣人紅利這么多年,于天下有何貢獻?卑躬屈膝、阿諛奉承、魚肉鄉里,毫無民族大義,有何資格讓在下尊敬?”
馬樂被朱允熥靈魂拷問搞得啞口無言,他沒辦法反駁,因為李賢說的句句在理,但凡有一點說錯了,他都能維護圣人顏面,可孔家的所作所為讓他無從辯駁。
宋仁宗受封第一代衍圣公到現在,孔家沐浴皇恩多年,忽必烈馬踏中原他們是風向標,第一個受封。
多少文人墨客無奈殉國,崖山之后無中國,十萬軍民跳海自盡,何等壯烈,可作為文人風向標的孔家確實讓人失望了。
曾棨和李煥默然無語,他們都是寒門子弟,屢次遭遇世家嘲諷,他們就想通過科考實現寒門出貴子的夢想,對世家無感,故默不作聲。
心里為朱允熥點贊,可他們不敢說出來,孔家在讀書人心中的地位多高,他們是最清楚的。
進入私塾第一件事就是祭拜孔圣人,接著美化衍圣公。
“李兄,小可良言相告,不知當不當講?”
“馬兄,咱四人意氣相投,但說無妨”
“剛才言論今后萬不可說出口,否則兄永無出頭之日!”
“愚兄受教,賢弟寬心,雖志不同不相為謀,想實現胸中抱負,取舍之道愚兄明白!”
馬樂暗自松口氣,他被朱允熥的博學傾倒,不想看到人才凋零。
朱允熥的動作被朱允炆、方孝孺、孔訥隨從還有現場眾學子看的清清楚楚。
他們微微周圍,看衣著應該是寒門子弟,衍圣公當面,遺世獨立的樣子顯得狂妄。
因為朱允熥的動作,朱允炆已經將這四個人列入黑名單,他太清楚衍圣公在士子心中的影響力,連他看見孔訥都要執弟子禮,這幾人居然如此無禮,愣頭青不可用。
朱允熥不知道朱允炆的心理活動,要不然得笑暈過去,他招攬士子本來就沒有朱允炆便利,所以征召“三楊”他才要借朱元璋的手,如果朱允炆放棄三人,那他絕對能輕而易舉招攬入府。
孔訥聽到隨從匯報后,周圍掃視了那一桌,隨即不再理會,跟幾名寒門子弟計較有失身份。
“諸位士子,今日是翠玉樓一年一度的詩會,有幸得衍圣公、希直先生大駕光臨,小店蓬蓽生輝,太子喪期一切從簡,諸位士子海涵!
今年規矩與往年一樣,以文會友,頭籌得翠玉樓資助紋銀五百兩、亞軍得資助三百兩、季軍得資助一百兩,墨寶留翠玉樓一年供學子鑒賞。
翠玉樓舉辦詩會旨在資助學子鉆研學問,報效國家!
現在我宣布詩會正式開始,請希直先生出題!”
翠玉樓掌柜說完微微一禮退下,將中間空出來,筆墨紙硯已準備妥當,得方孝孺首肯,可以留下墨寶,供孔訥和方孝孺商議決定排名。
“希直先生的題目是:以酒樓為題!”
掌柜的拿著方孝孺出的題目,當眾宣讀,眾人學頓時陷入深思,今天衍圣公都來了,都想留下一個好印象。
“自古民以食為天,瓊漿美味在人間。
鍋碗瓢盆寫春秋,不羨鴛鴦不羨仙。
請希直先生點評?”
方孝孺看著許睿點點頭,這位學子他是認識,杭州府許家大少爺,杭州府許家書香門第,詩書傳家,不過據他所知,許家和當地鹽商往來密切。
許睿見方孝孺點頭,大喜留下墨寶,可他并沒有下臺,而是轉身看向朱允熥方向。
看向那個衍圣公入場時最無禮的人,天若與之不取反受其咎。
上天恩賜親近衍圣公的機會,他怎么可能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