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樂沒想到只不過閑來無事過來看看詩會,居然碰到這么有眼緣的一位小兄弟。
有的時候眼緣很重要,有的人你一看見就感覺不舒服,不想說話,有些人初次見面就倍感親切。
“賢弟,今天看來運氣不錯,希直先生來了,愚兄聽說衍圣公也要大駕光臨,不虛此行了”
“兄長此言當真?”
“當然”
“兩位先生有禮了,小可林環,字崇壁,見過兩位先生”
“賢弟多禮了,如若不棄,一起如何?”
“哈哈,恭敬不如從命”
三人都是有才之人,進入翠玉樓并沒有高談闊論,感覺志同道合,要不然年僅17的林環也不會主動上前,三人都彬彬有禮,盡顯個人修養。
隨后三人互通姓名,攀談知己免不了討論學識,時間不長都為對方的學識傾倒,自然越談越歡喜。
哪怕今天得不到大儒指點,交友已足矣!
朱允熥和朱允炆都在暗自觀察下面的學子,朱允熥被坐在角落的三個人吸引注意力,他喜歡這樣的人,雖不知道才情怎么樣,能進此門還是有點東西的,反倒對那些高談闊論的士紳子弟并不在意。
那三個衣著陳舊,一看就是寒門子弟,那些高談闊論之輩衣著光鮮亮麗,家境不錯。
不是豪門學子就沒有才華,恰恰相反,書香門第之家出來的人更有才華,因為他們有傳承,更有名師教導,知識成系統,高中后能快速融入官場。
他們有引路人,能很好的規避官場潛規則,顯得游刃有余,家族門生故吏多,人脈雄厚,能很快嶄露頭角。
寒門子弟則不然,他們高中后對官場一無所知,不明白里面的彎彎繞繞,摸著石頭過河,全憑自己的悟性。
他們對官場的預期很高,為了初衷敢直言相諫,甚至可能給為了百姓頂撞上官,不免為上官所不喜。
不是他們才華不到位,是因為沒有官場引路人,有幸拜得名師也就罷了,如果沒有這個機遇,那他們會在官場處處碰壁。
最后的結果有些人會厭棄官場,辭官歸隱,更多的人會投靠上官,失去初心隨波逐流,甚至變成當初他最討厭的那種人,魚肉百姓,貪贓枉法。
價值觀扭曲,迎合上官,上官是個清廉的也就罷了,如果上級是個貪官,那這個人腐化墮落為時不遠,他要升官就要賄賂上官,否則難有出頭之日。
可他本來出自寒門,那有家資?羊毛出在羊身上,只能把目標對準治下百姓。
很多貪官的初衷都是為民請命,可官場是個大染缸,更何況天下哪來的那么多清官?哪怕出名的清官,有身處高位的嗎?很少!
朱允熥以后要走的路布滿荊棘,必須要有自己的班底,他的目標就是寒門,培養這些人為他所用,進入官場有他保駕護航,保留這些人的初衷,到時候為他沖鋒陷陣。
改革之路沒有自己的班底,想打破既得利益者,難上加難,總不能不聽話的都殺了吧?
他要的是皇權下鄉,官紳一體納糧,皇家都不例外;
他要的是革新官場,提高官員薪水,強化廉潔自律;
他要封藩王于海外,拱衛神州大地;
他要改變士農工商格局,讓四駕馬車并駕齊驅;
他要鼓勵商業,促進資本主義萌芽;
他要的是威加海內,八方來朝;
他要造圣,不讓儒家一家獨大,更要把這個千年世家拉下神壇;
他要拓展民族生活空間,打破歷史周期律;
他要的是華夏民族成為第一等;
他要的是。。。。。。
朱允熥想做的很多很多,這些目標可能他終其一生都無法完成,可他還有接班人,從小開始培養,讓他的接班人接受他的思想。
這些事不是他想完成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大批志同道合之輩齊心協力,哪怕是兩代或者三代人,總會有完成的時候。
他要做的事阻力很大,甚至舉世皆敵,所以他的班底必須是純潔的班底,他的人才儲備目標就是寒門。
他知道很多才華之士,可他們有自己的家族,家國天下,世家豪門的心里先有家族延續之后才是國家。
所謂文臣大多數是沒骨氣的,太子妃呂氏的家族不就是南宋滅亡投元朝,元朝滅亡降大明的嗎?
他們的心里改朝換代并不可怕,可怕的家族斷了傳承。
圣人世家之所以延續千年,還不是因為他們知道不管誰做皇帝,但凡想得到讀書人的支持,他衍圣公的爵位就不可斷嗎?
明末“水太涼”東林組團投降,仗義多是屠狗輩,負心最是讀書人。
他從來沒想過改革的時候得到讀書人的支持,所以從現在開始他就要建立班底,到時候用“衣冠禽獸”祭他改革大旗,自己的人能迅速補位。
治大國如烹小鮮,楊廣急于推行科舉滅掉世家遭到反噬,黃巢血腥暴力減除世家迅速滅亡,所以不能急,要用溫水煮青蛙的模式慢慢深入。
他要和儒家對抗別人的眼里那就是找死,儒家已經深入人心那是你能對抗的嗎?
他當然不是全盤否定,他要在儒家內部開創一個流派,王陽明先生,不好意思了,老祖宗先把這個思想搬出來了。
思想領域的改造當然要用思想來攻破,堅固的堡壘是從內部攻破的,他要招攬寒門學子,讓給這些人接受心學。
這個“圣”讓誰來當還要看看情況,三楊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只不過這些人能不能接受并融會貫通,他心里也沒譜,誰能接受他就讓誰成“圣”,還要人前顯圣。
朱允熥收回思維,看著遠處的三人,他想去結交一番。
“表哥,讓那個小廝過來一趟”
“好的,表弟!”
很快小廝就來了,跪倒在朱允熥面前,他們一般不出聲,主要是怕別人記住他們的聲音。
“會喬裝嗎?”
小廝點頭,喬裝是他們的基本技能,當然熟悉。
“咱要變成一個三十多歲的寒門學子,有胡子,至少從遠處不能讓人認出咱,去準備吧!”
小廝額頭著地磕頭,退出包廂,李景隆看著朱允熥,他不知道這位又要鬧啥幺蛾子。